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保监会强调保险姓保?郝演苏:不太可能就单独事件发监管指令

澎湃新闻记者 徐庭芳
2016-07-25 10:03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为防范行业整体风险,对“野蛮人”、“举牌大户”等热点问题,监管部门或许将采取更为彻底的整治手段:牌照限制。

7月21日,“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在京举办,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会上对保险行业“十三五”的发展方向及监管问题作了详细论述。他指出,“十三五”时期保险业处在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要大力提倡“保险姓保”的发展理念。

据参会人士透露,特别针对部分企业以疯狂销售万能险举牌上市公司的行为,项俊波严厉批评称这类险企已经完全偏离保险保障的主业,并将其比喻作“暴发户”、“野蛮人”,所作所为令人侧目。

项俊波进一步表示,未来要严把保险公司股东资格审查标准,“要让那些真正想做保险的人来做保险,决不能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

对此,市场解读称,监管层或在未来收紧牌照监管,通过更为严格的牌照审批提高企业进入门槛,以此限制上述类似企业入行。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监管公开“痛斥”该类行为,但截至当前,保监会并未就类似事件引起的的市场争端(如宝万之争)采取法律和行政意义上的直接监管行为。

“这次事件(宝万之战)的社会影响非常大,我认为,如果监管部门发现了任何问题,一定会有所行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表示。

在郝演苏看来,目前监管层传递出的信号更类似于“警惕”、“防范”,却没有直接动作,说明个别公司在操作上符合监管规定,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也不太可能就这一单独事件下达监管指令。

坚持保险姓“保”

“当天演讲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项主席谈到了‘保险姓保’问题,为十三五的险企发展方向定了调。”某参与培训会议的险企高层告诉记者。

据悉,项俊波在当天的会上强调,“十三五”期间,全行业必须“正本清原、坚持‘保险姓保’不动摇”。

所谓“保险姓保”,是指全行业必须准确把握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风险保障,其功能在于帮助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的作用,而非制造系统风险。

“会议里提到的防风险、严监管等问题,都是这些年来的监管大方向。但这次会议的重点是要正本清源、保险姓保,行业的未来整体目标是以优化供给结构的方式对供给侧改革发挥作用,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而不是靠激进的方式求规模。”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告诉记者。

项俊波在会上指出,少数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实现资产迅速膨胀,完全偏离保险保障的主业,蜕变成人皆侧目的“暴发户”、“野蛮人”。

这里所谓的高风险,更多是由险企由负债资产的不匹配造成的。险企通过售卖短期的万能险、分红险等理财型产品后,能够快速聚拢资金投资、赚取利差,但又将保险资金大部分用于投资长期类资产,使得保费和投资资产的期限明显不匹配、资本轮番滚动下利差明显缩窄,进而导致现金流枯竭。

“这就像‘击鼓传花’,销售这些产品短期内会对险企资产规模有较大提升,但潜在风险很大。随着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房地产收紧、金融市场波动、地方债务等问题越发凸显后,对这些公司无疑有较大打击。”朱铭来谈到。

据他观察,当前确有不少社会资本进驻保险行业,但目的并不是想要做保障平台,而是收取保费后在市场做相应的资本运作,以求在投资端获取利润。“尤其在寿险行业,在保障方面的供给仍显不足的情况下,不少险企热衷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用高风险的方式做大资产规模,经营方式具有风险。”

所幸的是,在“十三五”规划中,监管层对如何保障保险行业的“正本清源”有了明确手段。

项俊波在会上表示,未来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倡导保险姓保:一是严把股东资格审查标准,让那些真正想做保险的人来做保险,决不能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特别是要在产融结合中筑牢风险隔离墙。

二是提升风险保障型业务发展能力,引导全行业围绕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升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方面,找准保险业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切入点,加大产品服务创新。

三是促进保险业务结构调整,按照突出主业的原则,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加快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发展。

四是规范保险投资运营行为。保险机构要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的原则,坚持保险资金服务保险主业。

资本竞逐保险牌照

既然已为“十三五”规划定调,监管层下一步就有可能针对行业风险采取措施,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牌照”可能是监管的下手方向。

“从四项措施来看,第二条围绕的事产品创新,第三条是提倡发展保障型业务,第四条是规范投资行为,只有第一条的监管方向较为明确,提出要’严把股东资格审查标准’,那么很有可能,监管层未来在审核股东资质的问题上会有进一步动作,不排除提高行业进入门槛的可能。”某业内资深人士分析。

朱铭来同样认为,监管层在此前“十三五”规划时就有提及’保险姓保’的问题,且在当前因个别事件造成的舆论氛围下,监管层再度对市场发出收紧信号,可能下一步就会有具体行动。

据悉,当前监管对行业的牌照审批主要坚持四个原则:首先是企业自身条件要过硬。必须同时满足主要股东三年连续盈利、拥有持续出资能力、股东社会信誉要好、拥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四个“硬条件”。

其次,要服务国家战略,牌照审批将向向国家重大战略的承接区域倾斜,如“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战略等。

再次,要关注空白区域。例如,向西藏、青海、甘肃、内蒙等没有法人保险机构地区倾斜,一个省份可以有一家财险公司、一家寿险公司。

最后,要支持专业创新。这一点主要针对专业性很强的创新领域,如科技型保险、航运保险、互联网保险等,加大机构准入力度。

现实是,在如今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逆势高增长的保险业不可避免地引来各路资本的竞相角逐。

保险行业由于其保障特性,原本的入门门槛就不小,外加资金流稳定、投资期限较长,更让不少社会资本、尤其是上市企业对保险牌照可谓“趋之若鹜”。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上半年,就有30余家上市公司拟发起成立保险公司,超过200家企业排队等待保险牌照,涉及牌照包括财险、寿险、健康险、相互保险、再保险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等各个领域。

例如,今年7月,保监会批复同意华贵人寿筹建,成为贵州省首个总部设在当地的法人保险机构,其控股股东为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月7日,广汽集团同意控股子公司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众诚车险)发起设立众诚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众诚车险按20%股比出资4亿元,集团另一全资子公司广汽资本有限公司按5%股比出资1亿元。

5月,中国移动宣布将与深圳招融投资、航信股份等合资联合发起设立招商局仁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仁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招融投资与中国移动并列为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20%。

国企背景、上市公司、拥有产业转型需求,是这些股东的共同特征,而保险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步入金融行业的契机;上市公司除了能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外,更可以借助保险获取大量低价、稳定的现金流投资其他产业,实现自身转型升级。

提高资金运用监管层次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监管公开“痛斥”该类行为,但截至当前,保监会并未就类似事件引起的的市场争端(如宝万之争)采取法律和行政意义上直接监管行为。

朱铭来解释,通过收紧牌照而非直接插手资金运用对行业做出警示,这种“舍近求远”的监管行为其实已经说明监管发现了其中蕴涵的行业风险;但是由于《保险法》对监管的授权和权限规定并不细致,例如一些像偿付能力等行业核心指标并没能在法律层面上起到警示作用,所以监管部门很难就市场行为对险企做出指导。

据悉,当前行业判断险企风险的核心指标仍是偿付能力,通常情况下,当这一数字小于100%时,保监会会要求险企暂停业务,随后通过注资、发债等方式充盈资本,最终偿付能力合规后才可继续经营业务。

而针对具体投资领域,保监会会规定一个投资比例上限,险企按这一数字对保费做投资安排,例如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上限是其总资产的30%,其中投资蓝筹股票的比例上限是总资产的40%。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当前监管通常采取“量化”式监管,是否触犯监管往往是“一刀切”式的判断,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整个行业仍然缺乏适当的资金运用的风险评估体系,即便能够防止系统性风险的,但在预警上很难做出判断。

“做个比喻,这就类似于开车,有些司机动作敏锐,在黄灯刚亮起的时候闯了过去,但是红灯并没有亮。而监管层作为交通警察有责任提醒司机小心驾驶,闯黄灯行为容易引发问题。但是你不能说他违规了,因为它并没有超越监管底线,所以并不能算违规。”郝演苏这样解释。

业内人士也透露,在缺乏立法支持下,对某个市场行为的介入容易被视作是“过度监管”,这与保监会“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想存在矛盾,因此保监会很难对具体某个事件做出监管指导。

“保险业想要在“十三五”期间寻求突破,就要在发展中求创新,但是创新业务一定会带来经营风险,这和降低行业风险存在天然的矛盾。因此关键还是要建设比较完善的投资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资金监管的立法层次,才能完善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风险。”朱铭来建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