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普密蓬去世恐将引发泰国政治天平失衡,未来政局变数增加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刘倩
2016-10-15 13:06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当地时间2016年10月14日,泰国曼谷,一辆灵车载着已故泰国国王普密蓬的遗体,前往大皇宫,围观送别的群众悲痛大哭。

2016年10月13日,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驾崩,举国哀戚,世界关注。

一个国家好比一个生态系统。实现国家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少要满足几个条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意识形态统一,以及作为个体的民众感受到安全感和幸福感。长期以来,普密蓬国王是维持泰国国家生态系统平衡的最为关键的稳定器。但这并非意味着国王总是处于系统天平的中间位置。21世纪以来,国王作为最具重量的砝码实则位于系统各方位天平的一侧,以平衡另一侧的重量,从而实现泰国在政治、经济、观念、民众心理等各方位的平衡,推动国家整体性的和谐发展。因此,泰国国王拉玛九世的去世可能给这个国家带来较长时期的失衡局面。

普密蓬的威望和影响力从何而来?

以宪法限制君主权力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原则。在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王基本是统而不治、临朝而不理政的虚君。然而在实行君主立宪体制的泰国,在位70年的国王拉玛九世却在实际上成为凌驾于宪法之上的权力中心,成为一种独特的“实君立宪”政治现象。

当然,这固然与国王自律勤政、为民奉献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则源于拉玛九世所拥有的非凡的政治智慧。自从君主专制在1932年被军事政变废黜以来,君主在泰国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低谷、提升、复兴和巩固的演变过程。拉玛九世在1951年登基之后的7年内始终处于政变团的压制之下,他对此采取“韬光养晦”策略,保持低调姿态,常年闭关研修。1957年军人沙立掌权后,需要国王为其推行的名为“泰式民主”的专制独裁统治提供合法性。拉玛九世抓住时机“借势而起”,对外通过出国访问树立良好的国际声誉,对内身体力行解决民生问题,得以重振君主权威。

在此之后,泰国经历了1973年反军政府运动、1976年“10.6流血事件”、1981年军人集团内部斗争、1992年“黑色五月”等几次重大政治危机,国王均在其中发挥了“调停者”的作用,影响力达到鼎盛而趋于稳固。

普密蓬。 东方IC 资料

国王影响力面临挑战,但没他不行

然而,进入21世纪,受他信势力崛起、全球化和代际更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王的影响力开始面临挑战。

泰国历届政府因未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有效的分配和再分配政策,导致国家在政治上分化为改革联盟和保守联盟两大阵营。前者由他信新资本集团和农民组成,该联盟以“资本+选票”的核心竞争力赢得21世纪以来的历次大选。面对改革联盟在一人一票选举体制下的稳固执政,王室、曼谷政商集团、军队和城市中产阶级等传统既得利益者,组成基于“君主权威+资本+军队”的保守联盟。

两大联盟首先在国家发展理念上存在分歧,保守联盟支持国王倡导的“自给自足-稳定-低增长”的“充足经济”思路,而改革联盟则主张走“全球化-风险-高增长”的“他信经济学”道路。当具有弥合政策分歧功能的选举和议会均无法奏效的情况下,双方便诉诸于“黄衫军”和“红衫军”的街头对峙。而当街头对峙不仅不能决出胜负,反而使社会秩序陷入无休止的混乱时,保守联盟则以维稳为由利用军队和司法官僚发动政变,也就呈现为泰国自2006年以来的持续的政治动荡现象。

意识形态方面,国王拉玛六世曾在20世纪初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外部威胁时,提出“民族-宗教-国王”立国三原则,三大原则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泰国的现代民族体系,并体现在沿用至今的国旗“三色旗”中。其中“国王”是三原则的核心与本源。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泰国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内忧外患,立国三原则因而成为历届政府尤其是威权政府维护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然而,随着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起的高速发展,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使得泰国的传统观念受到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冲击,而普密蓬国王的存在则成为这一意识形态得以延续的强有力保障。

民众心理方面,在很多泰国人看来,国家处于中南半岛的中心位置带给他们的是祸多于福,某种程度上造就了泰国人的民族危机感。古代泰国长期面临被高棉王国和蒲甘王国侵略与吞并的威胁;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以及周边国家纷纷被殖民的下场,国王通过与列强周旋保存了国家的独立;二战期间,军政府为趋利避害与日本结盟,留下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冷战时期,泰国作为美国的后勤保障基地又被笼罩在越战的阴霾之下。上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树立起来的自信,却被1997年金融危机彻底摧毁。在近年来政局的持续动荡中,一贯谦和友善的“微笑国度”以暴戾形象示人,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它的印象。泰国民众无论在自我评价还是他者评价方面,都开始对国家形象的定位和国家发展能力产生怀疑和动摇。对于从国家那里无法获得安全感的泰国普通民众而言,普密蓬国王则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所以,泰国人会称国王是“父亲”、是“支柱”、是“天”。

普密蓬去世或将引发泰国政治系统失衡

因此,随着普密蓬国王的逝世,泰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观念和民众心理每个方位的天平的一侧,都失去了一颗极具重量的砝码,引发泰国国家系统的失衡恐在所难免,尽管这一失衡在短期内不一定显现。

第一,政治天平的失衡将为他信派回归提供契机。事实上,军政府执政以来一直面临国内反对派挑战、经济增长乏力、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和欧美批评的巨大压力。尽管在8月份,由军方主导修订的新宪法草案在公投中获得通过。但保守集团借宪法改革大幅扩权、挤压他信派的参政空间,军方在公投过程中对社会高压禁言,均显示出保守集团在借随时可能失去的国王权威而进行“最后一搏”。而保守联盟中的曼谷政商集团作为资本集团是以资本理性为指导,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诉求的。国王的离世带走了保守联盟中最重要的博弈筹码,曼谷政商集团很有可能会重新“计算”联盟的成本与收益,导致保守联盟呈逐渐分化之势。

第二,意识形态天平将向多元化思想倾斜。成长于和平年代和全球化时代的泰国“90后”一代,大多受到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相较于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对于立国三原则所代表的泰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明显降低。而王室影响力是建立在普密蓬国王的个人魅力之上的,难以通过王位继承的方式延续,可能会导致君主权威这一泰国传统价值观的支柱逐渐销蚀。

第三,民众心理和自信心的可能性变化。普密蓬国王之所以获得民众长久的爱戴固然离不开其深入人心的历史功绩,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民众在国家发展屡屡遭遇波折导致缺乏民族自信心的情况下,需要一个精神领袖来凝聚社会大众、维系民族认同感。在国王驾崩引发全民性的悲痛之后,这一精神领袖的缺位将会对泰国民众的心理变化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并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进程。

短期来看,在举国哀戚的氛围下,即使得势的他信派也不敢在这期间制造事端,泰国政局不会发生大的震动。但长期来看,围绕泰国传统获益阶层、后发崛起的精英阶层和社会底层之间,在国家发展资源分配上的尖锐矛盾并没有解决,泰国政局仍隐藏危机。

目前来看,国王驾崩可能会延缓宪法改革进程,甚至可能使军方进一步推迟大选,在这期间,各利益攸关方会再次权衡利弊,酝酿下一步如何出牌。而掌握绝对政治优势的他信派将会何时以何种方式卷土重来,尚待观察。

后普密蓬时代的泰国失衡期会维持多久将取决于各方的政治博弈进程,以及受此影响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国民对于国家发展能力的信心。另外,国王的离世不会对中泰关系的基本方向产生影响,因为泰国的对外政策是务实的、以经济利益为主要导向的。但对于某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尤其是曾因泰国国内利益集团牵制而无法推进的项目可能会因此发生变数。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