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农业部支持发展害虫绝育,可减少农药使用并防控寨卡登革热等

澎湃新闻记者 张蓓
2016-08-17 17:27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8月17日,农业部发文表示将加大对生物防治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构建昆虫不育技术研发平台。农业部称,此举有助于促进农业持续、高效、绿色发展,也将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

极大降低农药使用量

农业部上述文件是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84号(农业水利110号)关于尽快建立“国家昆虫不育技术平台”促进我国绿色发展提案的答复。

上述文件中,农业部对开展昆虫不育技术研究的意义进行肯定,并表示,昆虫不育技术具有使用简单、低成本、比杀虫剂效果更加明显等特点,能替代化学农药进行大面积害虫防控,极大地降低农药使用量。

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林绍彬建议大力发展无公害昆虫的不育技术。林绍彬介绍,我国耕地仅占世界的7%,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却占世界总量的68%。截至目前,我国害虫的防控仍然以化学农药为主,导致土壤、水体、空气严重污染,致使食物农残超标,危及食品安全,也严重影响了外贸出口和农民增收

对此,农业部表示,近年来,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工作。下一步,农业部还将继续通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尤其是在果品、蔬菜等方面加大昆虫不育技术研究的力度;继续组织实施好农作物病虫害类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推进研发昆虫不育等绿色防控技术;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中,支持昆虫不育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取得突破。

农业部指出,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长期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背景下,构建昆虫不育技术研究平台,开展昆虫不育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对于促进农业持续、高效、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昆虫不育可防传染病

昆虫不育技术研究还可应用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

两会期间,林绍彬指出,“2014年到2015年,登革热在我国广东、福建等南方部分地区传播,广东的专家已经在和国外合作研究白纹伊蚊的绝育技术,从而达到不再传播登革热的目标。”

农业部也在此次回复中提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高度关注昆虫不育技术在蚊媒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支持广东省开展了沃尔巴克氏体进行白纹伊蚊种群压制的技术研究,由中山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原子能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中心、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实施。目前该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

农业部还表示,将继续支持广东开展沃尔巴克氏体进行白纹伊蚊种群压制的技术研究,密切跟踪国际上有关昆虫不育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动态和趋势。待时机成熟后,将予以政策支持,推动其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美国方面也在研究使用转基因蚊子遏制寨卡等疾病。据《江南晚报》8月报道,2016年3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初步同意英国牛津昆虫技术公司在佛罗里达州基黑文地区投放代号为OX513A的转基因蚊子,以研究转基因蚊子帮助消除寨卡和登革热等疾病的有效性。

根据设想,牛津昆虫技术公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修改雄性伊蚊的基因,而后将其投放到试验地区。这些雄蚊可导致与其交配的野外雌蚊产下的幼虫早亡,从而达到减少伊蚊数量的目的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8月5日认定,在南部佛罗里达州投放转基因蚊子的试验不会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但其强调,上述决定并不意味着转基因蚊子被允许立即投入商业使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