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环卫工人读书,不打扰就是最好的支持

钱江晚报
2016-08-28 09:53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温州永嘉的一家书店里,一位老人读书的照片感动了众人。照片中的老人身穿红色的环卫工人制服,捧着一本书席地而坐,头发花白,面对书本却犹如一个孩子般如饥似渴。

头发花白的环卫工人在读书。

画面很温馨,店员没有因为来了一名环卫工人就排斥拒绝,担心他弄脏了书本,老人也没有因为来者都是客的老规矩就不管不顾,而是每次都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待在一旁默默地读书。

大家被感动了,不仅因为老人行为的本身,还因为大家从老人的身上看到了那种被大家遗忘的东西,一种充满着正能量的精神。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都知道读书的好,都知道坚持的意义,但真正拿起书本像这位老人一样认认真真读一会的人又有几个?在纸堆中有对知识的渴望,更有一种宁静以致远的心境,这种心境恰恰是浮躁的现代人最稀缺的。

我想,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所以,大家才由衷地点赞。但这种感动是对自己的,而不是对别人的。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给自己一点激励,这就足够了,没必要把这份感动挂在嘴边,表现在行动上。我不担心这样的事无人关心,担心的是就怕有些人是抱着西洋镜的心态跑去围观,一些人言语行动上表现出过分的热情,朋友圈里看看不够还要跑到现场观摩,媒体报道以后犹显不够尽兴,跑到老人身边关心起他的家长里短来。观看完毕,一连串啧啧称奇的感叹。

他们的本意、出发点是好的,但可能会在无意中给人造成一种误觉:似乎读书的事不该发生在一个社会底层人士的身上,仿佛环卫工人不该出现在书店这个“高雅”地方。

其实,读书原本就跟身份地位无关,有些人高居庙堂之上,十几年不读一本书,有些人身居陋室,尚且能关心天下大事。当你刻意地区分身份的不同时,其实你的潜台词就是他做了一件与自己的身份不相称的事,这不仅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老人的初衷。他看书只是为了书中的世界,不是为了书外的世界。他也不是想向社会表达什么,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孙子孙女,讲一些有意义的故事。

围观、刻意地拔高看起来是一种鼓励,但难免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在环卫工人和读书之间寻找某种伟大意义,都难免打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身份标签,这种审视的眼光才真的让人不舒服。别以为老人读不懂世俗眼光里的潜台词,他只是更珍惜眼前的这点宁静。

把这份感动放在心上,默记在心里。哪怕心存善意,围观也是一种精神负担,目光的注视会让他们不安、局促;表扬会让一个人感到压力,让他们踌躇于自己的行为。我想,对于他们,最好的支持就是让他们安安静静地读会书。店员平常待之,大家也淡然处之,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该忙什么忙什么。

一个社会多数的人不怎么读书了,没有人关心,一个环卫工人读会书却成了新闻,这不是肯定,恰恰是讽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