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精准扶贫先找准“贫根”:扶到点上,群众才能真正得到实惠

中国青年网
2016-10-08 11:5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我国从1986年起持续开展大规模开发式减贫,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劳动力在区域之间流动加速,我国贫困现象呈现多重性,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表现在精神、能力、福利等多个层面。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只有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准“贫根”,才能真正落实精准扶贫,实现发展成果共享。(2016年9月23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贫穷是一种系统性病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贫好比看医生,对症下药必须精准到位,找到“贫根”,对症下药,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先扶智和扶志,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贫穷户多半是老弱病残之家,少数是愚昧或懒惰,扶持资金很快就会被花光,那这样扶持的项目就等于零,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如其雪中送炭,不如锦上添花,把资金扶持有能力的户,但必须承诺带动几户贫困户,包括安排其打工,每年节日从其利润中拿出点送贫困户等。每个村庄有每个村的特殊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根据这个村的条件和环境去综合研究分析,找到一条适合于这个村的发展之路,从而找到突破口后,重点扶持,打造,树立榜样户,然后,样板户带动落后户和贫困户,做到集中优势资源,全村去发展某一个项目,从而做到产业化生产经营。

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精准扶贫的思路动员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到扶贫的行列中来,真正反映民情民心,将脱贫致富带入到寻常生活中。众人拾柴火焰高,艰巨的扶贫脱困任务,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和智慧。

(原题为《精准扶贫先找准“贫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