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贵》:“伦敦漂”莎翁的市井生活百科

阿水
2016-08-30 17:0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莎翁”逝世四百年,对他最好的纪念依然在舞台上。

《空王冠》(The Hollow Crown)忠实还原了其语言的魅力,当科班出身的演员们以恰当的节奏和韵律演绎台词,外国人也能领略到美感。

但是到了BBC2的莎士比亚传记式情景喜剧《新贵》(Upstart Crow),莎翁的作品在其父口中却变成了:“什么,《亨利六世》还有第二部?天呐,这部剧多么无聊!”

硬币有两面才成硬币,英国人对莎翁的纪念亦是如此——有一丝不苟还原莎翁原著的《空王冠》,就有以戏谑的方式展现莎翁其人的《新贵》。

BBC2的莎士比亚传记式情景喜剧《新贵》。

《新贵》每集三十分钟,从莎翁(大卫·米切尔饰)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德住所开始,切换至他在伦敦居住的小公寓、排演戏剧的剧院。

他身边的人,也始终是那几位——家人(父母、妻儿)、客居寓所的仆人波顿(罗伯·劳斯饰)和房东的女儿凯特(杰玛·韦兰饰),以及他最钟爱的演员威尔·坎普(斯宾塞·琼斯饰)等喜剧演员三人组,亦敌亦友的罗伯特·格林(马克·西普饰)等友人。

剧中的莎士比亚与夫人。

把三十分钟三等分,好比戴着镣铐跳舞,作为“传记”实在很难展示莎翁的“深度”。

如果你念文科,曾经苦读过莎翁作品,又研究过他的生平,那么这部剧的“科普”未免有点小儿科。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对盛名之下的莎翁一知半解,那么它无疑会起到很好的“科普”作用。

为什么剧中的男演员要戴金耳环?为什么女性不准上台演戏?为什么莎翁的家人竟然都不识字(除了他的女儿苏珊娜,然而据史料介绍,她很可能也只能勉强写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一个单词可以表达清楚的内容,莎翁偏要用十个单词?莎翁的作品全部由他一人完成,还是有人假借其名发表,或者合作完成?戏剧在莎翁时代到底承担了什么社会功能?

对于鼎鼎大名的《黑爵士》(Blackadder)的编剧本·埃尔顿来说,还原作为普通“伦敦漂”,一生都在靠鹅毛笔(剧中是“鸡毛笔”,来自莎翁家的鸡屁股)苦苦由平民阶层往上流社会奋进的莎翁本人,是第一要务。

因此,上述问题有些剧中已作出解答,更多的则只是作为背景呈现出来,答案需要观众自己去考据。

给出的回答往往很爽利,比如莎翁独特而文藻华丽的语言风格,是因为“我就是吃这口饭的”。女性为什么不能当演员?“因为女人的智力低下,无法承担家庭以外的工作,这一点在法律上也已明确。”

《新贵》画风戏谑。

更多的答案则需观众自己去考据,这也成为观剧的一大乐趣。

男人为什么要戴金耳环?这一点在莎翁所处的十六至十七世纪留存的众多画像中皆有说明,似乎是当时的习俗:海员往往戴一只金耳环出海,万一发生意外死在异乡,就可将其当作自己的丧葬费。

莎士比亚的一蝠肖像画,他也戴着金耳环。

至于莎翁的家人为何不识字?因为他出身于平民家庭。虽然其父约翰·莎士比亚凭借自身努力由农民的儿子成为商人,迎娶了富家小姐玛丽·阿登,还担任过斯特拉特福市的市长,但之后却惹上了法律问题,家道中落。在当时,这样的平民家庭普遍不识字,因此莎翁一家除他外都目不识丁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戏剧在当时意味着什么?莎翁的创作又意味着什么?

剧中曾出现莎翁在自己的戏剧中美化讨好英女王,以及因为瘟疫而逃离伦敦的情节。

这些匆匆而过的背景,的确撷取自莎翁所处的时代: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急速发展;英国在大航海时代与西班牙争霸并最终胜出;宗教方面,新教初立,形成与天主教分庭抗礼的局面;科学开始萌芽,地球仪已被发明,钟被广泛使用;科学在与蒙昧对抗的阶段不断积蓄能量,最终将引爆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

彼时的英国,戏剧成为上至王室、下至平民百姓最主要的消遣娱乐方式,最便宜的剧院站票仅需1便士。

“票房”(Box Office)一词便来自这个时代——在剧院入口处设置专门收取一便士门票的陶罐,陶罐在后台被砸碎,硬币被收在一个大钱箱里,箱子则被锁进密房。

看戏是和看砍头一样有趣的消遣,前代王室成员的墓穴和陪葬也成为民众参观的对象。西敏寺已经有了导游,欧洲的游客花上一个便士就能在导游的引导下找到先王的墓穴,聆听宫廷的故事,甚至王后的干尸几十年后还在陈列。

莎翁的“环球剧院”。

莎翁的“环球剧院”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从伦敦过去需要渡船,或者穿过轮渡桥。彼时,伦敦桥的杆子上,仍不时悬挂罪犯的头颅供人“参观”。

想想看,看戏之前,人们首先能够看到这些“血馒头”!

看戏不仅为王室所喜爱,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王室的支持。因为当时尚未到提倡民众识字的阶段,仍处于要用戏剧教会民众“讲普通话”的阶段,这个任务则主要由戏剧承担。

据说,新王詹姆士一世登基时,伦敦曾爆发大瘟疫,国王剧团(莎翁的剧团)在别宫汉普顿宫演出,得到了103镑的酬劳,加上额外的30镑,共同作为瘟疫期间封箱的补贴。

这想必就是剧中众人因为瘟疫而避走他乡的背景。

另一则关于莎翁的轶闻,是他曾创作了《致女王》这首诗,将女王描述为“永恒的时钟”。他还在女王的寿辰上亲自为她朗诵了这首诗。这也与剧中莎翁创作美化女王的新戏相符。

莎士比亚与女王

诸如此类可供考据的地方在剧中比比皆是。

除去背景之外,编剧埃尔顿亦着力还原一个真实的莎翁。

剧中由大卫·米切尔饰演的莎翁是个神神叨叨的小人物,痴迷于文字的魅力,忿忿世家子弟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跻身社会上游。

他又异常单纯,不计前嫌地相信“狡猾”的朋友们,爱慕男女偶像也只能通过情诗偷偷寄情,对上流社会的活动忐忑又向往,苦恼于该穿什么衣服赴宴才能体面又时髦。

这些应也有出处,多少解释了莎翁何以成为莎翁,以及他笔下的作品从何而来。

《新贵》的一条主线即是莎翁作品的灵感来源。第一集就相当劲爆,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灵感来源:一位世家子弟借宿莎翁的伦敦寓所,结果神魂颠倒地爱上了房东之女凯特,后来他以为凯特死了就选择了自杀。

讽刺的是,莎翁对这位殉情的世家子弟的评价是:你的心很大,可惜脑容量有点小。

原来莎翁写剧的时候竟然这么不严肃?写至悲情罗密欧的时候,他也会忍不住对这个角色冷嘲热讽一番?

很可能真的是这样。莎翁不是贵族,虽然他一辈子都跃跃欲试想跻身贵族社会,但实际上只是一个靠笔杆子讨生活的“伦敦漂”。其众多剧作的灵感,皆来自流传的民间故事,大量被后人视作新造的词汇,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民间。

大卫·米切尔饰演的莎翁是个神神叨叨的小人物。

他更像一个正宗诗人和野剧作家,在市井和宫廷讨生活。却正因为这种不拘一格(莎翁可是黄段子高手哦)和百无禁忌,以及对人性和命运的观察入微(正如剧中莎翁的屡次自夸),纯粹的语言之美,而被奉为大师。

托尔斯泰不欣赏莎士比亚,以其颠倒历史的时空背景,满嘴跑火车,笔下人物浮夸而情节俗套,缺乏真实性及责任感为理由。

看过这部剧你也许会明白,莎翁不是托翁,能洞察命运的吊诡和荒唐却无法给出解答,是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生于这样一个时代。

在喜剧和悲剧之间切换,在高尚和低俗之间游移,倒正是他的独特魅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贵》是到位的,它至少为荧幕贡献了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莎士比亚。

而从《新贵》这部剧本身来说,它是如今屏幕上少有的为了讨人开心而讨人开心的标准情景喜剧。不仅每一集中三段分明,而且笑点也非常复古。

正如剧中的一幕,三个喜剧演员在商量宴会上要表演什么。两位传统派表示:只要装傻充楞用蛮力逗乐观众就可以。在意大利走红的坎普却不这么认为,坚持要表演更高深的喜剧。结果传统派们赢了,观众被猪尿脬的玩笑逗得大笑。

这也是《新贵》的初衷:重回最基本的喜剧,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逗笑观众为止。

至于你会不会觉得好笑,看一集便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