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杭州家庭美国就医初体验:国内一分钟搞定的治脱臼花了4小时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2016-08-25 19:53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视觉中国 图

在国内医院一分钟就搞定的臂关节复位,在美国医院却花了4个多小时、1万多元——因为4岁的儿子在美国旅游时臂关节脱臼,杭州市民张敏体验了一次在美国就医的过程。8月23日,他将这段经历以“乐极生悲医院游!谨以此文向中国的医护工作者致敬!”为题,发到个人微信公众号上,两天来阅读量达到275万,评论近2000条。

“另外还有40多家专业的医学公众号来联系授权转载,听说在医学界转疯了。”25日,从事教育工作的张敏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7月13日,张敏一家三口到美国自助游。14日晚,儿子在玩耍时左手臂关节脱臼。

在询问民宿房东的意见后,张敏带着儿子到洛杉矶儿童医院急诊。他在文章里说:到医院说明情况后被示意等候,半小时后办理登记,接着等待;第一位医生查看后,被带入另一间诊室;第二位医生检查,继续等待;到达医院两个多小时后,第三位医生开始详细检查、询问病史,徒手复位成功;继续等待近一个小时,医生写完40多页A4纸病历——历时4个多小时,他们结束了美国就医初体验。

“这是儿子第三次脱臼,前两次都在国内,也是晚上急诊,去的是杭州同一家公立医院,一分钟不到就复位成功。第一次只付了挂号费,第二次连挂号费也没让付。”

让张敏不习惯的还有费用:200美元的医生治疗费、1557美元的医院费用,折合人民币约1.18万。因为张敏事先为儿子买了保险,医疗费可全额赔付。

“我在公众号上写文章的动机很简单,不是考察报告,也不涉及两国医疗体制、医疗环境,只是如实记录一个英文不好的中国老百姓在美国就医的特别经历,又结合国内医疗现状发了些纯个人的感慨,希望大家对国内医生多些理解。”张敏表示。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会有这么大的阅读量,原本粉丝不到一万、阅读量最多接近一万的个人公众号,也因此一天涨粉1.3万。

张敏分析,因为医疗制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文章又从第一次在国外就医的游客身份出发,叙述详尽易懂,可能对普通民众、医务工作者都有触动。

“近2000条评论基本上分为三种:一种是说‘终于有人理解中国医务工作者了,现在知道国内医疗效率多高了吧’,基本来自国内一线医务工作者;一种持中立态度,客观比较中美医疗体制、收费模式等,主要来自有过国外医疗体验或对医疗制度相对了解的人;还有一种就是指责、批评,甚至谩骂。”张敏告诉澎湃新闻。

8月24日,张敏在个人公号上又发了一篇文章,表示因为不同的国情、文化,美国和中国的医疗体制没有直接的可比性,自己也没有试图从一次就医经验得出谁优谁劣的结论,“都有可取之处,也都可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两天看评论、查找资料,我发现两国医疗最大的几点不同是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诊断模式、医疗保险收费。”张敏表示。

据了解,美国的医院急诊采取分级制度,根据症状分为1~5级,像心跳骤停、大出血等严重危及生命的患者属于1级,立刻抢救;不是非常危急的情况,候诊一两个小时是普遍的。一般先由初级医生接诊,处理不了的再由较高资质、经验的医生处理。检查、诊疗中必须按照标准流程,先检测体重、血压等各种指标,这是对病人全方位负责,因为急诊患者的病情可能很复杂或随时起变化,要全方位了病史以及相关检查情况。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