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东国企高管摘“官帽”:省管企业58名高管中54人契约化

邓卫华、陈灏/新华社
2016-08-06 14:3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新华社济南8月6日消息,“既当高官又拿高薪”一直以来都让国企高管饱受争议。去年启动的新一轮山东省国企改革,让一批国企高管摘掉“官帽”,成为市场经济下的“自由人”。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部署,去年6月份开始,山东省出台政策,对国企高管实行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新建和改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高管集体摘掉“官帽”,成为合同制的经理人,不再是省管或者国资委管理的干部。

鲁信集团总经理相开进是率先“吃螃蟹”的国企高管之一。他曾担任鲁信集团总经理两年多,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他的省管职务被自然免除,转而成为鲁信集团契约化的总经理,与董事会签下了3年合同。

“一出一进”看起来没变化,但他的身份已经彻底改变。他笑称,以前他相当于正厅级干部,现在是“一介布衣”。“以前如果做得不好,组织部门可能把我调个地方,现在做不好可能会被直接解聘。”相开进说,实行契约化管理后,工作压力与以前相比明显加大。

市场化选聘让国企高管的收入实现了能高能低。记者在中泰证券总裁毕玉国的聘用合同上看到,如果完不成董事会下达的经营任务,他将被扣发绩效工资,业绩考核分低于60分可能被董事会直接解聘;但如果超额完成指标,他也将获得额外奖励。

中泰证券董事长李玮说,以前虽然也给高管下达经营指标,但那是与高管集体签订合同,约束力较小。现在合同直接签到个人身上,权责更为明晰,也破除了同业竞争中的薪酬制约。他说:“证券行业最宝贵的是高端人才。在市场化机制之下,我们可以拿与同业水平相符合的薪酬引进和留住人才。”

山东省国资委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省15户省管企业应实行契约化管理的58名高管人员中,54人选择契约化;7户企业按照市场化方式新选聘了19名高管。不选择契约化的国企高管,将退出企业经理层。

经理班子的选拔和任免也发生了变化。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新文介绍,以前省管企业的高管都是由山东省委组织部或者山东省国资委选任,如今这一权力回归国企董事会,由董事会按程序聘任、实行契约化管理企业高管,并签订合同、设定任期目标。

高管有了任务和压力,也需要有相应的权力来经营企业。在过往实践中,国资监管机构、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不清的问题较为突出,高管权力受限、责任不清。针对这一问题,山东省在本轮国企改革中重新厘定了国资监管机构、国企董事会和高管的权责边界,使属于董事会、高管的权力和责任更为明晰。

“我们把本应属于企业的权力全部还给企业,还将属于股东会的部分权力授权给董事会,让企业真正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张新文说,如今山东国资监管机构、国企董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国资监管机构不再干涉国企具体经营活动,董事会通过合同授予经理层经营权,国企运作更加切合市场规律。

高管市场化选聘之后,如何确保“党管国企”得到有效落实?张新文介绍,山东省通过公司章程确定了关系企业改革发展重大事项由企业党委事先研究、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按照法定程序决策的议事规则。契约化管理的经理层成员,符合条件的可担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除列席董事会外,是党员的一般列席党委常委会。

张新文说,这样的制度安排,既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执行,又便于决策层与执行层的协调沟通,让高管及时了解企业战略目标、决策背景和努力方向,从而发挥高管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