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大钢企去产能摸底:不为利润心动,人员安置不能树倒猢狲散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16-08-05 07:14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去产能绕不过的一个问题还在于人员安置。 东方IC 资料

供给侧改革元年,钢铁、煤炭被列为调控“靶心”。其中,去产能作为2016年五大任务之首,事关供给侧改革开局,引起高层频繁关注。对钢铁产业来说,产能利用率不足67%,让其站在了去产能的暴风之中。

8月4日,新华社连发三文,对宝钢、武钢、马钢去产能进行调研,分别从产业升级、人岗适配、政策落地3个角度分析三大企业去产能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调研结果来看,宝钢、武钢、马钢在2016年的去产能“期中摸底”中可谓正面典型。

截至目前,三家钢企去产能答卷上已有内容。宝钢投产17年的不锈钢2500立方米高炉正式关停、未来3年预计压减钢铁过剩产能920万吨,武钢计划今年退出炼铁产能319万吨,炼钢产能442万吨,马钢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共计退出炼铁产能222万吨,炼钢产能281万吨。

当然,砍掉产能的同时,企业并非守着“旧家业”过冬。向下游用钢领域延伸、发展钢铁服务业,宝钢、武钢、马钢正在向这些中国钢企陌生的领域试探。

值得注意的是,去产能绕不过的一个问题还在于人员安置。人社部年初数据显示,钢铁系统去产能大约涉及职工安置50万人。内部退养、内部安置、转岗就业、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托底,这些途径在目前来说属于常规途径。

除去去产能本身以及人的问题,新华社文章最后强调,只有该“硬”的政策硬起来,该“软”的政策沉下去,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才能实质性地推进钢铁去产能工作。

实际上,这一次的钢铁行业去产能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身产业结构调整范畴,而是事关供给侧结构调整大局的一项重要举措。高层对过剩产能的关注,也是眼下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推手。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2016年五大任务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去产能为五大任务之首。此后的1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明确指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工作重点,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关系到“十三五”的开局。

自此,钢铁行业去产能政策陆续出台。2月4日,国务院发布6号文件《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这一总纲给出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目标,也就是5年时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1.5亿吨。时隔3个月零6天,财政部发布钢铁煤炭过剩产能配套文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这也是针对总纲的8个配套文件中的最后一个。

随着上述文件的悉数落地、各地签订目标责任书以及备案实施方案之后,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不过,即使在频繁落地的政策推动之下,钢铁业去产能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2016年钢铁业去产能的任务,下半年将承担70%。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在7月25日举办的2016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表示,据初步统计,上半年钢铁去产能1300多万吨,完成今年目标任务(4500万吨)的30%左右。冯飞认为这一进度在“预期范围内”,理由则是,“上半年的工作重点是任务部署,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从目标任务的分解、政策的落地转到实质性推进钢铁去产能。”

宝钢:未来3年压减920万吨

宝钢去产能的实际行动在于不锈钢2500立方米高炉的正式关停。这座投产17年的高炉在6月20日下午生产完最后一炉铁水后,圆满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宝钢不锈钢全年将减少产铁250万吨。

宝钢在削减产能计划方面,也雄心勃勃。7月12日,宝钢股份公告称,宝钢集团计划在2016-2018年期间压减钢铁过剩产能920万吨,此外还有追加压减钢铁产能的计划。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还认为,随着宝钢、武钢战略性重组,“两边都能生产的东西,可以再淘汰一些”。

去产能的同时,宝钢对高端产品的追求并未松懈。陈德荣认为,没有强大的钢铁工业基础,先进制造业只能建在沙滩上。钢铁行业要提高技术水平,为制造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汽车用的高强钢、核电用钢、军工用钢,都是宝钢的发展方向。”

产业向钢铁服务渗透也是宝钢的追求。在陈德荣眼里,一个热卷几十吨,加工成单个汽车用板才几百公斤,从产品到客户,中间的服务价值很大。未来宝钢不仅要提供产品,还要提供全套的技术解决方案。

宝钢还正在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未来不仅生产钢铁,还要发展钢铁服务业和城市新产业。除了钢铁服务业发展中心,宝钢新近还成立了不动产和城市新经济发展中心。

针对产能淘汰后腾出的工业用地,宝钢不是简单地卖掉,而是用来发展都市服务业。比如特钢板块转型后,腾出的地块建设了吴淞口创业园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3D打印产业;在上钢一厂转型后,计划建设工业博物馆;利用废弃的高炉,建设创意空间、办公空间。

在去产能职工安置方面,陈德荣表示,“去产能职工安置,不能树倒猢狲散,要让员工在新经济、新产业中获得新发展空间。”宝钢上海本部过去有员工8万多人,前期分流安置约1万人。

武钢:职工收入几乎被腰斩,努力转身

地处长江南岸的武钢,如今正陷入近60年发展史中最艰难的时刻。

2015年,武钢旗下上市公司武钢股份(600005)净亏损75.15亿元,为1999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过去10年,武钢已淘汰400万-500万吨能耗高、成本高、盈利差的产能。至于2016年,武钢董事长马国强在6月26日举行的武钢股份2015年股东大会上表示,今年武钢集团计划退出炼铁产能319万吨,炼钢产能442万吨。

武钢股份总经理邹继新此前曾表示,武钢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为“人多、债多”。马国强在今年“两会”期间称,目前武钢集团从事钢铁主业的有8万人,约一半以上需要寻找其他出路,只留下3万人炼钢、炼铁。

新华社文章提到,在前期分流安置1.4万人的基础上,武钢今年安排去产能涉及员工安置1万人左右。

今年以来,武汉市工会、人社等部门陆续举办两场招聘会,近500家招聘企业提供超过1.5万个岗位,主要招聘武钢职工。“武钢富余职工较多,专业技能过硬,刚好能和现在不少企业技术岗位招工难衔接起来。”武汉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主任李永洪说,政府一方面通过组织社会企业开展专项招聘,为拥有就业能力的职工群体提供分流平台,另一方面开办电商、家政等技能培训班,辅助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或提供公益性岗位全力托底。

马钢:吨钢利润超过千元,不为所动

“即便是今年三四月份吨钢利润超过千元,我们也不为所动。”马钢董事长高海建用这样的态度来表明马钢去产能的坚定。

马钢地区长江南岸,其控股的马钢股份拥有中国“钢铁第一股”之称。新华社文章指出,去年四季度以来,马钢集团已安全平稳关停马钢(合肥)公司全部钢铁冶炼产线。股份公司本部除关停1座40吨转炉外,还关停了1座500立方米高炉。马钢重机公司关停1座15吨、1座20吨机械铸造电炉。马钢集团共计退出炼铁产能222万吨,炼钢产能281万吨。

坚定去产能之余,马钢积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未来3-5年,马钢集团还计划投资77亿元,实施特殊钢线棒深加工、高翼缘重型H型钢、动车车轴等10个重点产线升级项目,全面提升马钢轮轴、板带、长材三大系列产品市场竞争力。

今年以来,马钢集团成立了15个“早期供应商介入小组”,驻扎在汽车厂、家电厂、铁路厂等下游用钢企业。在用钢企业做设计时便介入,提前精准掌握客户需求。高海建表示,“永远知道它们需要什么样的钢材,并且跟踪马钢每一件产品延伸到每个行业的状态,实现更有竞争力的服务。”

马钢还将转型升级的触角伸向国际市场。两年前马钢收购法国瓦吨公司,一举推进轮轴产业。高海建认为,“并购拥有先进技术基础和丰富市场资源的海外公司,能够帮助钢铁企业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打开国际市场,实现产品产业化、国际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人员安置对于马钢而言也是困难重重。由于非钢产业体量不大,加上所在的马鞍山市就业容量有限,大量富余人员难以通过转岗方式安置。另外,由于历史原因,马钢还背负着沉重的企业办社会职能,仅幼儿园就有13个,离退休职工四五万人。

马钢方面还认为,除国家规定的内部退养和解除劳动关系外,对企业采取居家休养、编外管理等政策安置的富余人员,也应纳入政府的奖补范围。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拿出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对难以分流的职工进行托底安置。

据新华社文章统计,去年底,马钢合肥钢铁公司关停全部钢铁冶炼生产线,涉及近5000名职工。合肥市安排当地国资委下属11家企业提供1500多个岗位,以及上千个公益性岗位,为职工提供多样化安置选择。截止到6月16日分流安置结束,职工选择到市属企业876人,到公益性岗位434人。

另外,马鞍山市与马钢多次对接,研究推进马钢幼教中心、离退休中心等剥离移交工作。

附:近1个月来,高层关于去产能的声音

1、7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提升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

2、7月2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通过实施组合政策,引导发展预期,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态势。要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努力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3、7月22日,李克强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1+6”圆桌对话会:会议达成8项共识,共识之一在于宏观经济领域,其中提到,我们相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并且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任务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将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并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4、7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各省(区、市)政府负责人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工作会议:在用好有限的政府资金的同时,加强对社会资金的引导,防止投向产能过剩、污染环境的行业等。

5、7月1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李克强说,要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稳中求进,依靠改革开放创新,适度扩大总需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针对市场主体期盼,着力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发挥好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推动“三去一降一补”落到实处。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和综合性措施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处理好去产能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平衡,创造条件实现富余人员转岗不下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