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文物报:“野长城被抹平”事件处理需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国文物报
2016-10-10 16:40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针对媒体报道、公众热议的辽宁绥中“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事件,国家文物局派出调查组,在进行实地调查后发布了有关情况。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日前,针对媒体报道、公众热议的辽宁绥中“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事件,国家文物局派出调查组,在进行实地调查后发布了有关情况,揭示了涉事的辽宁省绥中县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抢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

从调查组实地调查核实的结果看,该工程在抢险加固施工中采取的“三合土铺平夯实”(即“抹平”)措施,的确颠覆了长城平日里自然、古朴的历史沧桑之美,这也恰是各界对工程效果频发质疑、拷问的症结所在。

面对公众所关心的事件起因、责任认定等问题,调查组做了据实分析、研判,明确指出辽宁省、绥中县文物局和工程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均存在管理问题:设计单位未按要求细化防渗排水专项设计,未在补充方案中明确具体做法,未提供相应设计图纸;监理单位未要求设计单位提供细化设计方案,未把好工程技术关;施工单位施工粗糙,未经试验即在部分段落采用水泥材料;省、县文物部门把关不严、监管不力、跟进指导不够等。国家文物局已责成辽宁省文物局,依照有关规定重新查找工程问题、组织初验并上报竣工验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在向媒体通报情况时,国家文物局坦承自身在项目审批后缺乏后续监管和跟踪,下一步将加快完善文物保护工程规范编制工作,在把好立项审批关的同时,更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将对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进行排查,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

回溯连日来的事件进程,从网友发帖、晒图,最先爆料、披露“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到当地文保单位、文物部门回应工程方案科学合理、管理依法合规、自身没有责任,引发各路媒体竞相报道、网上持续热议,再到国家文物局调查组现场踏勘核查、涉事单位配合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着手处理和整改……细心的观者不难发现,有关文保单位的理念、态度和行动发生了明显改变;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及时介入,力求事实面前不遮掩,问题面前不护短,责任面前不推诿,得到了公众的理解、舆论的支持。事件的发生发展,各界的关心关注,记者、媒体及意见人士的挂牵挂怀,乃至不同说法屡屡爆出,既有形形色色的自媒发声、跟帖留言,又有公众事件中惯常上演的理性辩驳、吐槽言辞,也不乏捕风捉影的借题发挥、揣测挞伐,种种“戏码”,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已有评论归纳描述为接连不断的“笔墨口水”、一再“打脸”、舆情“反转”……窃以为,一系列景象呈现尽管五花八门,但质疑、讨论的底色,仍然是公众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意识,而有关文物部门、文保单位和承担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各方,则更可从中检视自身问题,其中应当包括理念的错位、管理的短板,以及工匠精神、专业素养的缺失和责任意识的淡薄。

毫无疑问,已衍化为“公众事件”的这次“野长城被抹平”一案,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所承载的文保故事,它仿佛文化遗产知识的一次科普行动,既给文博业内的工程团队、专家学者、管理部门带来了冷静的反思,也给全社会提供了了解文保规律、增进文化体验、监督公共事业的难得机会。从积极意义讲,文物部门这次的快速反应、坦诚面对,特别是知错改错和举一反三、加大整改,应当获得加分、点赞和支持。而接下来,如何把由“坏事”转化而来的“好事”真正做好,公众仍在拭目以待。但愿后续的“严肃处理”和各项整改措施,经得起社会的考量和历史的检验。

迅速核查发布,及时纠错整改,善莫大焉。完善标准规范,强化监管力度,路漫漫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文物工作将在一次次引人关注的“事件”磨砺中进一步秉持正确理念,优化管理机制,不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佳绩。 (原题为《纠错整改 善莫大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