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更年期:医药公司和新媒体“合谋”创造出的盈利点

郑薛飞腾
2016-10-18 17:42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医学会选定的“世界更年期关怀日”,全世界多个国家纷纷采取行动进行更年期教育保健活动。

如今,“更年期”作为一种修辞,在中国语境中已渐趋病理化,每每提及更年期就能让人联想到一位身材走样、唠叨不休、争吵起来歇斯底里的妇女……

不过,福柯关于话语修辞是一种“社会或文化产物”的看法也启发我们重新认识“更年期”这一修辞。

“更年期”引发的全球反思

对“更年期”,尤其是女性更年期的贬抑,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在西方国家,把“更年期”病理化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还引发诸多学者的撰文著述。

媒介心理学家安德里亚·肖布里奇与林德尔·斯蒂德的研究表明,公众对于“更年期”的认知深受大众媒介影响。例如,媒体上常常出现一位更年期妇女接受采访,紧接着夸大这位妇女因所谓“更年期”遭遇到的困难,进而引出“绝经后激素”等药品来进行治疗。这样的报道实际上是利用了公众对某种疾病的恐惧和对药物治疗效果的深信不疑的心理。

不只是针对新闻媒体的研究如此,一份关于1960-1988年美国文学作品的统计显示,在所有统计文学文本中,关于更年期的症状描写只有4%是正面描述。

紧随新闻媒体之后的,是一系列医疗宣传话语的穷追不舍。在医药宣传手册中,十分热衷于对“更年期”进行消极阐释,将其包装为需要“调整”甚至是“治疗”的一种病症,这样的观念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深深影响着受众对“更年期”的认知。

女性主义研究者桑德拉·蔻妮的文章中描绘了“更年期”修辞如何被制药企业利用,从一个自然的人生阶段塑造成为需要治疗的病症。她犀利地指出,更年期的病理化实际上代表了经济利益而非妇女利益。医药公司通过合谋,创造出关于“更年期”的盈利点。

专为更年期女性的产品。

和苏珊·桑塔格的经典著述《疾病的隐喻》中对艾滋病的描绘相似,即只要某人一旦被检测为阳性,就被视为艾滋病患者,尽管还未病发,只是病毒携带者,人们也笃信所有艾滋病毒携带者都将成为艾滋病患者,由此给他们判决死刑。而“更年期”在今天,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但实际上,它不是一种病症,而是一系列身体、心理临床反应的命名。

中国的“更年期”

反思中国的“更年期”修辞,逃脱不了市场经济与新媒体发展的大语境。

市场经济中,一些商贩为了牟利,打着医学的名义,戴着科学的面具出现在妇女消费者眼前。长期以来,这样的科学权威话语劝服又深受消费者认可,尤其是海外的更年期保健用品在商业市场里所向披靡。

曹晋等学者通过对百度贴吧的分析,发现在失序的百度贴吧中,由资本支撑,对更年期的贬抑成为主流,而在这其中,广告帖更是占据“更年期”总帖数的六成。

大量的帖子都提及具体药名,在漫长的铺垫后,成功地将更年期塑造为灾难性事件,“更年期妇女变态”、“忍受我妈的‘精神虐待’”等夸张的话语常见于对“更年期”的描述。但不论语句怎样夸张,描绘的现象又如何可怕,最终都指向具体的医药,背后的运作者实在居心叵测。

另一方面,新媒体使用的权力格局与信息迅速传播,也强化了“更年期”话语,为更多的妇女敲响“中年危机”的警钟。

学者研究发现,中年妇女由于其技术上的不熟练,因而在网络空间中处于失语状态,真正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的恰恰不是“更年期”的主体人群,而是这些人的子女。大多数子女对医药公司合谋的骗局并不了解,却深陷于已经被建构成型的话语体系中,纷纷开始充当母亲精神症状失常的见证人,讨伐母亲的“更年期”。

他们立足于子女的立场,告诉更多的网友,更年期是一种疾病,母亲是患者,需要及时服药。实际上,这都成为各类更年期营养保健药的免费广告商,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圈套之中。

同时,新媒体话语里,尤其关注更年期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这样的展现实际上让更年期妇女成为被凝视的客体,原本属于一个人人生中十分正常的过渡阶段,也无法泰然处之。

说到底,当前网络空间对“更年期”的描摹实际刻画出一种致命的社会老龄化形式,每个妇女,当她们完成“规范”秩序中要求的哺育儿女的“任务”,当她们在事业上取得自己的一片成就,当她们迈入50岁时,被贬抑的“更年期”修辞如影随形。

“更年期”像要被钉在耻辱柱上一般,成为一位女性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要被判处的刑罚。然而,人到中年,本应是这样的图景:人生阅历逐渐丰富,儿女长成,对各种纷扰看开淡处。

却不成想,在医药公司的巨大骗局与大众媒介的助力下,这一阶段的个体,还要面临“更年期”的贬抑,放在转型中国的语境中审视,其实这一切都不过是市场经济宰制下的主流医药学话语,借了“更年期”做出一件漂亮的“嫁衣”。

参考文献:

《网络媒体“更年期”修辞与转型中国的市场经济》,曹晋、徐璐、许一凡,载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