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破坏性修复长城实在不该,不用孟姜女哭泣也会倒

荆楚网
2016-09-27 17:05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之际,辽宁绥中“最美野长城”被破坏性修复成“平板路”最近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一文物部门坚称是按程序进行维修,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山下有水泥,工程师避而不谈其原因。(新华社9月24日报道)

俗语中用“给长城贴瓷砖,给黄河加栏杆,给珠峰修电梯”来表示一些不合理、不伦不类的闹剧。但是,现在“闹剧”却成为了真实的事儿,这不是瞎折腾么?文物保护,岂非小事,怎能儿戏?方案设计、工程监理、验收竣工等程序都需要合理合法,尤其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当以保存文物原状为重。

建筑公司负责人说是:“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完全靠人工将一包包白灰和黄土从山脚背上来”。然而,新华社记者却在山脚看到水泥,工程师也避而不谈,这无疑是给了网友们“遐想”的空间。所谓“经专家反复论证形成的方案”,最后就是水泥抹出来的平板路么?这样的长城,网友们可不认:“如果是这种保护,我宁愿看它自生自灭”,“充分表明,没有专家抹不平的事”。

笔者认为,这样的破坏性修复实在不该。如果将修复长城比作女生做面部保养,常见的面部保养之一就是敷面膜。但是,敷面膜到时间了,就需要拿掉面膜。毕竟,面膜里的营养素已经被吸收完之后,对皮肤已经无益了。那么,修长城呢?能够拿掉这层“面膜”么?正规地使用黄土和白灰,那么之后这些用于修复的覆盖物至少还能不费劲地敲掉。然而,水泥却不能够。给长城“敷面膜”却不“拿掉这层超级厚型面膜”,最后,即便是长城,不能自由的呼吸,最终也会“窒息而死”。

纵观这些年的新闻,不难发现,不仅仅是现在“最美野长城”被破坏性修复得面目全非,许多文物也被修复得难以辨别其原貌。2013年,辽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接寺清代壁画被修复的不忍直视;几年前一西班牙老太太将一座教堂里1930年耶稣壁画修复成了猴子的模样。文物被乱修复,被瞎折腾,已经不是稀罕事了。被“整容”而且还失败了的文物们,面对公众舆论时,如果他们有人的行为感情,会不会觉得“难以呼吸”呢?

不是在辽宁官员的脸上做修复,因此,当然他们不会觉得尴尬,不用感觉“难以呼吸”。只留下那些往日里气势磅礴的绵延长城独自哀叹,放在古代故事中,或许不用孟姜女去哭泣,它自己就会倒了吧。没有了基本风貌,与之相联系的历史痕迹就没有了,同样的,往日神韵也就没有了。剩下的就是水泥做的“面膜”,亦或是一段平板路。怎么能够不尴尬?

我们很多人都明白,文物具有多重价值。不管是作为研究历史的第一手材料,亦或是艺术欣赏价值还是其科学价值,它总是和一般的艺术品不一样的。它的独特是不能用美不美来体现的,需要我们切实地去体会,去领悟。承载着历史的文物,就如同一位睿智而安详的老人,在那里自言自语,只等着懂他的人和他搭搭话。

不管是敷面膜也好还是去整容也好,每个人都是抱着让自己更美或者修复不完美的目的去做的。那么,被动承受“整容修复”的文物也是如此。即便是被动的,他们也不想成为失败品,不想人们看到它只是惋惜,甚至渐渐地越来越少的人去看它。女孩想变美,男孩想变帅,文物也想变更好。因为修复让文物承受失败的代价,这本就不公平。文物也需要自由的呼吸。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