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用维语音乐剧讲述16世纪王妃阿曼尼莎罕的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实习生 淑杰
2016-10-17 09:1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阿曼尼莎罕传奇》剧照

阿曼尼莎罕是16世纪古叶尔羌国的王妃。民间传说中,她能歌善舞,擅长木卡姆弹唱,而且能即兴创作优美的诗词。她在新疆当地流传最广的故事,是对木卡姆的歌词、曲调、语汇进行了全面整理和改编,形成了维吾尔族音乐的集大成之作《十二木卡姆》。作为维吾尔族最重要的套曲之一,《十二木卡姆》可以说是后世很多维吾尔族音乐的源泉。

今年,新疆莎车县县委联合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莎车分指挥部,将这位王妃的故事改编成了维语音乐剧。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参演项目,10月16日晚,《阿曼尼莎罕传奇》在上海戏剧学院首演。

《阿曼尼莎罕传奇》剧照

阿曼尼沙罕生于一个普通樵夫家庭,自幼聪慧,13岁便会吟诗奏曲。传说国王拉失德汗邂逅了这位才华出众的姑娘,被她的才情打动,二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

阿曼尼沙罕进入宫廷后,怀着对民间音乐的热爱,萌发了挖掘、整理各种木卡姆的想法。但是,她遭遇了各方势力的抵制,作为后盾,拉失德汗请来宫廷乐师喀迪尔汗等人协助她,最终完成《十二木卡姆》的整理。

在形式与内容上,阿曼尼沙罕剔除了以前宗教色彩浓厚的陈旧内容,继而吸纳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的精华,曲风随之变得清爽、高雅、动听,歌词与内容也更贴近民众的生活与真情实感。阿曼尼沙罕赋予了《十二木卡姆》新的活力,《十二木卡姆》也因此升华为全面反映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大型史诗。

《阿曼尼莎罕传奇》剧照

34岁时,阿曼尼沙罕因难产去世。与她生活了二十年的拉失德汗,思妻成疾,两年后也随她而去,被埋葬在妻子的墓旁。这段爱情故事也随《十二木卡姆》的流传,为后人传诵。

有人说,在莎车,10个人中有8个人会唱木卡姆。现如今,《十二木卡姆》也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丝路明珠”之誉。

音乐剧《阿曼尼沙罕传奇》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音乐语言重现了阿曼尼沙罕传奇的一生。

台上的维吾尔族演员均来自“新疆木卡姆故乡”莎车县,对白和歌词也都使用了维语。为了突出维语特色,主创人员都是先写汉语歌词,再翻译成维语,还要考虑押韵,最后才录制成舞台用音乐。

导演谢迪介绍,全剧音乐均为原创,一方面借鉴了传统木卡姆的音乐元素,同时又从现代人的视角,糅入了现代音乐的节奏。

谢迪并不担心上海观众理解不了维语,他说 ,他们以前也制作过以汉语演唱的维吾尔族音乐剧,效果不是很好,味道也太正宗,“维语从听觉上更像英语,在音乐剧中听起来更好听,歌唱和舞蹈时也更能表达维吾尔族特色。”

配器和舞蹈上,《阿曼尼莎罕传奇》融入了新疆萨尔塔琴、传统维吾尔族舞,再现木卡姆场景时,则将当地乐器原样搬到了舞台上,完全尊重了木卡姆最规范的演绎法。

谢迪说,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结婚和劳动时都会唱。对维吾尔族人来说,木卡姆代表了一种乐观的精神,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他们唱的跳的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能歌善舞,就是要把内心的热情,用歌舞表现出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