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社科院: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上海家庭更愿买学区房

澎湃新闻记者 俞立严
2016-07-25 19:4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7月25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2016年上海市“文化休闲”与“子女教育”民生民意调查报告》。

该报告显示,过半上海中小学生就近入学且进入公办学校,高收入家庭倾向于择校,11.1%的市民曾为了子女进入优质中小学而特意购买学区房。

本次调查结果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智库团队通过连续跟踪调查获得,采用PPS抽样法,按1%比例抽取居委会,确定上海徐汇区、长宁区、杨浦区、闵行区、浦东新区和松江区等6个行政区共计40个居委会,并在社区内抽取居民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的总样本数为2031份。

收入越高越倾向于择校

调查显示,上海中小学生就近入学且进入公办学校的比例最高。

具体来说,在有适龄小学生的家庭中,52.9%的就读学校属于“公办小学,就近入学”,39.9%的就读学校属于“公办小学,择校”,另有7.1%的就读学校则就读于“民办小学”。在有适龄初中生的家庭中,选择“公办初中,就近入学”的占56.8%,选择“择校公办初中”的占37.2%,选择“民办初中”的占6%。

哪些家庭的子女择校比例较高?

本次调查给出的答案是高收入家庭。数据显示,随着家庭年收入的增加,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阶段,受访市民的子女选择“就近入学公办学校”的比例都逐渐下降,而择校民办学校或其他公办学校的比例呈上升之势。

年收入在“10万元及以下”的家庭,选择让孩子就近入学公办小学和公办初中的比例分别为77.8%和64.4%;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家庭,选择让孩子就近入学公办小学或公办初中的比例则分别为32.9%和45.7%。

调查还显示,选择非对口公办小学/初中的比例始终明显高于民办小学/初中。调查组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民办学校的就读费用往往很高,选择其他优质的公办小学/初中的“性价比”可能会更高一些。

值得注意是,在选择就读民办小学和初中的家庭中,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家庭分别以17.7%和17.4%位居第一,年收入在“10万元及以下”的家庭则分别以8.3%和8.9%的比例居第二。调查组专家认为,由此可见,择校并不总是“富人的专利”。

高收入家庭择校很在意升学率

此外,居住于不同区域的市民的择校策略也有所不同。

在小学阶段,居住于“内环—外环间”的市民是最积极的择校参与者。这一群体选择就近入学公办小学的比例是最低的(占46.8%),而选择择校公办小学和民办小学的比例则分别达到44.5%和8.7%,均高于其他两个组群。

到了初中阶段,居住于“内环内”的市民成为择校的典型群体。数据显示,他们选择就近入学公办初中的比例仅为35.2%,而择校公办初中的比例达到55.6%,择校民办初中的比例也达到了9.3%。

总体而言,居住于“内环内”的家庭出现择校的可能性最大,而且,他们在“初中”阶段的择校行为尤其普遍。这可能是因为“内环内”的市区范围内拥有最为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可选择空间较大。

选择学校时,上海家长最看重什么?

本次调查显示,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选择最看重学校“教育质量”的占56%,选择最看重“离家近”的占17.8%,选择最看重“学校名气”的占10.5%,选择最看重“学校特色”的占7%,选择最看重“升学率”的占6.5%,而选择最看重“费用”高低的市民只占2.2%。

统计分析还显示:上海高收入家庭在为子女选择学校时,较之低收入家庭更加重视“升学率”和“学校特色”。

具体来说,对于年收入在“10万元及以下”和“10.1万元-15万元”的家庭而言,选择看重“教育质量”因素的分别占55.6%和57.6%,选择看重“离家近”因素的分别占22.1%和16.3%,明显高于年收入在“20.1万元以上”的家庭。但是,对于年收入在“20.1万元以上”和“15.1万元-20万元”的家庭而言,选择看重“升学率”的分别占11.3%和7.4%,选择看重“学校特色”的分别占9.6%和8.0%。这显示高收入家庭较之低收入家庭更为注重升学结果导向。

11%受访者为择校买学区房

调查显示,有11.1%的市民曾为了子女进入优质中小学而特意购买学区房,88.9%的市民则表示没有这样做。

在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之间,购买学区房的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在年收入在“20.1万元以上”的家庭中,28.3%的家庭特意购买了学区房;在年收入为“10万元及以下”的家庭中,做出这一选择的比例也达到了11.3%;在年收入为“15.1万元-20万元”和“10.1万元-15万元”的家庭中,特意购买学区房的比例分别仅为7.2%和6.6%。

调查组称,由此可见,最高收入家庭组和最低收入家庭组均是以房择校的积极参与者,而中等收入家庭则相对“淡然”。这可能是因为高收入家庭的经济基础更佳,低收入家庭借助教育改变子女前途的意愿更强。

此外,居住于不同区域市民“以房择校”的热情也存在很大差异。17.1%的“内环内”居民为了子女进入优质中小学,特意购买学区房;“内环—外环间”的居民做出这一选择的比例略低,为12%;“外环外”的郊区居民则只有6.3%的人特意购买学区房。

64%家庭子女教育消费占比超15%

调查显示,在受访上海市民中,教育消费/家庭收入占比在“15%以内”的占35.6%,“16%-30%”的占56.8%,“31%-50%”的占6.6%,“51%-75%”的占1%。合计64.4%的家庭的子女教育消费占比超过15%。

热衷子女教育投资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中。在子女教育消费占比超过30%的组群中,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及以下”的占到8.10%,家庭年收入在“10.1万元-15万元”的占到10.40%,家庭年收入在“15.1万元-20万元”的占到6.80%,家庭年收入在“20.1万元以上”的则只占2.30%。调查组专家认为,高收入家庭子女教育消费占比较低,固然有收入和教育消费基数更大的原因,但这也说明为子女教育进行大额投资,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普遍做法,其中,不少低收入家庭的这种教育投资愿望甚至更为强烈。

不同户籍身份受访者的子女教育消费占比则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上海户籍居民而言,“子女教育消费/家庭收入”占比在“15%以内”的占32.2%,但外地常住人口的这一比例则达到44.8%。上海市户籍人口的子女教育消费占比达到“16%-30%”的比例则远远高于外地常住人口。这表明上海市户籍受访者将更多的金钱投入到子女的学校择校、课外补习、兴趣培养等项目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