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个别地方政绩考核存在偏差,剥离GDP锦标赛后又提城镇化率

井桥夕/京华时报
2016-09-02 19:23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层层分解、相互攀比、调整口径,存在人为推高城镇化率的乱象。有些地区在推进户籍改革过程中,同步开展撤县设区,撤乡镇设街道,大量农民“被城镇化”,即便其他城镇化工作都不开展,也能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比如,通过调整统计口径,中部某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4年的22.7%,提高到2015年的27.6%。如此注水的统计数据,恐怕背离了新型城镇化“新”的初衷,不利于地区发展的统筹施策,甚至严重影响了城乡协调的水平与质量。

究其原因,直接的诱因来自户籍制度的改革。有的地方在取消了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差别后,城镇化率统计的主观性大大增强,相应的技术与甄别机制却跟不上,给拍脑袋决策留下了不小的空子。另一方面,个别地方的政绩考核也存在偏差,在剥离了GDP锦标赛后,又把“十三五”的城镇化率指标层层下压。这种不顾客观实际的做法,只会导致“心不甘情不愿”的“被城镇化”。

“被城镇化”的后果有三:一是城镇摊大饼,无序投资、重复建设会再造出“空城”“鬼城”“沙漠孤舟”来,因为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人想进城买房;二是公共服务跑了偏,假设原本预备给100万人口的教育、医疗资源,真正享受的人口可能大大低于此数,而在城乡结合部的人们“远水不解近渴”;三是部分地区为贪大求全,不排除再次上演“洗脚进城”的荒诞一幕。

对此,首先要批评的当然是造假者、揠苗助长之辈,这些治理者不懂得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客观规律,试图人为创设规律,反过来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当然,他们没准也会恼火:不是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吗?怎么“连推带拉”还是有人不爱进城呢?其实,这涉及到更深层次的话题,确实有的农民拨了算盘觉得不划算,纵然是达到了落户标准,也不愿放弃老家的一亩三分地。

有一位在武汉购房且工作十多年的新市民,不愿意将户口从山东老家农村迁到武汉,他的理由很朴素:“农村土地退出没有收益,还不如继续保留,反正零成本”。对这样的观念,霸王硬上弓的政策干预不会有什么正面效果,还可能会遭遇反感、抵制;而采取数字游戏、编造,更于事无补。从根本上讲,仍要尊重人们的自主选择,靠利益的合理补偿来因势利导,让大家放心进城、开心离家。

说到底,城镇化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市场化的要义在于“你有情、我有愿”,强扭的瓜不会甜。用心把道路交通、教育医疗搞得像模像样,把住房保障、产业配套抓起来、跟上去,同时妥善处置农村土地“三权”的变更与流转,人们的需求才会与城市的供给真正对接起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