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仕途无望就自暴自弃、腐败捞钱:不良心态诱发懒政微腐败

吴锋/检察日报
2016-08-09 18:28
来源:澎湃新闻
打虎记 >
字号

近几年来通过“打虎拍蝇”和正风肃纪专项治理活动,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服务意识有所加强。但“懒政”和冷漠的“病灶”并未完全根除,有时甚至穿上了“隐身衣”,堂而皇之地骗过领导和群众的眼睛。“懒政”也是一种微腐败,原因是“懒政”者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发生扭曲,怀有六种不健康的心态。

高高在上的衙门心态

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有的办事部门或窗口单位还存在衙门心态,明目张胆、顶风而上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不见了。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甚至“事不办”的情况仍然存在,相对“生冷硬”的老衙门作风,这种脸热心冷的“新衙门作风”,更具有隐蔽性,社会危害不容小觑。这些官员“不贪不占也不干”,只求明哲保身。有些办事人员更是学会了“打太极”;有的是“是好事就办,是困难就拖、是矛盾就躲”。这些新的“官僚主义”与“官老爷作风”,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与形象。

事不关己的躲避心态

面对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常态,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做得越多,错得可能也越多,干工作是畏首畏尾,疑虑重重,该拍的板不敢拍了,该批评问责的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干部无论干大事小事都得找红头文件作为依据,不愿意与上级部门对接,对工作躲躲闪闪。这种人主要表现为不负责任,不敢担当。遇到问题不是主动披荆斩棘,迎难而上,而是坚持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务实精神,绕道而行。涉及本职工作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主动退避三舍。如面对困难复杂问题,经常找借口把一些群众拒之门外,然后以各种理由溜之大吉,而不是主动地进行疏导,为群众提供或指明解决问题的渠道,造成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群众怨声载道。

责任不清的推诿心态

由于责任主体不清,分工不明,很容易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办事人员和群众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当事人在窗口单位遭遇“踢皮球”,貌似“谁都管,又谁都不管”,工作看似“谁都干,但谁都不干”。这些人主要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和真言,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自己承担的本职工作,没有主动承担的心理准备;遇到和其他部门交叉的工作,经常都认为是别人的事情,和自己无关,推得干干净净;对不属于自己的工作,更是别想让他多干一点。这种人经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遇到利益决不推辞,甚至主动索取,唯利是图。

能力不足的畏惧心态

有些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处理群众问题信心不足、能力不足,有“本领恐慌症”。如在沟通方面患上了“失语症”,与新社会群体说话是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是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种“不会说话、不敢说话”就是典型的能力不足的表现。有的党员干部表现为专业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素养,对本职工作不懂行,甘当“南郭先生”。有的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吃老本”,轻视理论武装,不善于学习研究和应用新生事物。有的基层干部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办事效率低下,作风漂浮,如果不彻底根除,推动社会科学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成为纸上谈兵。

升迁无望的应付心态

根据我国行政体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特点,不少党员干部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会受到很大限制,从而遭遇自身仕途的“天花板”,有些年龄较大的党员干部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心态,求当“太平官”。近年来,很多落马的官员,从心理动因上查究,最后都有升迁无望、心态失衡的因素。这些仕途升迁无望的党员干部有的是自暴自弃,去灯红酒绿或私人会所胡吃海喝,甚至抓紧机会搞腐败捞钱,严重破坏了官场的政治生态。有些党员干部会因此感受到“失意”,丧失干事创业热情,是“脚踩西瓜皮,干到哪里算哪里”。

随波逐流的观望心态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有些党员干部开始滋生了失衡心理,认为“反四风了,不用干活了”,对当前形势和工作持观望心态。这种人在工作中表现为不温不火,工作如何做关键看周围同事的表现。对工作持有从众心理,身边的同事积极努力,自己也跟着积极努力;同事消极怠工,自己也跟着消极怠工;很多时候持无所谓的态度,按部就班。把工作当作谋生工具,根本没有视工作为责任和人生追求。工作因循守旧,过去怎么做,现在就怎样做。

治理“懒政”重点在治,关键在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防止“懒政”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要提高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坚持多管齐下,形成完善的网络监督体系和长效机制,使各种监督手段相辅相成,切实让行使权力的人从内心不敢“懒政”,彻底根除“新衙门作风”,拔掉各种“软钉子”,群众才会真正满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