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认同昭君葬在呼市,山西一乡干部认定昭君墓就在该乡青钟村

王晋飞/山西晚报
2016-09-25 20:13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9月23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在山西朔州市召开首届昭君文化研讨会,山西、内蒙、湖北3省3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对昭君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研讨会前,与会人员在朔城区青钟村观礼了隆重的祭祀王昭君活动。

王嫱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出塞和亲团结匈奴与汉朝40年,被誉为中华民族大团结之象征,被中国历史上塞外各少数民族共同尊奉为国母。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强劲态势,昭君逐渐被打造成了与西方自由女神比肩的东方和平女神形象。内蒙、山西、湖北3省都有昭君文化研究会。

朔城区青钟村北有一个大型的封土堆,是传说中的王昭君墓。上午9时,与会人员来到王昭君墓前。华夏礼乐,祭祀为先。朔州市国学会24位国学志愿服务者,全部着华美祭祀汉服,依照迎神、献礼、诵祝、唱诗、送神5个顺序依次进行,极尽庄严之气概。据朔州市国学会邸继文会长介绍,参祭人员在祭祀前3天全部斋戒沐浴,诚意正心,做足了准备工作。

朔州市国学会会员王姣撰写了《祭王昭君文》,会员郭丽平诵读了祭文:“雁门苍苍,桑干泱泱,朔城大地,金风送爽......炎黄子孙,祈祥鞠躬,伏惟尚飨,祈祷和平。”

下午,30多位专家学者,在朔州市朔城区进行昭君文化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话昭君。本报从三地专家发言中,摘其精要,以飨读者。

昭君文化研讨会专家观点:

朔城区贾庄乡党委书记齐宏亮:

王昭君葬在朔州市青钟村的证据充分

关于昭君文化研究,可能很多人关心到底昭君墓在哪里?在不在朔州,在不在青钟村?我认为,昭君葬在青钟村,理由和证据较为充分。

第一,青钟村名特殊。翻阅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民国年间编印的《马邑县志》中,村堡一项中都有"青塚村"。2013年南榆林乡政府决定在已破败不堪的藏山大王庙旧址上修建一所小学校。清理工地时发掘出几块石碑,其中一块为清道光26年的"藏山大王庙碑记"。碑记上不仅详细记录描述了藏山大王庙的历史沿革,还记录了青钟与青塚村的名称变化。

自古以来,塚,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王昭君墓。李白、欧阳修、王安石、高适等都对王昭君墓进行过咏叹,句从其诗目中无活获得“青塚”的位置。而金未元初著名诗人、历史学家容(今山西忻州)人元好问《雁门关外》一诗里提到的"青塚",字里行间确指朔州青钟村的王昭君墓。其中有:“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塚渺龙沙。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其中的“马邑”,即为现在的朔城区;“天围青塚”指的是没有围墙的王昭君墓,正与青钟村的昭君墓地情形相符。

第二,昭君遗言及安葬记载表明青钟村最为符合。

敦煌出土的唐代《王昭君变文》里记录了昭君临死前给单于的遗言:“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奏报汉王知。'"三更时昭君"大命方尽。,单于当即派人奏报大汉王朝,而飞书汉王的奏表却迟迟不见回音,单于无奈,只好把昭君葬到汉匈边境。那么,葬在哪里呢?《昭君变文》里有这样的话“一百里铺氍毹毛毯,踏上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也就是说,安葬昭君时是从单于牙账(即今呼和浩特市)出发,共走了600里路,才到了安葬的地方。这600里的距离,与塞外的所有昭君墓都不相符。经考证,从呼和浩特市单于牙账出发经右玉杀虎口到青钟村,其距离正好是600里。

第三,史料记载。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这句话也指向朔州青钟村。

翻阅几本《马邑县志》,有这样的记载:青塚,在县西南二十里,阔四五亩,高丈余,俗传汉王昭君墓。黄水河,在县南二十里。

唐代《明妃传》和《王昭君变文》都记录了昭君墓的地理位置:“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现今有两座昭君墓值得研究,一座是呼市昭君墓,一座是朔州昭君墓。其他地域的十几座昭君墓经考证发现不是古代烽燧遗址,就是天然的石山,都不是真正的墓葬。但是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尽管也在"黄河北",但与距离最近的托克县城北东沙岗,这座建于唐代胜州的东受降城相距也有100多里。古人眼力再好也望不到百里之遥的受降城。然而,青钟村王昭君墓却存在与此相符的证明。这里正南方约100米处有一道小叫黄水河,现只存古河道,《马邑县志》有明确记载。

至于古人是不是误把“黄水河”,记为"黄河",不得而知,正好有一座古城神武郡,隋朝就有,晴天时抬眼便可望见。更为巧合的是,唐朝时的受降城在朔州也有一座。《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有“唐受降城有三,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

第四,墓地出土文物佐证青钟昭君墓确系汉基无疑。

山西日报记者郑凤岐同志考察昭君墓时随手捡回的零星陶器瓷片带回到太原南工人文化宫古玩市场,请业内人士鉴定。几个行家一致认为,都是汉代的东西。朔川考古专家孙学瑞老先生实地考察,确认青钟昭君墓是汉墓无疑。

但是不管怎样,祖国大地每座昭君墓地都与昭君息息相关,都是我们研究弘扬昭君文化的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相信,有全国各地文化专家的热情参与,有各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昭君文化一定能够得到更深的发掘,更好的弘扬。昭君文化一定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议内蒙、湖北、山西昭君文化研究的同志要经常联系、经常交流、把最新研究成果及早分享给大家。让昭君和平女神大型塑像尽早屹立起来,与美国自由女神塑售比高比美。

祭祀现场。

内蒙古昭君文化研究会副主任陈铭:

昭君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体现民族友好的重大事件,不仅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较长时期的和平相处,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千百年来,围绕昭君出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昭君作为和平使者出塞以后,汉朝与匈奴之间50年左右未爆发战争,边疆地区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生长于长江三峡的香溪,长江文化孕育了她;深居于长安帝都的皇宫,黄河文化熏陶了她;生活于阴山大漠,草原文化成就了她。长江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的影响汇聚于一身,使昭君文化带有深刻的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王昭君一生的丰富经历使她有幸体会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从而成为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

陈铭在发言

昭君文化现象所揭示的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昭君文化所代表的民族团结文化的研究,就是要揭示和弘扬昭君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意义,充分发挥这一文化现象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昭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范畴,包含和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昭君文化现象的本质,是人民对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的认可,事业魅力的赞许,追求毅力的肯定。作为和平使者与民族友好的象征,千百年来,昭君深受百姓拥戴。呼和浩特一带有青冢多处,被尊为昭君墓,如八拜昭君墓、朱堡昭君墓、南郊昭君墓、达拉特旗昭君墓等等,长年受到群众的祭拜。史学家们说得好:“我们不必辨其真伪,只要看到这么多地方的老百姓愿意和她同乡,与她同根、同宗、同亲,就可以看出她在各族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昭君文化所包含的团结合作、追求完美、坚韧不拔、默默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一致,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兴山县文联秘书长万国清:

晋蒙鄂三省联动 将王昭君传说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昭君出塞的故事已有两千多年,几乎家喻户晓,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留下了许多有关王昭君的绚丽多彩故事,遗址遗迹贯穿王昭君出生地到整个和亲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文化遗产。

王昭君传说以“和”、“美”为精神内核。她发源于兴山,遍布鄂、晋、蒙,辐射至全国,影响达海外,是人们祖辈相传、以口为碑的民间文学形式。以时间为脉络,王昭君传说,大约可分为,闺阁才女传说、别乡进宫传说、汉宫幽怨传说、请行和亲传说,塞外流芳传说等;从内容上梳理,又可分为人物传说、地名传说、风物传说、神话传说等。王昭君传说已经延续两千多年,具有历史的悠久性,和众多的遗址遗迹,具有民间传说的原生性,它涉及民间故事、文学、音乐、舞蹈、风俗、建筑、书画等表现形式,还涵盖了电影、电视、戏剧等所有现代传播手段,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昭君传奇的身世和时间的久远使传说故事无穷无尽不尽相同,就有流传的变异性。

万国清在接受采访

2006年,王昭君传说已由昭君故里兴山县,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当时三地没有现在联系这么紧密,所以我们就独自申报了。

王昭君传说的丰富内涵、地域分布和深刻影响,有待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挖掘整理。我认为昭君传说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价值。

第一是文学价值,昭君的故事,史书特别是正史记载并不多,但它演化出来的传说和文化作品却不计其数,其中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千余首,评论著述有三百多种,小说和民间故事四十多种,各类戏剧三十多种,此外还有书画、音乐、电影、电视剧、剪纸、工艺品等。从这些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昭君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促进古今文学艺术的繁荣,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

第二是史学价值,王昭君传说是西汉文化的重要遗存,王昭君从湖北楚地入长安,经雁门关而至塞北,活动范围跨度大。从社会层面来看,包含平民文化,宫廷文化,草原文化等多种文化;从地域角度来看,又可分为长江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等;从劳作方式来看,又涉及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等。因此,通过对王昭君传说的研究,不仅可以捕捉到西汉时期政治社会形势和汉雄征战的历史信息,还可得到许多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民族学和政治学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不可或缺的特殊佐证。

第三是美学价值。王昭君素有“落雁”之美。她美丽绝伦,风华绝代。集大美于一身,融合着自然之美,体貌之美,道德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等等,因此,保护、研究和传承王昭君传说,对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和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是人文价值,王昭君传说将许多美好的情感、希望、祝福、理想和信仰融入其中。崇尚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褒扬爱国主义和献身精神,体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昭君文化是和谐文化,和平文化体现,体现着民族和睦,国家和睦,世界和平。

昭君文化不仅仅属于,晋蒙鄂三地,更属于大中华和全世界,对于消除民族隔阂,维护世界和平,倡导人类和社会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和社会评价与其他三大美女截然不同,是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上影响最大、评价最高、最受政治家和文学家关注和追捧的伟大女性之一。

王昭君传说是昭君文化的母体、流源和根基。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将王昭君传说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打造昭君和亲路经济走廊,对促进三地发展共赢,具有重大而独特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原题为《晋蒙鄂三地专家学者话昭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