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霾天跑步弊大于利,“看天行动”晨练不如昏练

澎湃新闻记者 罗燕倩
2016-10-30 18:10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上海晨跑,难于上青天。村上和盖依,出门也茫然!Andy已跑五个月,如今困在家中坐……上有PM2.5堵肺,下有霾团袭胸。口罩出行也没用,是否背个氧气罐……问君空气可有治,华东版图一片红。羡慕东北下大雪,妒忌云贵有青天……上海晨跑,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叹息。”

清晨,三天没法晨跑的Andy只能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一首《跑步难》来宣泄心底的悲怆。看着手机软件上高达169的空气污染指数,他只能望霾兴叹,“每次困住我的,不是伤痛,是PM2.5。”

灰尘圈里心跳加速

Andy是瑞尔齿科市场总监,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控制与身高1.65米看齐的165斤体重”,三年前他开始在家门口的河道边、公园里跑了起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跑步结识了一群跑友,每天清晨5点50分集合,令他对跑步上瘾了。

就这样一跑不可收拾,现在Andy在商学院学员跑团中,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550,为梦想奔跑”队伍中,是跑团的核心跑友。

曾经,Andy和这个城市的很多人一样,从未切身体会到PM2.5的威力。三年前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早起,来到跑步地点,却纳闷平日和自己一起的队友怎么当天一个都没出现。按照既定路线出发,跑到第六公里时Andy顺着路跑进了一个灰尘圈。“没跑几下,我强烈地意识到心跳猛然加速,呼吸有点困难,脸也开始发烫发红。”不明所以的Andy只是把这当成一次偶然,于是便停下脚步,终止了当天的晨跑。

直到他在朋友圈晒上跑步日志,十多分钟时间里,被有经验的跑友一顿“狂轰滥炸”,Andy才如梦初醒:“我可能是中了‘霾’伏,当日上海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74,达中度污染。一次疏忽,结果差点危险了。”

Andy还是应该庆幸,如果当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没有增加PM2.5监测指标,他可能至今还以为那只是一次偶然,并仍然坚持在灰霾天晨跑,任由那些细小颗粒对自己的身体在运动中加深伤害。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Andy一跃成了环保达人,从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对PM2.5严防死守。首先他在手机里下载了空气质量预报软件,每天晚睡早起第一件事便是看一下上海的污染指数,若是第二天预报空气中度污染以上,他便会在朋友圈先分享一下,提醒跑友们别误入“霾”伏。好些偷懒的跑友戏称,每天只需关注一下Andy的朋友圈就知道次日是否还能晨跑,真是省事又省力!

Andy给自己定的出门标准是中度污染以上绝不出门,若是几天没跑,会在轻度污染时来个短距离热身。

霾团反复流连于上海,连续三天没跑步,Andy可谓浑身不自在。清晨,他抱着对于跑步的憧憬醒来,却被PM2.5困住了脚步。那几天发布在朋友圈里一张张空气污染指数的截图,无不流露出他心中的纠结:醒了,想出去跑,指数还这么高,如何是好?无论是否跨出那一步,对Andy而言,都是一次艰难抉择。于是便有了那首《跑步难》,句句箴言,道出一位城中跑夫看天跑步的无可奈何。

能否出门听“指示”

在家中,Andy的防守策略主要围绕他的儿子构建,首先他添置了各种绿色植物,若是晴天,以往太太习惯性地会带孩子外出晒晒太阳,但现在能否出门却还要听先生的“指示”。

出于对PM2.5的敏感,Andy就像一只嗅觉敏锐的猎犬,从不放过任何有关PM2.5的信息,对于气象专家的告诫他坚信不疑,“一旦遇到灰霾天气,每天上午的8点到10点,傍晚的5点到8点,也就是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都是空气中PM2.5数值最高的时间段,要减少到户外活动。一般来说,在下午的3点左右,是一天中空气最好的时候,污染物浓度低,可以开窗透气,出门空气也会比较好一些。”

之所以有这样的时间区分,在气象专家看来其实只是一个基础问题。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吴兑解释说,大气边界层的厚度每天随着日出日落产生明显变化,当太阳升起气温逐渐上升时,边界层的厚度渐渐增加,而入夜后气温下降,边界层厚度又重新下降。“大气边界层上下的空气很难交换,灰霾天的污染主要存在于边界层以下,就好比抽烟,在大房子里就相对浓度低一些,若是挤在一间小房间,那浓度就相当可怕了。”

所以,吴兑打趣称在灰霾天气出现时,人们应该改晨练为昏练,因为在一天中比较而言,大气污染物水平低、扩散条件较好的时候是在接近黄昏时,应该说,午后是一天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时候,而在灰霾天气的早晨进行运动,恰恰是污染物浓度最高之时;并且一旦运动就会比正常的呼吸量大,那吸入的有害物质就会成倍增加了。

吴兑的总结是,在灰霾天气下晨跑,无异于“慢性自杀”。

口罩跑步行不通

想要在灰霾下坚持晨跑,Andy动足脑筋、寻遍各种方法,他尝试戴上光触媒PM2.5口罩,但才跑没几下便已呼吸急促。“我戴着眼镜,再加上口罩,镜片一下就模糊了,看不清前方的路,而且戴着口罩跑步也觉得呼吸很不顺畅。”尝试多种办法后,Andy最终也只能选择在家中拉伸。

不想给已不堪重负的大气再添压力,Andy在朋友圈表态,将一周不开车,出行乘公交和地铁。戴上光触媒PM2.5口罩,Andy穿行于车流不息的上海街头,透过这座城市上空的薄雾,他感觉整个城市被一团巨大的云团欺压着,看得见的灰粒将有限的空间堵得严严实实,越往市中心越觉得压抑。“在这里,越来越觉得四季的变化只有两种,一种是晴天,一种是这不阴不阳的灰天,到处是灰蒙蒙的一片。”Andy语气中充满无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