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院士携志愿者亲自品尝转基因玉米棒,支持转基因产业化

澎湃新闻记者 王灿
2016-08-17 16:49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如果院士专家们带头品尝转基因玉米棒,你是否敢尝试呢?

8月14日,基因农业网在北京举办了转基因技术座谈会,在此次活动上,参会的专家除了解答转基因相关问题外,还和志愿者一起品尝了抗虫转基因玉米棒,用实际行动来表达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可。

参与此次活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这次品尝抗虫转基因玉米并不是学者和志愿者第一次品尝转基因食品,此前也有过多次转基因食品的品尝活动。品尝会也只是一次科普宣传活动,和商业化生产加工没有任何关系,并不违规。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黄大昉称,现在中国市面上还吃不到转基因的玉米棒。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批准了转基因抗虫的棉花和转基因抗病毒的番木瓜两个农作物商业化种植。中国从国外进口的作为加工原料的品种,包括转基因的大豆、转基因的玉米、转基因的油菜等。但是,这些进口的转基因玉米一般是作为加工原料的干玉米粒,而生的转基因玉米棒市面上并没有。

在这次活动中,大家品尝的转基因玉米还尚未得到国家最终的转基因安全认定。不过,黄大昉称,在安全方面是完全不必担心的。因为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应配套制度的规定,中国对转基因生物实行严格的分级分阶段安全评价制度。安全评价从实验室的研究阶段就开始进行,到田间小规模的中间试验,再是大规模的环境释放、生产性实验、最后申报安全证书,共分五个阶段。对于基地展示的转基因材料以及品尝的抗虫转基因玉米,绝大多数都已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生产性实验了,只差走完安全证书程序了。

黄大昉也强调,这种转基因食品的品尝并不是强制性的,因为此前各个阶段都有相关的安全评定,专家和志愿者们也都相信转基因技术,也愿意亲自实践去品尝,为推广转基因产业化背书。

对于这种转基因作物是否会有扩散产生其他问题的可能,黄大昉对澎湃新闻表示,按照国家的要求,未获商业批准的转基因作物材料需要得到妥善处理,如灭活、销毁等。在品尝活动中转基因玉米经过煮熟和食用不会造成扩散,也是保障安全的处理方式之一。

黄大昉称,此前因为舆论等一些因素,中国的转基因发展比较缓慢。但目前国家已经将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列为“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中,这也意味着一些重大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认证以及品种审定等一系列过程都将会提速。

“基因农业网”是一个旨在农业生物技术科学知识传播的网络平台,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等五家专业学会和北京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为网站提供内容支持和技术支撑。

参与此次活动的专家除了黄大昉还有,玉米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忠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何康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赖锦盛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