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谍影重重5》:永不犯错的“杀人机器”伯恩在现实中存在吗

朱江明
2016-09-10 13:34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近日,中国电影市场逐渐从暑期档的惨淡中复苏,随着《谍影重重5》、《星际迷航3》等好莱坞大片陆续上映,观众终于得以重拾进入影院观影的热情。其中《谍影重重5》更被视为经典回归之作。该系列电影前四部主要描述中情局培养的超级杀手伯恩,因失去记忆失踪后重出江湖找寻自我的故事。由于动作设计简洁明快,影片镜头运用和节奏控制都有所突破,该系列被视为与《007》和《碟中谍》系列齐名的经典谍战IP。

马特·达蒙

前三部主演马特·达蒙并未参与该系列第四部,新科中情局杀手杰瑞米·雷纳并未获观众认可。第四部被视为系列中的失败之作,第五部则号称《谍影重重》系列的重生之作,马特·达蒙再度演绎“杀手伯恩”,为寻找父亲死亡的真相再次与中情局大动干戈。那么,电影中所描述的中央情报局杀手小组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他们又是如何训练和工作的呢?

中情局的西方式暗杀伦理

西方文化对于暗杀行为并不认可,与中国史学家司马迁为刺客著《刺客列传》不同,西方的刺杀者鲜少被民间称颂。参与刺杀凯撒大帝的贵族不仅相继死于非命,并且声名遗臭万年。在骑士精神盛行的时代,欧洲甚至奉行战争中被俘虏的贵族不得被杀死的信条。美国独立战争中,一名英国狙击手拒绝向华盛顿将军开枪,因为他当时正好已经转身骑马准备离去,这名狙击手认为背后开火的行为卑鄙龌龊。当然,他一定不知道自己一念之间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果。

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也曾经就是否在空中拦截并杀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六十进行过认真讨论,一部分人认为这等于不道德暗杀行动应该取消。虽然最终美国总统罗斯福拍板决定实施暗杀,但成功后美国海军将领哈尔西将军还给获知消息的同僚泼冷水 ——“值得这么开心吗?怎么我觉得我把山本抓到宾西法尼亚大街来游街,而你在后面踢他屁股更加爽呢?”尽管在斩首行动盛行的今天看起来颇为伪善,暗杀行为在西方文化中从未被视为合情合理且值得称颂的战斗功绩。

作为美国秘密行动的主导者,中央情报局同样非常忌讳暗杀、谋杀、刺杀之类的字眼。作为一家正式的情报机构,所有行动必须有相关的会议记录、来往通信纪要和相关指令文件。这些文件被严格保密,却始终保存于中央情报局的某个档案室中,这也是为何在电影中伯恩得以通过中情局机密档案获知自己身份秘密和父亲死亡真相的原因。

但是,在这些档案中,中情局的官员绝对不会使用“干掉它”、“杀死某某”、“处决某某”之类的字样,因为这并不符合西方忌讳剥夺生命的伦理。中央情报局因此发展了一套颇为拗口的暗杀术语,例如在冷战时期针对某个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的暗杀指令是:“可以使用改变其健康状况的措施”。这主任医师一般的口吻背后,隐含的意思却是让其健康变差至死亡。另一种冷战中常见的命令是貌似中性平和的“采取行政措施处理”。近年来随着恐怖主义活动频繁,中情局针对恐怖组织的暗杀行动越来越多,最经常使用的词汇是“消除威胁”,这听起来更像反击而不是主动攻击。在《谍影重重5》中,中情局局长就下令刺客“立刻消除伯恩的威胁”,这和现实中的中情局口吻别无二致。

中情局的暗杀小组

中情局建立于1947年,首任局长杜勒斯对秘密行动的兴趣远远大于情报分析。在他的领导下,中情局秘密行动处被视为准战争行为机构,不仅拥有自己的雇佣兵团队、秘密运输及空中武力支援机队,还有一个代号“K”(killer的缩写)的秘密暗杀小组。该小组于1953年建立,并计划执行第一个任务——暗杀危地马拉左翼政府总统及其支持者,秘密行动处制定了暗杀目标名单并批核了相关预算。

负责训练K小组杀手的教官都参加过朝鲜战争,并曾被派往敌后开展行动,具有丰富的秘密行动经验,还编写了一部《暗杀手册》指导杀手们训练。在中情局的命令和档案中经过典雅辞藻粉饰的暗杀行动被赤裸裸地写在这本手册中。例如:“可以徒手杀人……但最简单的就地取材的工具通常是最有效的刺杀工具。锤子、斧子、扳手、螺丝刀、火钳、菜刀、灯座或任何又硬又重又顺手的东西都能派上用场”。这部手册不仅供中情局在编的杀手使用,也被用于培训的诸如古巴流亡部队之类“准雇佣兵”。

不过,K小组并未在危地马拉真正被使用,中情局发动的军事政变让暗杀变得无关紧要,原本计划杀死的危地马拉总统阿本斯·古斯曼在政变后流亡国外。此后,K小组还曾被派往古巴暗杀卡斯特罗,然而猪湾事件让中情局名誉扫地,白宫禁止中央情报局对古巴领导人采取直接行动。当然,白宫其实并未打消暗杀卡斯特罗的念头,只是不希望中情局行动人员的愚蠢导致政治危机。此后,针对卡斯特罗的暗杀任务被交给外包的黑手党杀手,因为至少表面上看来这和美国政府毫无关系。尽管被试图暗杀多次,卡斯特罗却依旧健康地活到了现在,除了癌细胞和时间之外,似乎没有任何杀手能夺走他的生命。

猪湾事件后,中央情报局开始调整秘密行动执行准则,暗杀行动不再被视为“优先选择的高效手段”。因为经过几次不成功的暗杀,中情局高层认为培训杀手效率不高,甚至经常因为他们的某些看起来低级可笑的错误导致行动失败。事实上,杀手临阵犯傻并非中情局一家的问题。法国情报机构的杀手在新西兰成功炸沉了绿色和平组织的彩虹勇士号之后,被当地警方迅速抓获。他们在现场遗留的带有法国军方标志的潜水器材、写有行动细节的笔记让暗杀行动铁证如山,也令法国情报局成为国际笑话。即便是在此类行动中成功率颇高的以色列也会犯低级错误,他们的外交人员在1986年丢失了一包给 “刺刀暗杀组”提供身份掩饰用的护照——他们本打算在英国本土暗杀一名流亡巴勒斯坦领导人。英国政府随后通知以色列,如果继续这个暗杀计划,将以谋杀罪名起诉以色列大使,这次行动于是不了了之。显然,电影中伯恩这种精密如机器且永不犯错的杀手根本不存在,至于能够单枪匹马挑战整个中情局更是脱离了现实。

1976年2月18日,美国福特总统签署总统行政命令,“禁止任何美国政府雇员或美国政府利益的代言人从事或密谋从事暗杀行动。”此后,卡特、里根也签署了类似的行政命令,暗杀行动成了中情局活动的禁区。然而基于战争需要的暗杀行动却从未停止过。毕竟美国总统只是不希望中情局或者其他机构随心所欲地杀死并未处于交战状态的他国领导人,因为一旦失败,总统将不得不承担严重的政治后果。至于像萨达姆这样的敌对国领导人,则被视为战争中的合法且首要攻击目标,白宫将此定义为战争行为而非刑事上的谋杀。

从特种部队招募的杀手

事实上,从越南战争开始,中央情报局已经意识到毫无必要专门培训杀手,美国特种部队已经是最好的杀人机器。中央情报局转而和五角大楼合作,从特种部队中募集杀手团队。这些合作有些是基于官方文件的秘密联合行动,例如赫赫有名的越南MACV SOG,名称被翻译为“研究和观察小组”。根据美国暗杀伦理基本可以肯定,这个中性理智的名称完全为了掩护。SOG的成员全部从美国特种部队中招募,中情局负责指挥他们在敌后开展行动,其任务包括暗杀、破坏、搜集情报和训练愿意配合美军的游击队。SOG的行动不仅血腥暴力,完全无视战争法的存在,甚至会潜入老挝、柬埔寨等并未直接参与越南战争的国家大开杀戒,这无疑是军事侵略。

SOG并未因为越南战争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在反恐战争中又出现了类似的组合。9.11事件爆发之后三天,一个代号为“碎颚者”的行动小组搭乘前苏联制M-17运输机进入阿富汗山区。“碎颚者”的成员来自中情局秘密行动处、美军特种部队和黑水国际公司的武装雇员。中情局和五角大楼希望这个小组引导美军尽快进入阿富汗,找到发动9.11袭击的元凶本拉登,立刻“消除他的威胁”。民间承包公司的雇员之所以被卷入其中,是因为当时黑水公司基于业务需要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山区发展了一个情报网络。而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结束后,中情局和五角大楼的情报人员已经撤离该地区长达10多年,不得不雇佣黑水雇员参与行动。

9.11之后,中情局杀手的招募范围更广,除了美军特种部队之外,其他盟友的特种部队也被列入其中。著名的121特遣队成员,包括英国SAS、SBS特种部队、德国KSK和波兰GROM等,这些单位都被称为特殊任务部队(SMU),是整个北约特种部队中的第一梯队,精英中的精英,他们被编成特遣队,随时准备捉拿或者杀死恐怖分子头目。

除此之外,私营军事承包商的武装雇员同样为中情局所用,就像当年雇佣黑手党暗杀卡斯特罗一样,他们的非法行为至少表面上看来和美国政府关系不大。在“禁止暗杀”的总统令限制下,这些军队、中情局和私营武装力量组成的杀手小队,主要针对敌对国家或恐怖组织。令人尴尬的是,除了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美军似乎并未和其他地区发生战争,但这些特遣队的活动范围却将从非洲到东南亚丛林的广大地区都包括在内 。

艾伦·巴特勒:伯恩的现实原型

当然,中情局并非全然没有专门执行力量,特殊行动部(SAD,The Special Activities Division )是现在中情局内部的准军事单位,负责执行中央情报局秘密行动处布置的特殊任务,其中当然包括谁都不愿意直说的暗杀行动。如果现实之中真有伯恩这样的杀手,几乎可以肯定是来自SAD的特工。《谍影重重5》透露伯恩是曾经在美国陆军三角洲特种部队服役时被中央情报局选中加入了秘密杀手训练营。巧合的是,2015年美国公布特工艾伦·巴特勒在前一年阵亡,尽管官方例行公事不公布他的阵亡细节和所参与的行动,但从已经公布的简历来看,艾伦可以说是伯恩的原型。

这位传奇特工曾在美国陆军绿色贝雷帽和三角洲特种部队服役长达27年,军旅生涯中执行了共计44次海外行动。2005年,他以少校军衔退役后加入中情局,开始长达10年的SAD特工生涯。就像电影所描述的那样,这一切是肮脏且永远不能见光的。关于行动的细节虽然记录在案,却必须用黑色水笔掩盖,只有经过特殊处理才能看到黑色墨水下的真相。如果以艾伦的资历而论,如果当年并未选择退役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已经成为一名将军,然而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最终阵亡在反恐战争的最前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