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建平:后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中国具备载人登月研发能力

王通化、邹维荣、邱展招/解放军报
2016-09-16 09:1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解放军报9月16日消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9月15日22时04分成功发射。

发射前夕,本报记者就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中国空间站建设等任务情况,采访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天宫二号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肩负着验证中国空间站建造重要技术的重任。”周建平说,按照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我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这个国人曾经需要使劲跳才可能够得着的梦想,如今触手可及。”他说。

对于中国载人航天来说,这是一步步圆梦的过程,更是一步步追梦的征途。

明年我国将真正进入“空间站时间”

记者:“家”是中国人梦想中最动人的部分,天宫二号发射后,太空即将迎来新的“中国家”。这几年,从实现载人天地往返、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到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太空家园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周建平:可以说是好戏连台。今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首飞。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10月,2名男航天员将乘坐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访问天宫二号。明年上半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访问天宫二号……只要明年空间实验室任务一完成,我国就会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真正进入“空间站时间”。计划2018年,我国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记者:可以预见,到那时,这个“家”将变得越来越大。

周建平:未来中国空间站总体构型是3个舱段,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每个舱都是20吨级,整体呈T字构型。从体量上看,要比国际空间站规模小一些,最多对接2艘载人飞船和1艘货运飞船。但我们建造空间站有后发优势,信息技术、再生环保、新能源、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综合体现在中国空间站上,不仅信息化程度更高,运行经济性也会更好,届时会大幅降低对地面运输的需求。

空间站建成后,设计额定容纳一个乘组3名航天员。由于空间站需要连续性驻留人,将会采取乘组轮换制,因此空间站里最多能达到6名航天员。我们的空间站是可扩展的,将根据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的需要,在现在的构成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它的能力。

中国航天具备开展载人登月研发基本能力

记者:有了空间站,载人航天的梦想会不会进一步延伸?国际上,科学家和航天工程师都有一个共识——火星是人类应该追求探索的重要目标。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周建平:火星探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虽然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已进入研制阶段,但就现阶段而言,载人登陆火星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载人登月才是离人类更近的目标。实现载人登月,将是登陆火星之前必须要走的路。当然,实现载人登月这一目标,我国在技术上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着陆月球并从其上返回的飞行器和新型飞船……但从技术上讲,中国航天具备了开展载人登月研发的基本能力。

记者:随着中国载人航天更富有想象力梦想的展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会不会接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为我国第二个载人航天发射场?

周建平:根据计划,中国空间站及货运飞船等,都将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这些飞行器在发射时是不载人的。如果实施载人登月工程,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从技术上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其地理纬度较低,但现在的载人航天发射还是选择在酒泉。

未来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将成为常态

记者:自2003年杨利伟首飞太空的13年间,我国先后有10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当之无愧的“梦之队”。未来,随着空间站的建成,这支“梦之队”是否会继续壮大?

周建平:一定会的。中国空间站建成后,载人航天飞行将成为常态。一般来说,一年至少需要2个乘组6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这意味着航天员的飞行任务会越来越频繁。我们会选拔和培养更多的航天员,将来也会需要更多的航天员参加飞行,进入空间站。

记者:即将于10月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上,将搭乘2名男航天员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不会出现女航天员的身影。为什么?

周建平:我国目前有10多名航天员,每名航天员都希望有飞行机会,但航天飞行安排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周期。如果有更多的航天员能够参加任务并积累飞行经验,对我们提高航天员队伍的全面能力和素质有很大的好处。我国仅有的两名女航天员刘洋和王亚平先后参与了“神九”“神十”飞行任务。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会有更多的女航天员参加太空飞行,这其中也将包括她们两位。

(本文原标题为《中国空间站:2020梦想在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