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历经九十载抗争与批判,波兰导演安杰伊·瓦伊达离世

澎湃新闻记者 程晓筠
2016-10-10 17:23
来源:澎湃新闻
逝者 >
字号

安杰依·瓦伊达

波兰著名导演安杰依·瓦伊达(Andrzej Wajda)本月9日因肺衰竭在病床上去世,享年90岁。他的遗作《残影余像》(Powidoki)此前已被波兰选为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报名电影,而这也是他从影半个多世纪以来执导的第56部作品。

安杰依·瓦伊达遗作《残影余像》海报

瓦伊达1926年3月6日出生于波兰东北部小镇苏瓦乌基,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低阶军官。1939年,战争爆发,波兰遭遇军事入侵,小瓦伊达的快乐童年时光就此画上句号。不久,父亲死于“卡廷惨案”(这一事件也在2007年由他本人拍成电影),因年龄不足而被军队拒之门外的瓦伊达只能与母亲、兄弟相依为命。纳粹占领波兰后,年纪轻轻的瓦伊达也志愿加入了地下抵抗组织“波兰救国军”。

二战结束,瓦伊达来到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攻读美术,之后又转入著名的洛兹电影学院导演专业。

1955年,29岁的瓦伊达完成处女作《一代人》,说的正是他们这一代在沦陷期间迅速成长起来的波兰人。1957年的《下水道》与1958年的《钻石与灰烬》同样关注二战时期波兰人的生活,三部影片被称作他的“战争三部曲”。其中尤以获得第十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的《下水道》最为人称道,凌厉的黑白影像与各种波兰传统象征,成为瓦伊达鲜明的个人印迹,而他也因此成为西方媒体口中的“波兰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下水道》海报

之后的近二十年,受体制、意识形态等种种因素的约束,瓦伊达的作品更多地转向宗教、文学题材,直至1977年的戛纳电影节,他才带着一部长达165分钟的《大理石人》重新出现在西方媒体面前。影片对当时的波兰社会、政治体制做出犀利批评,获得波兰观众热情欢迎。

《大理石人》海报

之后,他又突破重重阻力,完成其续集《铁人》,直接将当时正风起云涌的波兰工人运动搬上了银幕,矛头更显尖锐。

《铁人》海报

《铁人》在戛纳拿下金棕榈大奖,“对我来说,那是我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天,但是我很清楚,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一个人的。”瓦伊达在2007年的一次访谈中说到。

正因此,瓦伊达也将这座金棕榈奖杯献给了克拉夫克雅盖伦大学博物馆。在它旁边一同展示的,还有他2000年荣获的那座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奖座。

《铁人》之后,国内形势已不允许瓦伊达继续创作。他只能转移至法国和德国,拍摄了《丹东》、《德国之爱》等片。

1989年,波兰历经剧变。瓦伊达荣归故里,不仅当上了国会议员,电影创作上也进入了井喷期,多部作品相继问世。他关注的都是那些曾被掩埋的历史与往事,而《卡廷惨案》更寄托着他对亡父的无限哀思。

《卡廷惨案》海报

瓦伊达的遗作《残影余像》也延续了他近年来一贯的创作路线,影片讲述了波兰先锋派画家瓦迪斯瓦夫·史泽明斯基(Władysław Strzemiński)的传奇一生,控诉强权体制对人性的束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