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将重构建筑垃圾分类收运处体系,重点突破“出路难”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2016-07-22 18:3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重构建筑垃圾分类收运处体系,拓展工程渣土消纳方式,打通滩涂造地、郊野公园建设等消纳渠道。

7月2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召开的季度通气会上获悉,上海已采取了加强源头申报管理、建立中转分拣体系、推广卸点付费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建筑垃圾全程管理,并已全面停止建筑垃圾外运处置。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提升拆房垃圾和装修垃圾集中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750万吨/年;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力争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程泥浆集中干化能力达到950万吨/年。同时,以水上转运能力为核心,形成较为稳固的建筑垃圾中转体系;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探索和研究建筑垃圾区域内排放、消纳自平衡体系。

上海将建立建筑垃圾中转分类体系。落实属地责任,各区县落实中转分拣场所,强化源头分类分拣。 杨一 澎湃资料

加强建筑垃圾管理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环卫处负责人介绍,2015年,上海生活垃圾清运量790万吨,经分流分类后利用约190万吨,进入焚烧、填埋等末端处置约600万吨;建筑垃圾申报处置量1亿吨,主要通过标高回填、圈围造地、绿化造景等方式消纳。

截至2016年6月底,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已达到421万,绿色帐户覆盖至135万户,全市日均分类湿垃圾约2200吨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同时在商务部门再生资源回收基础上,日均分类约200吨可回收物进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上海近期已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措施,具体包括加强各类建筑垃圾源头申报管理,特别是要落实装修垃圾、拆房垃圾的全量申报,健全产生者申报、街道核查、住建及绿化市容部门监管的管理机制;建立中转分拣体系;加强物流监管,加强对运输企业收运行为的监管,坚决取缔非法收运;落实属地消纳原则,并建立市应急处置场所;推广卸点付费机制,防止因层层转包造成非法倾倒建筑垃圾。

重构建筑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据上述环卫处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重点补上源头分类质量不高和分流分类后垃圾资源化能力不足两个主要“短板”。各区县将采取有效措施,在实行分类的居住区严格实施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提高居住区源头分类实效;加强居住区驳运管理,防止驳运环节混装混运。

同时,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为重点,通过原生化处理厂原址改建、根据需求规划新建的方式建设一批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提高现有的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水平,建立完善的、能体现上海城市水平的湿垃圾分类后资源化利用设施,并形成体系。

在建筑垃圾方面,将重构建筑垃圾全程分类体系,重点突破“出路难”。具体包括按照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房垃圾、装修垃圾等类别,建立分类消纳及资源化利用体系;促进工程渣土用于滩涂造地和郊野公园建设。

“当前重点是抓紧将奉贤柘林塘已成陆土地、浦东机场外侧1#2#围区作为建筑垃圾应急消纳处置场所,解决近期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出路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同时加快老港基地、普陀桃浦、闵行解放岛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此外,上海还将建立建筑垃圾中转分类体系。落实属地责任,各区县落实中转分拣场所,强化源头分类分拣。在巩固现有转运码头的基础上,在蕰藻浜、苏州河、川杨河等有岸线条件的区域深挖潜力,推进转运码头布局建设;加快落实龙泉港、金汇港等配套临时转运码头,确保物流畅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