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梁小民:7月读的二十二本书

梁小民
2016-08-08 15:46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7月下旬要出国,这份书单并非7月读的所有书,仅仅是临走前读的书,其他的书就归入8月了。7月没有任何工作,全用来读书,共读二十二本。

1-2.《论经济不平等》(阿马蒂亚•森,詹姆斯•福斯特)、《再论不平等》(阿马蒂亚•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在序言一开始就指出“不平等思想既非常简单又非常复杂”。仅仅从收入或财产差别来定义不平等,并加以道德上的抨击,就把不平等简单化了。去年红极一时的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就是简单化的典型,因为简单化也只能红极一时而已,没有任何历史价值。读了这两本书才知道不平等问题如何复杂。复杂化是对问题认识的深化,也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前一本书初版于1972年,还提到了中国人民公社与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关系,二十五年后又作了修改、补充,即书中的第二部分“25年后再论经济不平等”,这本书主要论述如何测度不平等,而衡量或测度不平等就不是简单地以收入或财产为标准,而是以福利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理论为基础来度量不平等。后一本书中心讲“什么要平等”,即平等包括哪些问题的平等。不同的人要求的平等并不同。收入平等主义要求收入平等,福利平等主义要求福利的平等,自由至上主义者要求权利的平等,等等。作者分析了各种平等所依据的理论及特征。他认为平等应该是可以获得有价值生活内容的能力的平等,并分析社会制度设计上是否要追求公平的正义。

应该说这两本书有相当难度,不仅包含了许多高深的经济理论,而且用了数学工具。一般读者即使对不平等问题极有兴趣,也不必读,专业工作者阅读亦要下大功夫。我读了两遍,但尚有许多内容没读懂。读这种难读的书,我的办法是先了解个大概,放一放,再细读。

3-5.《百年经济史笔记:上卷•晚清启蒙课》《百年经济史笔记:中卷•倒退的民国》《百年经济史笔记:下卷•第三次开放》(苏小和著,刘晓光主编,东方出版社)

作者把百年的起点定在1820年,如此说来到现在已是近两百年了。本书的中心是讲这两百年中,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历程与艰难,进步与倒退。刘晓光先生在序言中总结出市场化需要四个条件:金融自由、城市化、政府放权让利及企业家的职业精神。从全书来看,作者认为,中国的市场化之所以艰难,还在于专制政治之下的官商结合传统。晚清市场化的失败正在于洋务运动本质上是由政府主导的,主体是政府官督商办的企业,民企只有靠官商结合才能生存、发展。1911年到1927年市场化的成功正在于政府专制权力的削弱。1927年蒋介石统一中国后,政府权力进一步加强,市场化在退步。1978年之后政府让权放利才有了市场化的进步。从本质上说,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是相容的。没有政治上民主化的完成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1978年后的市场化也是以政治改革为前提的。专制之下,当权者可以开始市场化,但市场化的完成则在于政治改革。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不可能完成。官商结合是专制体制下必然的市场化形成,但绝非真正的市场经济。本书史论结合,并非经济史本身,所以作者也未说本书是写经济史,而是经济史笔记,写对经济史的认识。当然,这些认识以史实为基础。这比纯历史本身高了一个认识层次,从而会给我们带来启迪。

6-7.《陶瓷之路》(刘良佑)、《中国图书三千年》(潘美月)(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一套从台湾引进的丛书,在台湾出版时丛书题目为“华夏之美”,共九册。引进后改名为“优雅”,又增加了大陆学者写戏曲的《昆曲的声与色》,共十册。我已得到五册,本月读的这两本就是这套书中的两本。这套书的内容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我觉得可以理解得更广一点,是写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文化与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相关,并非一般广义的文化。《陶瓷之路》写中国陶瓷与瓷器发展史,从新石器时代到如今。《中国图书三千年》写中国书籍及相关的历史,从木简的册,到今天的书。这两本书内容写得极好,作者有学术功底,又能用通俗有趣的文字讲给大众,且每本书都有大量印刷精美的图片,读起来真是一种享受,书的印刷、装帧、整体设计都属于超一流。在休闲阅读中,了解中国文化,享受中国文化,其他各册一定要认真读下去。

8.《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上海博物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属于“博物馆与世界文明系列”,计划共出十五种,由北大出版社培文图书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出版。这套书是用世界各个博物馆的文物来介绍世界上各种文明。这本书很厚,也很大,十六开,七百四十页,一百四十六万字。当然图片相当多,并不用真看那么多字。我是得到这本书后,每天在茶余饭后读一点,作为享受,一个多月才整体读完一遍。读完后我的感觉,真是一本精品中的精品,亦可称为极品。首先内容好。由各位专家写的介绍文字极有水平,对我们了解一种文明既系统又全面。其次,仅用文字讲难免有些枯燥,但这本书包括了大量博物馆文物的图片,彩色印刷,极为精美。应该说这类文物图片也相当多,但编者选择甚为得当。最后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了解、研究世界文明的资料,也可以作为导游书。当你到各国旅游时,这本书就可以成为博物馆的导游书。特别应该指出,这么一本内容与形式均精致的书,售价仅三百九十八元,太厚道了。这本既可以反复读,又可以留之子孙后代,放在书架上亦可添彩。

9.《大转换:重连世界,从爱迪生到Google》(尼古拉斯•卡尔,中信出版集团)

读这本书时,想到最近刚去世的阿尔文•托夫勒以及他的《第三次浪潮》。他在八十年代写的《第三次浪潮》预言了未来电脑引发的信息时代。如今看来他的预言成了现实。这本《大转换》也是一本未来学的预言书。他的预言比托夫勒又进了一步。他预言,IT已不再重要:与当年由集中供电代替了各企业发电厂一样,未来IT也会出现集中供给由个人与企业、单位使用,正如我们现在买电一样。现在已有了Google,未来会有更大的信息供给系统,这就是云系统。从电到集中供电,从IT到云系统都是技术上的变革,它本身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既能给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方便,也可以为犯罪分子犯罪提供更方便的工具。因此,他也预言了这种发展引起的失业,犯罪更隐蔽、更方便的可能性。未来学的书有丰富的想象力,但绝非难以实现的科幻。这种预言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10.《远在古巴》(雷竞璇,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是香港人,其祖父与父亲是在古巴的华人,几十年的奋斗,小有成就,但在古巴斯大林模式的革命之后一切荡然无存,父亲经历千辛万苦回港后忧郁而终。这不是个人的经历,是几乎所有在古华人的经历。作者通过祖父、父亲的来信及赴古巴考察介绍了华人在古巴的经历与现状,也介绍了古巴的社会与风土人情,古巴革命给作者带来了苦难,他也记载了古巴革命后的经济衰落。不过作者相当客观,也说明了古巴在教育、医疗和社会平等方面的成就。这本书让我们了解遥远的古巴。古巴新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主张学习中国,如个人可以当个体户从事经营等。

11.《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吴十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蒋家王朝在大陆垮台后,一批名人、文人到了台湾。他们避开了大陆疾风骤雨的阶级斗争,除了激进地反专制的雷震等人外,政治上还算平静。不过也经历了不少苦难,本书介绍了这些人在台湾的经历。三十一万两千字的书,还有不少图片,介绍了三十位文人,当然有些简略,不过这类书并不多,这本书还值得一读。

12.《杨树达先生之后的杨家》(杨逢彬,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是著名学者杨树达先生的孙子,这本书是他的文集。与杨家有关的文章当然不少,但也有不少与杨家无关的。读这种书往往可以有不少意外的知识。比如书中写到,李淑一女士所在的单位曾计划把李打为右派,材料已准备齐全。此时李说到毛给他写词,并此后又发表此词,才作罢。居然要把一个老革命打成右派,这是何等的左!杨家也多亏有树达先生与毛的友谊而避免了大难,也有小难,几个人当了右派。

13.《往事偶记》(陈岱孙,商务印书馆)

岱老是极为低调、谦虚的先生,从不讲自己名门家世、个人辉煌经历。跟随他外出,问他一些事,也只淡淡地答几句。如有一次我问到清华梅先生的情况,他只说了一句,梅先生是好人,就无下文了。我曾建议他写回忆录,并自告奋勇当记录员,他笑着摇了摇头。所以,这本书收录的回忆文章说到的一些事,我也不了解。读他写的回忆自己和他人的文章感到格外亲切。岱老了解官场之黑暗,但决不进官场(据传闻,国民党曾请他当财政部次长,他拒绝了)。他一生以学术和教学为生,尽管学术上没什么能留下的皇皇巨著,但他教的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本回忆录中的文章写得极为真实、亲切、朴实。有些文章早已读过,但再读仍觉得其味无穷。对一个少言自己的人而言,这本回忆录就十分珍贵了。

14.《明朝酒文化》(王春瑜,商务印书馆)

写明代酒的生产、销售,关于酒的法律、酒与各阶层的关系、酒文化等等。酒是一种文化,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从明代酒文化亦可看出明代商品经济的发达以及市民社会的初步形成,也可以了解明代人生活的细节。读历史,不仅读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等,也要读这种酒的历史,这样,我们对一个时代的了解才能全面。

15.《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康妮•弗莱彻,三联书店)

电影和电视剧中常有破案的故事,但真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当美国电视台播放《犯罪现场调查》连续剧时,作者从事警察工作的亲朋好友都说并非如此。真实情况如何呢?作者向八十多位刑侦专家作了调查,说明了刑侦专家如何从细节破案。他们如何还原犯罪现场,如何从尸体上寻找证据,如何利用DNA破案,如何准备在法庭上作证等等。本书不是写一个或几个故事,而是许多采访记录。想读破案故事的人会失望,但想了解真实破案的人一定有兴趣。

16.《为什么不杀光?种族大屠杀的反思》(丹尼尔•希罗、克拉克•麦考利,三联书店)

历史上和现实中发生过许多残酷的种族大屠杀。过去最惨烈的是希特勒杀犹太人,现代则是卢旺达胡图人杀图西人。这本书重点不是讲这些屠杀事件,而是分析背后的原因及制止的办法。发动大屠杀的当权者出于便利、报复、恐惧或担心污染,而参与的人则出于恐惧、仇恨等各种心理。可以有一些办法制止、减少这种大屠杀,但要彻底消除并不容易。

17.《错引耶稣:〈圣经〉传抄、更改的内幕》(巴特•埃尔曼,三联书店)

《圣经》是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的圣典,其中的《新约》对天主教和基督教尤为重要。但在印刷术发明之前,靠手抄来传播就有许多误传。有些是抄写人文化低、不认真产生的,有些则是出于某种目的而有意篡改的。考证《圣经》传抄中的错误就成为一门考据的学问。作者是这一领域的专家,本书对传抄中的错误、篡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宗教是一种文化,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来源与组成部分。即使不信教的人,读读这本书也十分有益。应该说,这种考据是繁琐的,但作者的介绍清楚而有趣,读起来十分有意思。

18.《卡路里与束身衣:跨越两千年的节食史》(路易丝•福克斯克罗夫特,三联书店)

人类两千年减肥的历史,以女性为中心。在当代,减肥已发展为一个大行业,美国每年用于减肥的支出达数百亿美元,但许多减胖药剂、方法往往是骗局。热衷于减肥的女士可以引以为鉴。

19.《好书之徒》(陈晓维,中华书局)

一个爱藏书、读书且读有所获的人写的书评。介绍书、写书的人及相关的各种趣闻。从这本书中可以了解许多事。如翦伯赞之左,对史学家聂崇岐之态度蛮横。某位极有名的人在国宴上给智利诗人聂鲁达看名贵烟盒,自己找不到居然污蔑聂拿走未还,令聂对中国人虚伪的微笑反感。这位名人的名字你可以从书中找出,我先不说,你自己读书去找。

20.《坐店翻书》(扫红,中华书局)

写自己开“尚书吧”中接触的各种人及遇到的各种事。

21.《天父地母》(王晋康,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故事曲折、复杂,又极具幻想力,王晋康的科幻小说又上了一个新层次。

22.《慈悲》(路内,人民文学出版社)

早已被关注的小说,我刚刚读,反映人生的苦难与顽强的追求,值得一读的好小说。书中那淡淡的悲,让人内心震撼。

这个月推荐三本纯休闲的书,供大家在炎夏中选读,《陶瓷之路》《往事偶记》《好书之徒》。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