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杭州映像诗》主创:看见在这诗画般城市度过的幸福一生

澎湃新闻记者 彭玮
2016-09-06 08:2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程方和程晓。
《杭州映像诗》火了。
这部由浙江的两位摄影师情侣耗时5年拍摄的8分钟短片,因考究的音乐、精致的画面被网友热赞“美到令人窒息”,自4月份发表至8月下旬,该片全球播放量超过1800万次,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期间,被央视选为城市宣传片。

9月4日晚,短片创作者“80后”程方和“90后”程晓第一次接受央视采访,被主持人反复追问,拍这部片“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可能我和程晓都比较淡然吧,这只是职业的记录习惯。”9月5日,程方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归结拍摄初衷。

五年里,他俩用延时摄影、高速摄影、航拍摄影等方式拍摄了8000G的素材,最终选取了1.8万张照片,150多个镜头,组成了如诗如梦的杭城图景。

两人曾是临安中学的校友,程方回母校拍照时结识了程晓。程方在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却执著投入摄影,毕业后在杭州电视台工作,是摸过视频所有环节的全媒体人,离开前负责频道的形象包装;程晓的专业则是工业设计,她想象力丰富,长于文字和视觉创意。

五年半前,他们刚把坐标原点从20公里外的临安挪到杭州城内,开了摄影工作室,中间还拍过主题相较宏大的《韵动中国》。

最初的拍摄没有框架、也无意去设计,只是把踏足过的杭城美景一一摄录。但一年半后,他们在整理素材时却意外发现成像质量高,取景也挺特别,于是两人决定合力去寻找更多人们的共鸣点。

拍摄《杭州映像诗》的成本是多少?他俩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提到30万元的摄像设备,除此之外,停车费也花了不少。

选景是个辛苦活儿,杭州几乎所有的景点他们都跑遍了。

为了拍摄断桥前的一组镜头,程方和程晓去了八九次;拍宝石山,他们凌晨3点就出发;拍钱江新城时,他们打算爬到在建的高楼上拍,算好的最佳拍摄时间是18点多,但是工地17点就下班了。他们求操作电梯的大姐在吃完晚饭后帮他们放下来。结果那位大姐晚饭喝多了,到22点才想起来,叫人把他们放下来。

他们所想寻找的共鸣,首先要将思维拉出经典风景的局限。“杭州有很多标准照,比如大家会拍盛夏时的荷花,有天我们去断桥踩点,遇到的路人说,这池子哪怕只有荷叶没有荷花也挺美。”程方回忆说。他当下决定只拍摄荷叶的生长过程,“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接天莲叶无穷碧。”

在程晓眼中,程方是个追求极致到偏执的人。拍洲际酒店和杭州大剧院夜晚亮灯景色的时候,有时“大金球”亮了,“大剧院”却没亮。“要等它们全亮了才能拍摄,还要看天气。”而拍完这个镜头,前后就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

“作为伙伴,能让他笑得最开心的时候,是连续一星期四点起床,终于等到想要的风景,但更多时候,我能捕捉到的,是他眼神中的无奈、不甘心以及对下次更多的希冀。”程晓说。

而在程方看来,程晓是他避免“熟视无睹”的法宝,“有些素材我看多了就会麻木,剪辑一段就得给她看看节奏感和情绪对不对。”

“在倾注我们所有热情,汇集九万张照片浓缩的八分钟里,我们看见了我们俩能在这诗画般城市里度过的幸福一生。”4月19日,程晓在他俩共同的微博上写道。

程方。

程晓。

澎湃新闻:什么时候打定主意要拍一部《杭州映像诗》这样的片子?

程方:这个问题我说过,我们一开始是没有目的的。因为我本身自己是有这样的习惯,我每一年都会给自己家里人做一部片子。每一年像中秋,像端午啊,凡是到了节日的时候,或者比如说像搬家,有一些特别事情的时候,我都有这个意识去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每一年会把它做一个汇总。

那对于杭州也一样,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做片子。当我们做到差不多一年半的时候,回看我们之前的素材,感觉其实素材质量都还挺高的,而且还蛮特别的,所以我们就在想,是不是可以我们把这个比较完整的呈现一下,按我们的角度去呈现一下。

澎湃新闻:你们的角度是怎样的,素材又特别在哪里?

程方:无论是做商业作品还是非商业作品,我们都有一个原则,就是我们会去找一些这个观众的共鸣点。比如我们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会选择清晨去拍摄,那样可以看到很多杭州人的精神面貌,比如在晨跑的年轻人,一些在晨练的老人,他们有在河边扯着嗓子唱歌的,还有吹萨克斯的,这些老人其实你很难想象的。

但是你在拍摄的时候,他们常常会走过来看一看,你在拍些什么。然后拍的时候他也会跟我们讲一讲他们的故事,比如说他们之前在这经历的事情,因为他们一待待好多年,他们已经习惯了。我觉得是这种故事加深我们对杭州的理解,你一个人,即便站在同一个地方,但是你通过各种不同的人生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我们在听这些故事的时候,会对眼前的这个景有一种感触在里面。怎样去构图,怎样去拍摄,其实这些东西并不是说仅仅跟技术相关,它跟环境并不是剥离的,而是我们正是基于这些故事去寻找一些比较特别的角度。

其实说到杭州有很多的标准照,但是在照片当中我们选取的,大家都看过的经典角度其实并不多。

澎湃新闻:你们想做不一样的尝试?

程方:是的。比如说我们在片子当中,有一个镜头是一边走荷叶就慢慢长出来了。这个镜头其实跨越了一年,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接天莲叶无穷碧”,其实这个过程源自于我们当时拍摄的时候,我们听见路人无心的一句话,“这个池子的荷叶,没有荷花也挺漂亮的。”我们其实在思考,大家都会选择在盛夏荷花初放时来看一看杭州,但是我觉得很少会有人体验到这种已经在身边走,荷叶慢慢生长起来的奇妙过程。所以我们就从直觉上认为观众对这个是有好奇心的,所以我们就尝试着做了这样的事情。

澎湃新闻:没有拍到残荷吗?

程方:没有拍到残荷,这事儿还挺戏剧性的。因为我们最后希望看到跨越整个一年的,一直到残荷,再到断桥残雪,残荷上面也带上雪。跨越季节的延时摄影要求你每一次拍摄的太阳角度差不多。但是我们当时拍这个镜头之前的拍摄都是在下午,去年确实杭州有下一场雪,我们试图去拍了,但是当我们下午到那的时候,雪全都化了。

澎湃新闻:你自己认为这部片子怎么样,有没有突破之前的想法?

程方:其实我从拍摄这些素材到最后制作,对素材已经非常熟悉了,都过了好几遍。所以到最后我们的片子出来,你说它多好,实际上我对它已经麻木了。

但有一点是真的,就是我们自己挺感动的,感动的一点是因为杭州这个城市确实美,其次是这段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段挺长的经历,也付出很多努力。

直到第二天,网络一下子传开了之后,我们才意识到这个东西可能是找到我们跟观众的一个共鸣点了。我看了一些评论,有人说看得掉眼泪。一个没有剧情、以风光为主的东西让人感动其实蛮难的。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之前一直在找寻的共鸣点,我相信很多人在看到很多镜头的时候,都会想起他们在这边发生的一些故事。

澎湃新闻:这五年来,你对杭州这座城市的印象是怎样的?

程方:我的家乡临安离杭州也就二十多公里的车程,而且高速很快就能到的,我小时候跟父母经常到杭州来,那时候开始慢慢了解杭州,对杭州挺有感情的。

我其实非常能感受到杭州的包容性,这个包容性体现在太多方面了,比如说程晓说我们开篇那个镜头,没有选择耳熟能详的西湖,选了钱塘江畔,然后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场景,把整条杭州的最新的那个城区的经济线给勾勒出来,然后江上面停几条船,然后船边的岸上,一家三口在那边玩耍,小孩在玩泥巴,其实是很美的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没有经过任何的刻意安排,只是因为我们到了那,看到这一幕,我们也没有进去打扰他们,我们就把我们的航拍器撑起来,慢慢地接近他们,最后往那个城市的方向去。其实无论你工作再繁忙,无论这个城市多繁华,但是在这里面的人永远可以找到一些地方,去享受片刻的景色,虽然说这种包容性比较抽象,但我一直都有感受到。

包括西湖也是开放的,只要你愿意,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去,湖边都有一个位置,等待你去坐下来,不会有人收你门票。

另外,我自己创业,政府赋予我们的支持、鼓励,并不一定是因为这个片子,其实在这个片子之前就有。也是感谢他们对我们的这种支持,我真的是蛮感动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