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宏亮瞻局丨中国崛起,五代为王?未来全球战斗机市场展望

澎湃防务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6-08-12 11:2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歼31战斗机

歼31是一款让人迷惑的战斗机。

8月7日,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的报道中,“鹄鹰”被美国人列入了中国五款依靠所谓“技术剽窃”研发成功的武器之一。这一毫无根据的揣测本身就表明外界对于歼31真实身份的疑虑。

而早在两年前的珠海,“鹘鹰”的首次公开飞行表演反倒为其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作为本应高度保密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它为何而来?又为何如此高调?

当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歼20早已被确定为中国下一代制空战斗机后,歼31显然不是以歼20竞争对手身份出现的。媒体很喜欢将歼31比作中国的F-35,可与F-35在美国空军的上千架订单相比,歼31至今却未得到中国空军官方认购,其在中国海军下一代航母舰载机选型中的前景同样不明朗。研制五代机需要巨额资金,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对此很清楚。可其还是在缺乏军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推出了歼31,沈飞所承受的巨大风险可想而知。

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歼31战机模型的展板上首次标明“fc-31型四代多用途中型战机”。一般来说,中国战机英文型号中的“fc”代表出口型战斗机——如FC-1“枭龙”;而“中国标准”的所谓“四代”则直接对应国际标准的五代。

也许这就是谜底——尽管沈飞仍会努力争取中国海军的订单,但至少在现实情况下,歼31最明确的身份就是一款外贸型五代机。沈飞冒险研制这款战斗机的目的不言而喻——如果没有歼31,沈飞就等于放弃了未来,这对于曾经研制出中国绝大部分战斗机的沈飞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放眼世界,与沈飞同样的现实也摆在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米格、雅克夫列夫、达索等战斗机研制厂商面前,它们是上一轮游戏的失意者。当F-35和T-50已经吹响下一代全球战斗机市场竞争的号角时,那些没有能力参与的“玩家”即便曾无比辉煌,也可能很快在市场的重新洗牌中被踢出局。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战斗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苏空军着手考虑第五代战斗机的预研和换装问题。作为跟随者,当时其他大部分中小国家装备的还是第三代战斗机,尽快换装第四代战斗机才是它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整个20世纪90年代及新世纪初,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全面换装四代机。这一进程于2010年基本结束,此时这些国家同样面临后续机型的换装问题。由于战斗机市场基本处于被少数几个“寡头”垄断的局面,实际可供用户选择的产品非常有限。

一直以来,全球能提供完整的新型战斗机研制、生产、销售加售后服务的只有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中国尽管潜力很大,却受限于国产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可靠性及部分技术的知识产权问题,新型战斗机的外销困局一时间还很难突破。市场方面,中东和亚太地区由于集中了全球最受关注的军事热点,且资金相对充裕,因此对新型战斗机的需求量最大。拉美、南部非洲等其他地区也存在一些订单,但在换装数量、换装时间、技术需求等各方面与中东和亚太存在较大差距。

对于那些觊觎国际市场的战斗机研制厂商来说,肯定是希望开发出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然而,市场总是捉摸不定的。传统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缺乏足够的资金,所面临的空中威胁又多是源于与邻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领土或资源纠纷。因此,它们总是追求更高“性价比”的战斗机。换言之,当战斗机价格与性能发生矛盾时,囊中羞涩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会在性能方面做出一定妥协。冷战时期的国际战斗机市场似乎证明了这一点,米格-21、F-5、F-16等“高性价比“机型的确非常畅销。

然而,2000年以来的多场战斗机国际竞标案却表明——市场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对战斗机性价比的理解已与以往有所不同。印度选择了“阵风”,而非更便宜的米格-35;越南选择了苏-30,而非米格-29;新加坡选择了F-15SG,欧洲“台风”则最早出局。这些案例均说明,多用途能力更强的战斗机更加受到市场欢迎。对于装备规模不大的中小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空军来说,虽然多用途战斗机往往单价较高,却可以凭借较少的装备规模完成更多的任务,如果再考虑飞行员培训和售后支援费用,装备少量多用途战斗机的综合效费比显然更高。

多用途战斗机的任务特点决定了其一般具备较大的作战半径和载弹量,以及复杂的多功能航电系统。一般来说,重型战斗机由于升级潜力较大,比轻型战斗机更容易实现上述要求。但也有例外,法国的“阵风”战斗机空重只有不到10吨,却拥有超过1800公里的惊人作战半径和8吨载弹量。这样的全能战斗机的确极具市场诱惑力。

由于F-22被禁止投放国际市场,而F-35、T-50和歼31又尚不具备实战能力,因此各种四代半战斗机目前仍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但是,属于五代机的时代终究会到来,对于潜在客户来说,五代机的市场优势又主要体现在哪里?

首先,多用途战斗机更受欢迎的趋势不会改变,这就要求外销型五代机同样必须具备较大的航程、载弹量和全能的航电系统。其次,在4S标准中,考虑到隐身性能在纵深打击和防空截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否具备隐身能力将成为客户优先考虑的重点;信息化作战能力位列第二,海外用户多不具备完整的空中作战体系,对于美国的盟国来说,其五代机就更强调融入美军作战体系的能力;而对于非美国盟友来说,其五代机的航电系统则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排在第三位的是高速性能,这同样可以为空中突袭和截击带来优势,不过对于中小国家空军来说,成本较低的跨声速巡航也许比1.5马赫以上的超声速巡航更加适用。在4S标准中,超机动性应该是外销型五代机最不看重的。理论上,视距内空战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少,现有四代半战斗机的格斗能力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说应该足够了。

苏霍伊、洛马和沈飞的竞争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五代机的市场竞争将主要在F-35、T-50和歼31之间展开。在这三款机型中,综合性能最好的应该是T-50,它的超声速巡航能力、超视距空战能力、近距格斗能力等均大幅领先F-35和歼31,隐身性能和作战半径则应与F-35、歼31在伯仲之间。

但F-35和歼31似乎更适合海外客户的实际需求。这两款战斗机均具备较大的航程及多任务航电系统。而T-50研制时针对的最主要客户是俄罗斯空军,其更加适合制空任务,超强的空战能力对于中小国家空军来说太过奢侈了。而且,尽管苏霍伊方面一再声称该机具备很高的性价比,但很难想象一架第二阶段生产型的完整版T-50(换装129发动机和N036有源相控阵雷达)标价会低于1.2亿美元。

如果俄罗斯未来放弃研制轻型五代机,则苏霍伊很可能在第一阶段T-50或者印度版T-50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款专用出口机型(俗称“猴版”),其综合性能应与F-35相当。随着T-50的批量生产逐步展开,“猴版”机型的价格到2020年有望控制在8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这样的外贸版T-50将极具市场竞争力,对于那些现在装备苏-27且不愿受美制战斗机垄断压迫的国家来说,苏霍伊的外贸版T-50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T-50最主要的竞争对手,F-35的最终海外订单数量取决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尽管F-35在JSF联盟外又斩获了一些新订单,该联盟自身成员国的信心却在动摇。技术问题与预算黑洞正侵蚀着“闪电”2的光环。在此情况下,对于美制战斗机传统用户来说,订购F-35会是一个非常冒险但又不得不做的决定;而对于非美制战斗机用户来说,当美国政府已经将F-35作为考验潜在购买国亲美程度的政治武器时,选择F-35还是T-50就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外交和政治考量了。

同时,作为美制战斗机用户几乎唯一的五代机选择,F-35的前景甚至将决定未来整个西方阵营空中力量的有效性。压上全部赌注的还不仅是各国空军,洛马公司的生死存亡也基本取决于F-35的命运。因此,这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空战”。在美国政府强大的外交影响力推动下,上千架海外订单将成为F-35未来走出困境的最有力保障。

必须承认,歼31的外销前景在三款五代机中是最黯淡的。中国缺乏传统的海外战斗机市场,过去在歼6和歼7时代建立的市场随着中国在四代机研制中的落后全面失守。中国曾经向海外推销过“枭龙”和歼10,不过由于2000年后的四代机市场渐趋饱和,两款机型的推销工作步履维艰。歼31出口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缺乏明确的本国订货,这在国外潜在客户眼里肯定是个负面因素。此外,由于歼31的动力系统尚不能实现国产化,其外销时还可能受到发动机供货方的限制。

歼31的具体性能和价格目前还是个谜。如果要达到F-35的性能,该机单价至少将在8000万美元以上。沈飞通过歼31展示出自己同样具备研制五代机的能力,但如果不能收获订单,沈飞已经投入的巨额研制资金就可能得不偿失,这无疑也会影响到该公司未来的命运。

除空军市场外,F-35、T-50和歼31还很可能在全球舰载机市场的第五代竞争中碰面——俄罗斯方面已经宣布其2030年后服役的大型航母将选用T-50作为舰载机,F-35B和F-35C都是专用的舰载型号,而歼31也被认为是中国海军最有可能选用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

F-35在这场竞争中明显占据优势,对于装备轻型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国家来说,F-35B是唯一可以替代“海鹞”的机型;而对于装备大中型航母的国家来说,F-35C也可以满足弹射或滑跃起飞的需要。相比之下,T-50和目前的歼31均不具备垂直起降能力。因此,这两型舰载机只能配备在大中型航母上,其潜在客户自然就比F-35少得多。

T-50舰载型未来最可能外销的对象是印度海军,该型机可以取代米格-29K,但T-50的尺寸和重量都比米格-29K大得多,印度的“维克拉玛蒂亚”号和“维克兰特”号航母的排水量都不大,如搭载T-50将严重影响载机量。歼31在中国国内可以用来取代歼15,其双发布局理论上比F-35更适合舰载。中国现有的滑跃甲板航母和未来可能安装弹射器的大型航母都可以轻松搭载数十架歼31。然而,适用该舰载机的海外潜在客户基本都是美国的盟国,因此该机外销到国外海军的可能性不大。

四代半即将出局

四代半战斗机目前仍是各大航展与战斗机竞标案的明星。但在韩国与日本等国家的FX竞标中,四代半的“阵风”、“台风”与五代的F-35同场竞技,结果均是F-35获胜,这也预示了整个国际战斗机市场未来30年的竞争趋势。

目前市场上的四代半战斗机主要分两类,一是全新研制的战斗机,如“阵风”和“台风”;二是在四代机基础上升级而来的机型,如F/A-18E/F、苏-35和米格-35等。如果将外贸版五代机的代表机型F-35作为基准的话,四代半的差距其实就仅体现在隐身这一项指标上。“阵风”、“台风”和苏-35都具备超越F-35的跨声速巡航能力,苏-35和米格-35还拥有接近F-22的超机动性。四代半中隐身性能最好的是F/A-18E/F,但其雷达反射截面积还是比F-35大了许多。

不过,仅仅隐身性能一项差距就足以让四代半逐渐退出战斗机市场。对于中小国家空军来说,一款拥有怪异隐身外形的战斗机绝不仅仅意味着炫耀和时髦,它的确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战术优势。这些国家的空军最常见的作战任务有两类,一是国土防空,二是对地对海攻击。在第一类任务中,隐身可以为超视距截击提供隐蔽接敌和单向打击优势;在第二类任务中,隐身则可以达成战术突然性,并保障战斗机成功突破敌方防空火力圈并安全返航。

因此,尽管苏-35在空战中不一定会输给F-35。但在强调多用途性的国际战斗机市场,采购隐身战斗机将让使用国空军具备更高的任务效率与弹性,从而进一步降低需求量和采购量,这也算是战斗机性价比概念的又一次进化。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王宏亮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力求在兼顾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在前瞻性、敏锐度上更上一层楼,每周一期,不见不散)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