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军事代表团访叙,为何此时决定提供人员培训?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千里岩
2016-08-19 13:3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当地时间2016年8月13日,叙利亚阿勒颇,当地反对派武装使用火箭炮攻击叙利亚政府军控制区。 东方IC 图

8月14日下午,叙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弗拉杰在首都大马士革会见了中国军队外事代表团。会谈期间中叙双方就加强人员培训、中国军队向叙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达成共识。这一举动表明中国未来在叙利亚问题上,显然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也必然产生更大的影响。

迄今为止,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外交表态上一直坚持“促和”的立场。即便是在“化武问题”上,中国动用了军事力量进行参与,但是也仅仅限于为运送待销毁化武的船只护航,并非军事层面的正式介入。这一次两军之间就军事人员培训问题达成共识,显然是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

为什么中国会在此时此地做出如此的调整?很显然不能孤立地将此事看待,而必须在纵观整个世界格局的背景下,将其理解为中国因应世界战略格局的整体变化做出的策略性调整,而不能把这种积极姿态解释为中国放弃了既有立场。

中国的介入首先有自身利益的考虑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错误政策影响下,叙利亚问题从最开始的国内政治势力冲突,迅速恶化成为持久性内战,后来还因为西方国家“养虎为患”的短视行为,造成恐怖组织ISIS和“基地”势力迅速膨胀,最终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安全的重大祸乱之源。

现时在“反恐”问题上,显然世界各个主要国家都无法继续置身事外,恐怖组织的势力膨胀不仅仅直接严重威胁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海外投资和公民人身安全等直接利益,更重要的是大量被上述组织招募充当雇佣军的“东突”分子对于我国某些局部地区安全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歼敌于国门之外”毫无疑问是一种上上之选。

同时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中东地区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一个高度不稳定的中东地区,势必使得中国在这一地区所有的利益都要面对严重的安全风险。即便是各国再热情响应,也不仅不可能有效参与进来积极合作共同发展,反而还会成为推行这个倡议的重大障碍。

中国国家战略中坚持“和平崛起”是一个基本原则,这一点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学习既往西方国家的先例那样,不断地直接动用军事手段为所有的中国利益做“保镖”。西方国家的历史也证明了如果对于当地民众没有尊重和共同发展共同利益分享,涉及自己利益就武力解决那是一条死路。且不说会引发多少同一地区其他国家的疑虑和反弹,单就军事行动的成本而言,也会成为一个高昂而不可接受的方式。

因此未来中国在“一带一路”上,除了少量必要的军事力量之外,更多的还是要以交流合作的方式,协助所在各国加强建设和提高维护自身安全能力,恢复或者确保必要的法律和秩序。唯有如此方能做到“除旧祸而不树新敌”。

此时此处出手正当其时

不论是从提高中国国际声望的角度看,还是中国在未来战后的叙利亚发挥影响力最大化的角度来看,目前都是最有利的时机。

经过残酷而漫长的内战,目前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已经都意识到“谁也吃不掉谁”的现实,达成了“政治谈判解决”和将恐怖势力作为共同敌人予以打击的共识。域外势力中影响力最大的美俄在这一方面立场也较为接近,只是博弈尚且没有真正停止。土耳其由于国内因素的影响,业已很难保持其在叙利亚内战初期所持的态度和影响力。

以中叙军事合作这种强有力的方式推动叙利亚早日实现真正的和平,除了有助于叙利亚政府强化反恐作战能力,更可以确保叙利亚各方实力平衡,避免某些方面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至于威胁到业已达成的“停火协议”。此时中国的积极介入,无疑有助于真正尽早解除叙利亚人民的痛苦,显然是最容易被各方所接受。

还有一点也颇为重要,往后的日子里叙利亚战场上主要的作战方向将主要是具有完全正当性的“反恐”作战,而俄罗斯空天军和特种部队在叙利亚的作战模式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如果中国此时根据叙利亚政府军从实际战场经验出发所提出相应需求,协助其进行人员培训或者进行其他交流,显然可以对此进行反向总结。目前对于我军来说是一个难得机会,一方面可以学习观摩俄罗斯军事改革之后进行现代化战争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在近乎实战的条件下对自身军事建设进行对照和反思。

中俄合作应对“大战略”环境的有效手段

俄罗斯在欧洲方向遭遇了美国以北约东扩和部署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的方式进行的围堵和挤压,“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发动的制裁又让其本已遇到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美国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推翻巴沙尔政权的真实目的,也不外是一次拔除俄罗斯在东地中海最后的战略立足点收紧包围圈的尝试。俄罗斯总统普京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困境中还坚持突然出兵叙利亚,正是一种战略上针对美国围堵的反击。

自从美国加快了“重返亚太”的步伐以来,中国受到的美国战略挤压封堵的态势愈发明显,南海争端升温,“萨德”入韩和日本加快重新武装的步伐等等使得中国战略压力骤然上升。

美国同时对于中俄进行围堵和挤压的战略态势显然迅速推动了中俄的接近。有介于此,普京在6月底访华期间,中俄签署了“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这一联合声明表明中俄针对一些国际热点和敏感问题上进行了互相协调态度和整合立场,双方明确表达了要共同维护全球稳定和管控这些国际危机的意愿。

根据媒体的报道,8月15日上午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关友飞将军与俄罗斯驻叙利亚和解中心主任奇瓦尔科夫中将在大马士革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很显然在上述大的战略背景之下,中国现在选择通过军事合作手段协助俄罗斯巩固在叙利亚的优势,确保未来叙利亚政权不管如何变化都能对中俄保持“善意”,就更可以理解为未来的叙利亚会成为两国战略合作的一隅。

非但如此,中俄的战略合作除了中俄联合进行“反导”演习这样比较“抓眼球”的动作之外,未来还可能扩展到其他方向上。比如最近中国与中亚五个邻国达成了建设中国——伊朗铁路的协议,这显然将大大的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而俄罗斯更是早在去年就已经与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建立了一个四国反恐情报中心,他的空天军在8月17日正式依托伊朗境内的机场对位于叙利亚的ISIS相关目标发动了空袭。

中俄在西亚和中亚地区强化合作,必定会对世界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尽管近些年来,始终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凭借新技术开发页岩气和油砂等等,降低了对于中东地区的能源的依赖,因此这一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即便是美国自身因此的战略选择空间有所扩大,其西方盟友们和亚洲的某些跟班对此还是无力承受的。偏偏美国奉行的“前沿存在”力量部署方式之下,这些“小朋友”的要求是无论如何不能漠视的。

中俄的合作无疑是对于美国过分的围堵和挤压做出的有力回应和警告:这个世界很大,中俄并非任人宰割的弱者。如果美国不考虑与中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坦诚的合作,反而好像切香肠一样尝试着将世界分为一个又一个地区与中俄进行“竞争”和围堵,最后收获的结果一定是他最不想看见的。

综上所述,我们大可以认为中国在叙利亚小小的一步前进,既是履行大国维护国际和平和其他人道主义义务的体现,更是改变自己战略上被动受美国挤压的开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