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约车涨价:市场力量的正确释放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人 须空
2016-08-17 13:1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自从网约车办法出台,尤其是滴滴和优步联姻以来,网约车涨价的传闻就频频见诸于报端,有一个声音仿佛在说:“你看,你看,滴滴垄断了吧,一垄断就涨价,有关部门赶紧出来管管。”近日,又有媒体爆料称,京津多地网约车涨价超过近2成,引发乘客不满,同时,司机也不满补贴减少。这些涨价和补贴的传闻尚未得到滴滴方面的证实,为了写作的方便,不妨先假设涨价和补贴减少是真的。

补贴减少不等于单价上涨

先来较个真。据须空本人这几年乘坐网约车了解的不完整情况看,滴滴的补贴分为对乘客和对司机的两种类型,对乘客的补贴分为固定面值的优惠券、打折券等形式,对司机的补贴主要采用现金奖励的方式,即“以奖代补”,包括对每单的奖励和接单达到一定数量的奖励。须空了解的就这么多,估计滴滴内部对补贴方案的设计远比须空所知道的要巧妙一万倍,有机会须空也得“脑补”一下。

如果是对司机补贴的减少,仅仅属于动了司机小伙伴的奶酪,显然跟涨价不沾边。

如果是对乘客的补贴减少了,给乘客的直观感受当然就是涨价了。但是这里的涨价可能是运费的总价涨了,而单价没变。这里面的逻辑或许是,运费的单价保持不变,只不过算出总价之后,可以刨除的补贴变少了,这就导致总价上升了。所以说,网约车涨价,可能不是单价涨了,而是总价涨了。看到这里,小伙伴们有没有一种“脑洞小开”的感觉?当然,须空的理解可能是错的,欢迎小伙伴们拍砖。

滴滴曾是一个“活雷锋”

靠补贴占领市场是滴滴的惯用打法,滴滴很可能从娘胎里就早已开始修炼补贴之法,自出道以来,先后用补贴打败了快的和优步两个劲敌,并将其“收入房中”,成就了互联网界的两段“佳话”。

从法律视角看,低于成本的价格战是涉嫌不正当竞争的,不过如何计算滴滴的成本倒是一个新的课题,毕竟在网约车办法生效之前,滴滴似乎还不是承运人,而只是一个中介,一个中介公司自愿当“活雷锋”,花钱补贴作为交易双方的司机和乘客,这就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交易主体和补贴主体分离了,实际发生交易的是司机和乘客,而花钱补贴的是滴滴,这样问题就来了,价格是谁的价格?成本又是谁的成本?价格和成本该如何计算?估计只有既深谙法律关系又精通数学计算的学霸们才能解开这些难题吧。

天上不会总掉馅饼

小伙伴们心里都明白,滴滴不可能永远当“活雷锋”,天上也不会总掉馅饼下来,而且还正好是两块,一块儿砸在乘客嘴上,一块儿砸在司机嘴上。任何一个企业最终都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的,短期的亏本只是为了长期能赚更多的钱。何况,滴滴最为强劲的对手已经变为“亲密伴侣”,虽然“亲密伴侣”也不一定靠得住,但是至少在“蜜月”期间完全没必要考虑采用补贴的方式继续跟对方死磕了。

至于滴滴会不会跟躺着变成老二的易到再来一场补贴大战,须空还真没这个本事做个预测。毕竟预测是最不靠谱的。当然,有一点是比较肯定的,如果滴滴想“一统江湖”,彻底干掉易到,就必须在网约车办法生效之前做出致命一击,否则,一旦网约车办法生效,滴滴就不能公然违反该办法,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跟易到干战了。这是因为,待网约车办法生效后,滴滴摇身一变就会成为承运人,到时就很难再逃脱反不正当竞争规则的规制了。

不过,须空倒是觉得,滴滴大可不必再跟易到打补贴战。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很大,完全容得下滴滴、易到、神州和首汽等几个平台,再说,老大身边总得留几个小弟吧,不然就成“孤家寡人”了,那样会很寂寞的。而且,滴滴的格局应该比小伙伴们所能想象的要大很多,其战略中心已经发生转移,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滴滴去做。

为什么讨厌涨价

小伙伴们之所以对滴滴涨价很敏感,一有点风吹草动就高喊“狼来啦”,估计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不适应价格的不确定性。在传统出租汽车长期的政府定价模式下,出租汽车价格是固定的,多少年都很难涨一次,甚至有的城市似乎十几年都没涨过一次,网约车刚变成出租汽车就涨价,让小伙伴们显得有些难以适应。

二是心疼自己的奶酪。这几年滴滴、优步等平台“乐此不疲”地大搞补贴,一不小心给小伙伴们养成了生活在补贴“蜜罐”里的习惯,突然说要降低补贴甚至取消补贴了,落差有点大,一下子心里受不了。这就跟欧巴男神追女孩子一样,一开始总送礼物,送着送着女孩子就收礼物上瘾了,要是有一天,不送礼物了,女孩子多半一时接受不了。

三是对市场力量充满了恐惧。出租汽车市场名义上叫市场,但是已经不干市场的事很多年了,多年以后的今天,市场被唤醒,可以自主定价了,又让小伙伴们“担惊受怕”了,生怕网约车价格像房价那样坐火箭似的上涨。

四是被某些观点“中毒”太深。早在网约车办法起草时,就有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网约车一旦合法,必然大搞垄断,抬高价格。网约车办法刚一出台,这种声音又尘嚣直上,尤其是滴滴跟优步合并之后,说滴滴垄断的声音愈演愈烈,再配以价格上涨的传言,似乎是要给二者合并制造障碍,借机棒打鸳鸯。

与个性化出行匹配的是“个性化价格”

在整个城市出行结构中,网约车跟传统出租汽车一样,只是一个小弟弟而已,公共交通才是老大哥。有一种很主流的观点认为,出租汽车是公共交通的补充,甚至曾经还将出租汽车定位成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在有的中小城市,出租汽车运价较低,未能跟公共交通的运价拉开差距,导致出租汽车扮演了公共交通的部分角色。但是,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承担起了城市出行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与此同时,出租汽车则日益显露出其作为“个性化出行方式”的本色。

既然是个性化出行方式,那么其价格就应当由市场决定。只不过,长期以来,传统出租汽车的运价完全由政府定价,要想转变过来,还得一步一步走,不能操之过急。而且在传统出租汽车的运价完全市场化之前,传统出租汽车还可以适当扮演出租汽车行业的基本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满足那些不会用手机或者不需要用手机的小伙伴的出行需要。

网约车则不一样,网约车没有传统出租汽车的包袱,其天生就是为“个性化出行”而生的,与个性化出行匹配的当然是“个性化价格”。正因为此,网约车办法才会将市场调节价确定为网约车定价的一项原则。既然是市场调节价,那就有涨有降,降的时候小伙伴们可以“偷着乐”,没事就打打网约车,但涨的时候也不必大惊小怪,完全可以淡然处之。

当然,有的小伙伴总担心滴滴会过度涨价。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滴滴虽然已经成为网约车行业的老大,但是老大有老大的苦,老大有老大的规矩,老大也不是想干啥就能干啥的,好多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地盯着滴滴呢!

滴滴的竞争对手可以分为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易到、神州和首汽等网约车平台,滴滴要是涨价多了,小伙伴们自然就用脚投票,跟滴滴说bye bye了。

第二个层面是传统出租汽车,传统出租汽车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如果小伙伴们无法忍受滴滴的高价了,仍然会奋不顾身投入传统出租汽车的怀抱。

第三个层面是公共交通,小伙伴们之所以不愿意坐公交,多半是因为受不了车内的拥挤,也觉得自己不拥有“单手擒色狼”的本事,可真要是滴滴的价格高得离谱了,小伙伴们也会强迫自己到公交车里跟大家挤一挤的。

第四个层面是行业外的投资人,如果滴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定高价,那就是给行业外的投资人送上了一份大礼,就像当初滴滴“杀入”网约车市场一样,行业外资本不会袖手旁观的。

除此之外,顺风车、私家车等都是滴滴的潜在竞争对手,只要大家对滴滴不满意了,这些出行方式分分钟就能替代滴滴。

至于滴滴在刮风下雨等高峰期涨价的问题,这实际上更加突出地反映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市场不是救世主,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出行需求,在资源紧缺的时候,政府的作用才是竭尽全力满足所有人的出行需求,而市场的作用就是要把紧缺的资源配置给最需要它的人。何况,刮风下雨期间,司机小伙伴出车也是很辛苦的,给小伙伴付一些辛苦费又有什么不妥呢?以前传统出租汽车的司机小伙伴不管在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都只能按定价收费的老规矩,恐怕也到了该反思和调整的时候了。

回头看来,传统出租汽车在以政府定价为代表的各种方式的全面监管之下,长期压抑了市场活力。终于,网约车办法出台了,久被压抑的市场洪荒之力能够释放出来了。短期之内,为配合网约车办法的实施,滴滴可能会适当调高价格,以保持价格与成本之间必要的回旋空间。这可以理解为是为应对合法化采取的必要措施,更是为了恢复其本来的价格水平。小伙伴们完全没必要担心,只要有竞争存在,市场这股洪荒之力就不会成为脱缰的野马。虽然价格会涨一些,但是仍然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