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万米级载人深潜器母船“张謇”完成首航,拍到海底五千米生物

澎湃新闻记者 吴洁瑾
2016-09-23 15:5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6年3月24日上午8时52分,万米级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在浙东温岭市天时造船厂隆重下水。 东方IC 资料

9月23日,中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首航归来。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此次“张謇号”首航从上海出发,历经74天,航行超过9000海里。“张謇号”科考人员向澎湃新闻讲述了遭遇海啸预警、着陆器首次下探至6700米深度等惊心动魄的故事。

历时74天完成科考任务

“张謇号”是中国第一艘完全由民间企业出资建造的远洋科考船及未来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彩虹鱼”的科考母船,建造经费达2.2亿元。除用于深海科考外,“张謇号”还具备深海救援打捞、海洋工程设备检修,水下考古和深海探险、观光等多种能力。

2016年7月12日,“张謇号”从上海启程开始首航之旅,时值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11周年。

张謇号首航凯旋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余思亭 图

首航分为两个航段,第一航段从上海开赴南中国海,在西沙群岛海域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考设备浅海测试,于7月23日抵达深圳。第二航段于7月24日从深圳出发,一路南下跨越赤道,经拉包尔港入境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与当地矿业公司合作,在两座金矿附近海域的开展海洋环境调查,并在深度超过8000米的新不列颠海沟进行了多项深海设备的试验。9月5日完成所有的科学考察任务,启程回国,并于9月23回到上海。

上海海洋大学表示,首航实现了出发前制定的三大目标,即测试船的远洋航行和科考设备可靠性,检验开展深渊综合考察的能力,以海洋环境调查为契机探索产学研全方位科学考察运作方式。从3月24日“张謇”号下水,到7月12日首航南太平洋,团队在短短120天的准备时间中克服各种困难,创造了中国民营科考船参与国际海洋科考合作的奇迹。

张謇号首航凯旋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余思亭 图

曾遭遇7.6级强震引发的海啸预警

此次首航很好地检验了“张謇”号科考船的远洋航行性能,以及船上搭载的多种科考设备执行科考任务的可靠性。在74天中,“张謇”号克服了强台风,恶劣作业海况,甚至是海啸预警,全程未出现重大系统故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并由此建立了一套海洋科学考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执行深渊科考任务,服务国内外科研机构的能力。

负责海外对接的船上工作人员、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浩告诉澎湃新闻,在进入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作业时,他们接到了地震预警,称当时离“张謇号”40海里的地方发生了7.6级强震,而由于海上通讯不畅,当接到预警时距离预警发出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

“当时我们正在岸边进行科考作业,心里非常担心,如果海啸来临,我们可能就会像印尼大海啸一样,直接被巨浪拍到岸上去,当时大家都很紧张,但是也没有可以立即躲避的地方,好在担心许久后,最终海啸并未来袭,让大家都虚惊了一场。”

张浩说,当地海域的海况始终不太好,风浪一直很大,甚至还出现了该海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风浪,从气象条件来说还是比较恶劣的,“一遭遇到大风浪,我就会晕船,感觉非常不舒服。”

张謇号首航凯旋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余思亭 图

拍摄到5000米海下宏生物活动

在艰苦的环境下,来自国内外的深渊科学专家依然坚持在深渊海沟实地开展了各项科学考察活动, 利用“彩虹鱼”万米级深渊着陆器、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全海深浅地层剖面系统、船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重力取样系统等对多个深度的海底环境进行了取样、分析。其中由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深渊着陆器首次下潜到6700米深度,水下相机拍摄到5000米海下的多种宏生物活动。

“去年我们在南海做了4000米的试验,这次首航着陆器首次下潜到6700米的高度,实际上根据设计标准,着陆器还可以下潜到11000米的海底,但是为了安全着想,我们还是先止步6700米,这次科学考察也将为我们日后的深渊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今年年底我们希望能下到至少9000米以下的深度,甚至可能会试试是不是能挑战11000米的深度,目前还在选择具体地点中。”张浩说。

据悉,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技中心全球首台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深渊器”也正在研制中,2020年或有望到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载人海试。

今后有望在海岛度假时“深潜”

鱼、虾等宏生物在深海当中究竟是如何适应高压环境的?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许强华介绍,“在6000米以下的海洋中,压力非常大,照理说宏生物没法适应,所以我们很好奇,这些生物在那种环境中是究竟是如何生存的。”许强华说,“这次着陆器下潜后虽然没有抓到鱼,但还是拍到了5000米以下宏生物的视频,但这些生物究竟是什么,由于没有采样到,目前还无法判别。”

令张浩感到非常难忘的一件事是,有一天科研专家们用缆绳将一个采样篓放入海中,因为此前着陆器没有抓到鱼,所以他们都很期待,过了一晚上收网时,所有人都在甲板上等着,结果拉上来一看,采样篓早已无影无踪,这也让张浩体验到了深海的复杂性和难预测性。

由于参加了长达74天的海上科考,本应今年毕业于东华大学英语专业的张浩错过了写论文和毕业季,面临延期毕业的情形,不过他依然不后悔参与此次首航。

“张謇号”除了科考,同时还有深海观光旅游功能。其利用此次搭载的水下飞行器让10多位来自中国的深海爱好者第一次潜入80米的海下,让他们与珊瑚、海鱼亲密接触,观光二战沉船等。不过由于这种观光形式非常小众且时间长,收费也高达约10万元/人。不过由于收费昂贵,未来“张謇号”不会主打观光旅游功能。

“彩虹鱼”公司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下周该公司将与一家美国公司签约,推动海洋观光与海洋旅游。“过去深海旅游仅集中在小众群体,我们希望让大多数人,让青少年都能参与进来,我们会把深海观光旅游打包到目前的滨海旅游度假项目中去。今后价格也会大大降低,比如你去马尔代夫度假,7天约两三万元,还包括了我们提供的1到2次下潜经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