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给《湄公河行动》挑几根刺

孔鲤
2016-10-10 16:5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湄公河行动》海报

《湄公河行动》大热,说实话挺开心。

一来是自打周星驰《美人鱼》狂扫票房后,今年的电影市场就开始日渐萎靡。不仅没有高票房的电影,就连引起广泛话题的《疯狂动物城》、《魔兽》等都是外国电影,国产的无论《大鱼海棠》还是《路边野餐》,都或口碑或票房惨遭滑铁卢。

国庆节前,甚至有业内朋友寄希望于《爵迹》能够“救市”,可见今年电影市场已经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颓势。

然后《湄公河行动》来了。

虽然由于今年电影市场整体的衰退,《湄公河行动》的票房不及去年同期的电影,但它却收获了良好的口碑,逆袭成国庆档票房黑马,雄居第一。

《湄公河行动》宛如一支强力剂,给市场带来了不少希望和可能。

二来因为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这也是网络上关于《湄公河行动》谈得最多的内容。谈到优秀的主旋律片,往远了看有1956年的《上甘岭》、1964年的《英雄儿女》等,稍近一点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大决战》三部曲,近几年有《风声》、《集结号》和《智取威虎山》等。

与其他类电影相比,主旋律电影由于意识形态的严控,要出彩难上加难。市场上多是《我的战争》、《南口1937》、《古田会议》这类作品,偶尔出现一部较好的主旋律片,就会引起大范围的叫好,前几年的《智取威虎山》如此,这次的《湄公河行动》也如此。

《智取威虎山》海报

事实证明,爱国主义电影只要拍得不错,很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共鸣;事实更证明,越不特地强调爱国主义,所起的效果反而越大。

《湄公河行动》在主旋律电影里的“异样”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政治尺度的放宽、暴力尺度的程度,还是公安人员的形象,都有较大突破,这一点很多朋友都有详细讲述。

国庆节假期结束了,关于这部电影的热议却依旧如火如荼,那么不妨谈一谈它的缺点。

一、关于人物

先说三个主要人物。

张涵予饰演的高刚在未出场时,就在陈宝国饰演的公安部长和孙淳饰演的禁毒局局长的对话中,被下了“刺头”的判断。

作为体制内的刺头,刘慈欣《三体》里形象鲜明的史强算一个,他的特征是:不走寻常路,不完全遵循规则,偶尔会为了目的“铤而走险”。

张涵予饰演高刚

影片中,除了第一起营救事件中高刚没有完全遵从十五分钟规则、事后飙了几句脏话外,其他几起事件中,他都严格按照规定。假冒地下赌场的老板、深入金三角地区山脉这两起大事件中,他的行动有板有眼,并不符合“刺头”形象。

可见,影片在人物形象设计上略显扁平化,颇流于过去主旋律电影中主角高大全的形象,突破性不大。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喜爱,也大都是因为张涵予本人的魅力和电影中主角的光环。

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相较于高刚有着明显的人物层次,从一开始的浅显合作,到中期遇到敌人以及手刃仇人,再到最后心愿已了后甘愿牺牲,人物形象随着三场大事件层层递进,有血有肉。

彭于晏饰演方新武

美中不足的是,方新武女友这条线颇有些不伦不类。一个男人因为相爱十年的女友被人害死,为了报仇甘愿潜伏敌国,把对仇人的恨意转化为动力,这是符合戏剧结构和真实背景的。

方新武女友

但电影中女友这一条线却较为薄弱,只在开头出现了女友注射毒品的画面,以及方新武遇到仇人后对当年事件的前因后果的回忆,除此之外,对方新武女友的描述几乎没有。这就使得观众观看这条线时,逻辑上可以认同,但情感上却难以感同身受。影片若是穿插一些方新武对女友的思念的细节,这条暗线或许会更出彩。

比如《无间道》里,陈永仁在大街上遇到前女友和她的孩子,前女友说孩子今年五岁,陈永仁走后,小孩子说自己“不是六岁吗”。无须过多言语,光凭留白就能让观众回味无穷,又不至于喧宾夺主,可谓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

《无间道》剧照

可惜《湄公河行动》里,这条爱情线只用来串起逻辑链了,颇为可惜。

第三个主要人物是糯卡。现实中糯卡的形象是电影外的,观众观看时知道背景固然好,不知道也无妨。电影对反派形象的塑造需要有一个合适的逻辑关系以便自洽,这是最基本的。

可惜的是,《湄公河行动》中,糯卡的形象只停留在单纯的反派层面上,而且还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糯卡的动机问题。

糯卡是金三角地区最大的毒贩,他和手下通过贩卖毒品来牟取暴利,并将其换成黄金囤到山洞中,这一系列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那么然后呢?

然后就进行不下去了。一个常年躲在深山里的大毒枭,不和外界接触,唯一的儿子也在身边(现实中糯康有很多儿子,有的在国外,但讨论电影时一切以电影文本为准),对黄金的处理方式不是囤起来不让人看就是做成看起来就很重的金枪。这个逻辑是说不通的,就好像是农夫在想象皇帝家的金锄头。

《湄公河行动》剧照

抛开一切外在和内在的动力,似乎只能推测出一个不那么令人信服的原因:糯卡只是本性贪财。

这样一个武断得好像是史书上万历形象的糯卡,显然无法令观众信服。电影似乎并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或许是反派形象必须脸谱化,又或许是有些事情目前不能公开,总之这个反派角色的塑造是不成功的。

除三个主要人物外,影片中还有几个次要角色。

陈宝国和孙淳扮演的角色的限制性在那里,让这两位演技精湛的老戏骨难以充分发挥。要知道,陈宝国扮演过贪婪阴险的徐铁英,而孙淳扮演过正义凛然的瞿恩。碍于角色设置,这二位的表演显得不那么走心,这也无可厚非。

《湄公河行动》剧照

但缉毒大队里的其他几个角色,则有些鸡肋的味道了。尤其在高刚向方新武一一介绍几位队员后,在接下来的两起大事件中,他们屡屡让位于高、方二人,最后的河上追踪,更是只剩下高刚和方新武的“个人秀”。

这种对配角的“淡化”,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美式大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也是中国大片和美国大片最具区分度的地方之一。

此外,为数不多有戏份的兄妹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观众的情绪,但缉毒大队尤其是办理这种重大事件的缉毒大队里出现亲属关系,是不合常理的,偏偏兄妹设置又是占据一定篇幅的重要设置。

说了人,再谈哮天。警犬最后死去,是这类影视作品里煽情的重要手法。但影片显然没能做到充分渲染情绪,在一个很突兀、没有必要死的地方让它死去,影响了整个电影的节奏。而且警犬死后,高刚发疯一样扫射然后继续逃走,这个情节也难以引起观众共鸣。可以说哮天的死,是不成功的。

二、关于情节

《湄公河行动》剧照

谈了人物,再谈情节。《湄公河行动》的情节是单线:中国船员被杀——中国联合他国一同办案——高刚抢人——高刚扮富商——深山擒敌。

场面从一开始的小屋子、小巷子,转移到后来的街道上,然后是商场里,最后则是深山大戏。拍摄中多次使用航拍,山脉、河流一览无余,一场比一场来得激烈、宏大,枪战戏十分好看。

但正如上文所说,这三场戏里,除了对方新武的人物形象有不同层次的递进外,以高刚为首的缉毒大队则自始至终坚持坚守,人物形象单一。按照成熟的故事,高刚应该会因为某件事而产生动摇心理等,最后完成了人物思想境界的升华,才有最后一场戏。观众看得过瘾,故事也更有张力。

但或许是受限于警察形象,三场大事件没有做到一次比一次递进,在情感上深入,而只是浮于表面,带给观众一场比一场宏大的枪战。

而如果高刚等人有所动摇,下面这场突兀的戏才能自圆其说——糯卡派小孩去炸四国联合总部大楼。

这场戏的作用我想了很久,唯一的作用似乎只是体现糯卡对原始部落的洗脑控制和小孩天性中恶的一面被释放出来,它对整个故事剧情毫无推动作用。

糯卡为什么要炸大楼?炸了对他有什么好处?大楼为什么这么容易被炸?这么重要的地方居然没有重兵把守?大楼炸了之后对情节的作用是什么?炸不炸缉毒大队不是都要进山吗?

《湄公河行动》剧照

这场戏的设置颇为突兀,而且对整个故事平滑的单项叙事起了割裂的反作用,在不具有足够说服力的逻辑之前,这场戏更像是一场废戏。

同样对主线没有烘托作用的还有哥哥郭旭断腿的情节,它和前文里哮天之死一样,很是突兀,在情感上也难以引起共鸣。

除此之外,电影开头和结尾的情节也确实过于主旋律,不过考虑到故事的主旋律性质,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一部电影,或多或少会有细节上的漏洞或是逻辑上的缺漏。由于只在电影院看了该电影,难以从细节上给它“挑刺”,但人物和情节这种粗看加上事后思考就能清楚的缺点,却是能够回忆起来的——有的是还不够好,有的则是对主线剧情的伤害。

结语

《湄公河行动》剧照

说到这里,倒可以下个结论:这部电影在大的方向上逻辑自洽,场面精彩,是一部较好的主旋律商业片,但人物往往让位于情节,观众看到的更多是为了推动情节而让人物做一些事,并非由人物性格来推动故事发展,有些死板。

首先要承认《湄公河行动》是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其次我们要抛开“主旋律”加在它身上的光环,单从电影角度去思考。这并非是不支持国产电影,相反,当我们对一部国产电影越苛刻时,就是我们希望它越好的时候。反例就是我们觉得花钱去看郭敬明的电影对国产电影造不成伤害。

很多年前,我们批评《英雄》、《荆轲刺秦王》这样的电影,把它们叫做烂片,现在这样的电影也不见了。

市场是由观众决定的,当观众对想看什么越来越无所谓时,市场就会越来越疲乏地随随便便端出一盘菜;但当观众开始认真、严格、细致地去品尝同时对每盘菜做出正确的反馈时,市场自然就会调整,从而持续贡献出一盘接一盘的美味佳肴。

市场是有惰性的,观众如果无所谓,市场就会完全惰性下去。所以面对《湄公河行动》这样的电影,我们不仅要用行动去支持它,让它打败《爵迹》等,更要在为它叫好的同时尽可能对它进行“挑刺”,以让它变得更好。

因为希望它变得更好,所以希望《湄公河行动》只是接下来中国电影市场良性化的一个微小的开端,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终结。

《湄公河行动》剧照

也许上述批评对于一部刚起步的主旋律国产电影来说较为苛刻,但这是基于对中国电影的热切期望。最近市面上诸如《爵迹》等电影,我更希望大家就算看了也一言不发,骂都不用去骂,彻底让它冷掉。

而《湄公河行动》这样的电影,我们能好好谈它的缺点,或者说我们希望指出它的缺点,正是因为我们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喜爱,充满了希望。而不是像《我的战争》那种,连提都不想提。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 ;微博账号:孔鲤。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