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承认一南朝石刻失窃三个月,十年前已是该市重点文保

澎湃新闻记者 林山 实习生 李睿
2016-09-09 11:03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石刻失窃后,其所在地被人为围挡。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实习生 李睿 图

9月8日上午10点,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成员方青松在微博爆料:“狮子坝村失考墓石刻神秘失踪,疑似被盗!”他贴出了石刻失窃前后的对比照片,并呼吁有关部门“立即介入调查”。

两个小时后,长期关注南京文化史的微信公众号“石头史记”转发了这一消息,称“一处已经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辟邪竟然被人偷了”,“令人愤怒、震惊”。

狮子坝村的石刻,是散落在南京民间的南朝石刻之一,距今约1500年的历史,早在十年前就已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天中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赶到南京市栖霞区狮子坝村。在一片房屋拆迁的废墟中,几面高大的蓝色建筑挡板异常醒目。守在当地的方青松等几位文物保护志愿者带领记者走进一条小路,从一个临时开辟的入口绕到挡板内侧。

眼前的景况令人惊愕。原本坐落着珍贵南朝石辟邪(石刻)的农地里,除了两个凹洞外已一片空空。而南京市政府10年前所立的文物保护碑,还孤零零矗立在后头。

13点39分,南京市文广新局官方微博“南京文化发布”贴出一份《关于栖霞区狮子坝村失考墓石刻被盗情况通报》。通报称,5月22日下午,栖霞区文化旅游局一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发现该石刻被盗,“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并进行了现场保护”。

15点30分,南京市栖霞区文化旅游局也在微博上发布了口径相似的通报,称五月份公安已到现场取证,并“调集相关监控”。

拆迁地古石刻已失窃三月,附近居民多不知其存在

“前两天就听朋友说狮子坝的石刻被偷走了,当时我还不相信。”9月8日中午,方青松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他当天一大早就到了狮子坝村,亲眼确认石刻已失窃,这才发微博举报。

根据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先生所编《南京的六朝石刻》一书,该辟邪位于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道狮子坝社区旁菜畦中,北距沪宁高速公路约500米,墓主失考,“长1.54米,残高1.00米,体围约1.30米,四足已残,因长年风化剥蚀,身上纹饰全无,但两翼依稀可辨。石辟邪被人为移动过,现头朝西,放置在一个六角形的平台内”。

1998年出版的《南京史志》记载,这只石辟邪于1982年南京市文物普查过程中被发现,“一直被认为是流散文物而未列入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之中”,故未能“享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殊荣”,“现仅列为栖霞区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石刻升格为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其后方树立了“狮子坝村失考墓石刻”文保碑。石刻失窃后,这块碑成了农地里唯一的景观。

9月8日,一位当地村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石刻“5月21号左右就被偷走了”,还是“白天不见的”。石刻被盗后,“村(居)委会安上了挡板,怕别人看见”。

该村民表示,这片村庄已拆迁搬离好几年了,原住民寥寥无几。拆迁导致停止供电,“监控早就没用了”。

更多附近居民则对石刻的存在一脸茫然。成片坍圮的房屋废墟之间开出了一条交通干道,两位当地的出租车司机都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头一次听说狮子坝还有石狮子”。

民间城市文化保护网站“主题南京”上有一篇对狮子坝石刻的寻访记,时间为2014年9月15日。文章称,当时“周围村庄已经拆迁过半,问附近村民石刻何在,均言不是本地人”,“狮子坝社区已经拆迁移走,石刻目前处于无人看管无人保护的状态”。

南京石刻失窃近年频发,本次所失文物年代最久

公众号“石头史记”创办人、《金陵晚报》文化记者于峰告诉澎湃新闻,虽然田野文物被偷的事情并不罕闻,但“年代这么久远的石刻被偷,应该极少见”。

据他爬梳,南京市域内失窃的南朝石刻,于今可考的只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栖霞灵山的小型辟邪,以及1997年仙林农牧场的两根神道石柱。

六朝古都南京分布广泛的南朝石刻较少失窃,并不意味着作为露天文物的石刻不易被窃贼盯上。事实上,南京境内的明代石刻近年来已几经劫难。

据早先媒体报道,2013年9月的一个晚上,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尹西村的一对明代失考墓石马被人“开着工程车拖走了”。所幸过后不久,警方成功将文物追回。据称,失窃石马被藏匿于一个工地的简易房中,房主发现后报了警。

2014年3月,位于南京下马坊遗址公园的明孝陵享殿遗址石刻“螭首散水”失窃,之后公园内三根拴马桩上的石狮子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丢失的石刻至今没有找回,公园称“今后将通过安装监控等手段加强文物管理”。

而对于本次南朝石辟邪失窃事件,辖区所在地的南京市栖霞区公安分局马群派出所不愿透露案件进展,只表示“此前就已经接警”。

狮子坝失窃石刻的具体年代迄今尚无定论,学者较多倾向于认为是刘宋时期的文物。但无论如何,可以肯定是南朝时代的墓葬石刻,且应当不会太晚。因此,这只不翼而飞的石辟邪已有至少1500年的历史,属南京近年来失窃石刻中年代最久远者。

南京狮子坝失考墓石辟邪“主题南京”网。 邵世海 摄于2014年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难,文保部门呼吁社会参与

“不是没有保护啊,保护是有多种的。”

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首先就是“挂牌”。列为文保单位、树立文保碑石,至少可以起到“正名”的作用。

主要的保护手段还是监控。但监控由文物所在地的社区负责修建,“不是每处文物都有”。“做监控难度也大,”该负责人说,“你也看到了,(狮子坝)那样一片拆迁地,扯根电线都是问题”。

辅助手段是巡查。该负责人介绍,基层通常都有“文保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维护文物安全。监控再搭配上巡查,就是目前通行的文物保护方式,所谓“机防+人防”。

此外,针对受破坏文物的修缮恢复,以及针对文物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也是保护的手段。

南京有些地方的石刻四周修建了防护设施,为何狮子坝不能效仿?南京市文广新局该负责人称,文保工程“都是要报批的”,推广“是长期过程”。部分石刻为防风化而必须采取“加顶”或“装棚”的保护措施,但“也要考虑破坏风貌的问题”。

该负责人最后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其实社会公众参与才是根本”。他表示,南京民间有一些很活跃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能发挥很好的巡查作用。他还不忘强调,“社区也有义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