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英创新|专访英国大臣:未来将有更多英国学生到中国学习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怡清
2016-09-24 21:3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9月24日,参加浦江创新论坛的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乔·约翰逊接受澎湃新闻专访。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怡清 图

9月23日至25日,以“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为主题的2016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对浦江创新论坛的贺信中提到,英国能够作为2016年浦江创新论坛的主宾国,充分说明英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得到了本届论坛的充分肯定。在中英双边关系的“黄金时代”,希望英方各有关部门和中方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作为主宾国代表,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乔·约翰逊(Jo Johnson)在23日的开幕致辞中表示,创新有助于解决我们现正面临着的严峻的全球挑战。

近年来,英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英科技合作正向着“白金时代”积极迈进。

中英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迅速

“英国积极致力于科技创新方面的国际合作,中英两国都特别重视创新和科技的发展,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依赖和支持创新成果。”约翰逊表示,中英两国在抗生素、耐药性、人类健康、遥感农业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和合作,希望两国放眼未来,规划更长远的未来合作。

论坛举行期间,新一轮的中英合作也在密集筹备与规划中。

9月22日,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合作备忘录、西浦与金诚集团奖学金项目合作备忘录、西浦与江阴市政府合作备忘录等6项重要的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多项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将进一步整合两国教育资源和促进双方交流,进一步推动中国教育的升级和国际化。

与此同时,9月24日,中国科学院 (CAS) 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 (JIC) 在上海正式联合成立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CEPAMS),乔·约翰逊 (Jo Johnson)出席并主持了揭牌仪式。

“我很高兴见证中英高等教育多项理解备忘录的签署。”在24日的浦江创新论坛开始前,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同时也是“脱欧派”领袖鲍里斯·约翰逊的弟弟乔·约翰逊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透露,未来将有更多英国学生来中国学习。“我们正为在各类领域更多的中英合作而努力。”

“脱欧”短期内不会影响两大教育“框架”

澎湃新闻:在教育领域,英国推行了的高等教育机构研究质量评定系统“研究卓越框架”(REF, Resear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和旨在扩大参与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卓越框架”(TEF,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当下,这两个“框架”系统运行得如何?

乔·约翰逊:“研究卓越框架”最早开始于1980年代,目前已经推动了将近30年,并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框架”系统,它大大促进了英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质量。目前来看,这一“框架”的表现非常积极,科研机构获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作为可能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研国家之一,英国为全球贡献了16%的最高引用量科学论文。这一体系成就了英国的高竞争力。

“教学卓越框架”这一准则从去年开始在高校教学领域推行。这一“框架”将激励高校尽可能多地专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促使高校将教学与研究列为同样重要的位置。

澎湃新闻:英国“脱欧”之后,有人担忧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人员和研究资金将会回流,这是否将对英国的教学和研究卓越计划产生负面影响?英国将如何保障人才流通机制?

乔·约翰逊:“脱欧”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一切。目前,英国作为欧盟国家这一身份还未在法律上作出改变,我们依然是欧盟的一员,我们欢迎欧盟国家的学生来英国的大学读书,我们目前也成功地延续着欧盟的资金投入。显然,我们未来与欧盟国家的关系将被进一步探讨,但就短期之内,不会产生这些变化和影响。

促进教育&创新:政府需确定产业战略

澎湃新闻:英国已非常成功地发展了独特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一模式是怎样促进英国高校的研究和创新的?

乔·约翰逊:我们看到很多大学与产业间有合作。目前,我们正在对此进行回顾,以便给出建议:我们应如何进一步促进、提高此类合作?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回顾,我们将在政府的主导下,结合未来的发展给出建议。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是,在不同的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努力中,需要注意简化对接接口,使各方的努力更为高效。

澎湃新闻:当下,中国政府正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全民创新领域的先行者,英国能否与中国分享一些经验与建议?

乔·约翰逊:在如何更好地促进创新方面,(中国和英国)我们都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英国,我们认为,关注于以创新和科研作为核心的产业战略是很重要的,这些战略通常由政府来确立。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有效的机制来促进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的商业化。

为促进英国在多学科研究和创新方面引领世界,英国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战略资助机构,“创新英国”(Innovate UK)项目也转化成为一个新的实体——汇集7个委员会的“英国研究与创新”(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这使我们的创新产业与研究成果间能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关联,在全国范围内,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与商业的关系也更为紧密。研究机构已日益意识到,他们对于商业化的需求。

“我们正为更多中英合作而努力”

澎湃新闻:促进英国学生来华留学或工作的“英国未来计划”(Generation UK - China)2013年启动至今已逾3年。目前,这一项目运行得如何?获得了怎样的成果?

乔·约翰逊:这是一个很棒的项目,它促使很多英国人来中国学习。能够使越来越多的英国人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英国学生也能在中国的教育中获益,我们将持续推动这个项目。

去年一年,有8000名英国学生来中国高校学习,这个人数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未来,这样的突破还将继续。

澎湃新闻:目前,中英两国高校已进行了一系列合作,您如何看待中国高校的研究和创新质量?中英高校有哪些值得相互借鉴之处?

乔·约翰逊: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排名数据,中国高校对于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支持的进步是非常大的。英国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抱有很大兴趣,未来我们将继续寻找可以与中国合作的方面,以及向中国学习的地方。

在我此次访华行程中,已经看到许多(两国的)深入合作。英国的机构与中国机构正一起前进。举例而言,我很高兴能够在西交利物浦大学见证中英高等教育多项理解备忘录的签署,一个新的奖学金将被设立,以支持更多英国学生来中国学习。可以看到的是,我们正为在各类领域拓展更多中英合作而努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