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裔炯:藏传佛教特有的活佛转世传承方式得到充分尊重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2016-08-02 10:5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西藏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弘扬,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是藏学研究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

8月2日,第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裔炯在开幕式致辞时说道。

张裔炯介绍了西藏文化繁荣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是藏语文得到很好的学习使用。国家法律保护少数民族有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藏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西藏一共有14种藏文期刊、11种藏文报纸。西藏广播电台开办了42个藏语节目和栏目,藏文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

二是西藏文物古迹得到修缮和保护。国家累计投入14.5亿元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萨迦寺等文物古迹进行维修保护。

目前,西藏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9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78处,国家历史名城3座。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西藏成立了专门的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对全区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进行全面普查。

西藏的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藏戏等76个文化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53位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名录。藏戏和“格萨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是群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得到尊重。各民族、各教派一律平等,正常宗教活动依法受到保护。藏传佛教特有的活佛转世传承方式得到充分尊重。

张裔炯举例说,7月21日至24日,十一世班禅在西藏扎什伦布寺成功举办了首次时轮金刚灌顶大法会,共计40余万名来自各地的信教群众现场聆听。

“在中国的西藏高原上,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以其智慧、勤劳和勇敢,在与中国内地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创造出底蕴深厚、绚丽多彩的西藏文化,反映了西藏人民不畏艰难、富于想象的民族品格。”张裔炯说。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自1991年创办以来,已举办过5届。25年来,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已成为国内外藏学界充分展示藏学研究成果的平台。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共有来自国内外的325位代表出席开幕式。

研讨会为期3天,共收到论文416篇,最后选定308篇,按“一带一路”与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组、社会转型与变迁组等19个专题开展小组研讨。

研讨会期间,还将安排参观活佛转世专题展览、民族志纪实专题电影《凡尘净土》观摩会、明清时期北京及蒙古族地区涉藏文献展览、藏学图书展览、藏文化产品展览、“匝嘎利”展览等活动。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本届研讨会研讨领域广泛,成果多,整体水平高,创新特色浓,为今后藏学研究和藏学事业发展作了富有开拓意义的提示,是对近年来藏学研究成果的大检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