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片单|美国总统大选这样的大秀,好莱坞怎会放过

程晓筠
2016-09-27 11:3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第58届美国总统大选将于11月8日投票揭晓,唐纳德·特朗普与希拉里·克林顿究竟鹿死谁手,成为全美乃至全球民众关注的焦点。在今天举行的首场电视辩论中,两人火药味十足,既要施展自身的魅力,又要陷对方于不利的境地,其全情投入就连最好的演员也要甘拜下风。

作为一场盛大的“政治秀”,大选与美国娱乐圈、影视界的关系向来相当密切。希拉里上周末在俄亥俄州的集会上将请来经典剧集《白宫风云》(West Wing)的六位主演为其站台。而特朗普在八月刚任命的选战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巴侬(Stephen Bannon)也有着深厚的电影制作背景,曾担任过《印第安信使》(The Indian Runner)、《圣诗复仇》(Titus)等片的联合制作人,还亲自拍摄了《迎击邪恶:里根的战争》( In the Face of Evil: Reagan's War in Word and Deed)、《占领行动大揭秘》(Occupy Unmasked)、《不败的莎拉·佩林》(The Undefeated)、《克林顿黑金》(Clinton Cash)等政论纪录片,是利用媒介力量操控民意的好手。

作为美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总统大选向来是好莱坞热衷的题材,相关作品层出不穷,或嬉笑怒骂,或大曝黑幕,总有一款适合您。

《总统杀局》(The Ides of March,2011)

演而优则导的“万人迷”乔治·克鲁尼至今为止已执导了五部剧情长片,2011年的《总统杀局》无疑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部(当然,2005年的《晚安,好运》也不差)。

影片改编自《纸牌屋》编剧鲍尔·威利蒙(Beau Willimon)创作的舞台剧《法拉格特北站》(Farragut North),威利蒙当年曾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过希拉里·克林顿等政客的竞选团队,亲眼见识过各类竞选活动背后的残酷真相。该剧当年在外百老汇等地上演后屡获好评,也被向来关注政治议题的克鲁尼看中,亲自动手改编成了电影《总统杀局》。

该片以瑞恩·高斯林饰演的政界新人作为切入点,全方位展现了民主党初选环节的种种阴谋与角力,虽有戏说之嫌,但也为我们了解美国竞选机制提供了某种视角。

《华府风云》(The Best Man,1964)

同样是根据舞台剧改编的选战电影,只不过制作年代上相比《总统杀局》要提前了将近半个世纪。影片改编自美国著名“公知”、作家、政论家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的作品,讲述了美国某党在党内推选总统提名人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风云突变。

亨利·方达与克里夫·罗伯逊饰演竞争对手,前者据说以维达尔甚为厌恶的肯尼迪为蓝本,个人形象光鲜亮丽,但背地里却不择手段,善使阴招;后者则以维达尔青睐的知识分子型政客阿德莱·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为原型,他在1960年的民主党初选环节负于肯尼迪。

在片中,两人为竞争一张入围总统大选的门票绞尽脑汁,威逼利诱、买通党内同袍都已经不算什么了,甚至连炮制丑闻,揭发对手是同性恋这样的招数,都堂而皇之出现在了这部1964年上映的影片中,即便现在拿来看也毫不过时。

《候选人》(The Candidate,1972)

如果觉得上述两部作品太过严肃、专业,不妨试试由罗伯特·雷德福德主演的《候选人》。影片讲述的是某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由于共和党候选人太过强势,民主党群龙无首,大小党魁无一有勇气站出来打这场毫无胜算的仗。无奈的竞选经理人卢卡斯只能找来毫无政治经验的“官二代”比尔来当民主党总统提名人,权当凑数。双方实力差距明显,于是卢卡斯与比尔商定,这次竞选他无需受任何束缚,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反正最后总是一输。结果,直言不讳的比尔大胆演说,直指贫穷、种族矛盾等美国社会核心议题,博得选民一片喝彩,竟奇迹般地缩小了自己与对手之间的差距……

影片编剧与导演都是在美国政界摸爬滚打过的内行,所以影片虽充满各种揶揄讽刺,但剧情细节全都贴合现实、滴水不漏,这也为影片赢得一座奥斯卡最佳剧本奖。

《风起云涌》(Primary Colors,1998)

此时此刻,要说最具现实意义的美国总统大选题材电影,非《原色》莫属。不为别的,只因今年两位候选人之一的希拉里·克林顿正是《原色》中的人物原型之一。

影片由今年刚刚去世的迈克·尼科尔斯执导,改编自《时代》杂志记者乔·克莱因(Joe Klein)匿名发表的同名小说。它以戏说的形式还原了比尔·克林顿1992年所经历的大选之路,因为大胆触及总统候选人的性丑闻、政治黑幕等情节,赢得不少影评人的赞誉,可惜票房成绩并不理想,520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还不够填补6500万美元的拍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由约翰·特拉沃塔饰演的总统一角,原本导演想找汤姆·汉克斯来演,但后者基于自己同克林顿总统的私人友谊,拒绝了这一角色。事实上,汉克斯与克林顿夫妇常年保持着好友关系,今年的总统大选,他也早早站出来为希拉里背书。

《年度人物》(Man of the Year,2006)

导演巴瑞·莱文森与笑匠罗宾·威廉姆斯继《早安越南》后的又一次合作,讲述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误打误撞成为美国总统的荒诞故事,可惜上映后遭遇影评人的一片口诛笔伐,绝大多数的批评意见针对的都是全片风格的前后不统一,从喜剧片到爱情片,最后还变成了政治阴谋题材的惊悚片。

但不可否认,威廉姆斯在片中的表演仍可圈可点,他自称在扮演脱口秀主持人时,主要参照了美国名嘴杰·雷诺的主持方式,不过据说整个角色还是基于“囧叔”乔恩·斯图尔特来构建的,不知如果哪天这位名主持也动了竞选总统的念头,会有多少粉丝为他投票。

《摇尾狗》(Wag the Dog,1997)

同样是巴瑞·莱文森执导的作品,《摇尾狗》的口碑远胜于《年度人物》。影片由拉瑞·贝恩哈特(Larry Beinhart)的小说《美国英雄》(American Hero)获得灵感,在小说中,作者经过层层分析后指出:所谓的“沙漠风暴行动”,只是老布什当初为获取连任而故意导演的“一出戏”,而通过对外战争来转嫁国内矛盾、获取民众支持本就是全球政治史上屡见不鲜的套路。

到了影片中,“沙漠风暴行动”换成了子虚乌有的“阿尔巴尼亚之战”,为的只是转移民众注意力,让身陷性丑闻的现任总统能顺利赢得大选。有趣的是,影片上映后才过了一个月,莱温斯基丑闻曝光。半年之后的8月17日,克林顿首次公开承认丑闻,仅仅3天之后的8月20日,美军发动“无限延伸行动”,对苏丹一家制药厂实施空中打击,引致国内外巨大的抗议声浪,当时就有媒体指出,此举与《摇尾狗》的情节如出一辙。

《关键一票》(Swing Vote,2008)

换个角度来看美国大选,这一次说的不再是政治人物的心路历程,而是选民的烦恼。凯文·科斯特纳饰演的巴德原本是个中年“卢瑟”,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主宰美国政治的关键砝码。原来,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得票数竟然旗鼓相当,而巴德的女儿本想代他投出选票,结果却因为机械故障未被成功录入。他的这一票投向谁,谁就是下一届美国总统。于是,民主、共和两党精英尽出,杀到巴德所在的新墨西哥州小镇,想方设法要哄他开心,以争取到这关键一票……

《规则改变》(Game Change,2012)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让人记住了莎拉·佩林这个名字。身为阿拉斯加州州长的她,一度被共和党视作拉近麦凯恩与奥巴马差距的“变局者”,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了大选过程中屡次拖住麦凯恩后腿的大麻烦。

本片以纪实风格再现佩林作为竞选搭档参与2008年大选的全过程,朱莉安·摩尔饰演的佩林形神兼备,也为她赢得了金球奖、艾美奖双料最佳女主角奖。

《蠢蛋进化论》(Idiocracy,2006)

特朗普的异军突起,也让一部十年前拍摄的旧片重新成为美国民众的谈论焦点。

无厘头科幻片《蠢蛋进化论》讲述的是500年后的美国社会,所有人都已沦为智商堪忧的蠢蛋,反智思想盛行。时任美国总统是一位狂人式的电视摔角明星,他夸张的发型与言行,如今重看,一下子就让人想到了演讲台上的特朗普。连影片主创现在都只能苦笑着承认,自己似乎未卜先知、一语成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