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化和旅游部选编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贵州6地入选

2021-11-21 2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收录了全国范围内的100个典型案例,总结展示了乡村旅游扶贫成果。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彝族苗族乡舍烹村、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侗寨村、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6地入选。

据了解,入选的示范案例聚焦产业融合、创业就业、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创新提升等6个重点类型。其中,产业融合型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发展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产业发展;创业就业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效激活贫困地区创新活力;文化传承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挖掘农村传统建筑、农耕器具、民间技艺等资源;生态保护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把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乡村治理型通过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优势,带领贫困地区农民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旅游;创新提升型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乡村创意产品、特色民宿、科技农业等。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入选“产业融合”旅游扶贫案例——产业带动谋发展乡亲生活“好花红”

有着“中国金钱桔之乡”“好花红民歌发源地”“中华布依第一堂屋”之称的好花红村,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通过“景区带乡村”模式,设立相关岗位,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务工;拓宽就业渠道,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办农家乐、经营乡村旅游客栈;村旅游助推黔货出山,金钱桔和其他质优的农特产品已成为村民们致富的又一渠道。村内推行“三变”改革,为贫困户提供特惠贷、恒扶贷等金融政策支持,鼓励贫困户利用资金、土地等资源入股,参与旅游经营并获得分红;还依托好花红布依文化,强化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将贫困户培育成枫香染、民族服饰、特色食品等具有布依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借助《好花红调》的知名度,打造布依风情歌舞演出,用民族文化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图源景区

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彝族苗族乡舍烹村入选“产业融合”旅游扶贫案例——产业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普古乡舍烹村紧紧围绕“将生态做成产业、将产业做成生态”发展定位,制定“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布局,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平台、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变”为抓手、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的发展导向。通过“公司+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组织方式,将村民的承包土地经营权、自有资金,村集体的生态林、湿地等资源资产量化入股到公司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合作经济实体。在公司的带动下,普古娘娘山的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全域产业、全域生态、全域旅游、全域扶贫、全域治理的乡村振兴格局。

普古乡舍烹村 图摄/江海荣

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村入选“创业就业”旅游扶贫案例——引导青年回家创业实现乡村旅游脱贫

秀丽多情的文殊河畔的小河湾村,因毗邻贵安大道,迎来发展机遇,其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秉承“道法自然”的理念,不推山、不填河、不砍树,保留小河湾村的传统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将河道、绿地、广场、木栈道、沿河观光石凳等有机衔接,打造美丽乡村。小河湾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小河湾村民还乡创业,为村民提供了充裕的就近务工机会,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增加村集体的收入。

俯瞰小河湾 图摄/夏俊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侗寨村入选“文化传承”旅游扶贫案例——挖掘特色文化唱响富美赞歌

近年来,被誉为“侗乡第一寨”、“鼓楼文化艺术之乡”黎平县抢抓“高铁时代”机遇,充分发掘侗族文化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丰富旅游业态,肇兴旅游快速发展。肇兴通过“旅游+”的扶贫模式,建立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管理、分配利益链接机制,将景区的资源变成资产、村民变为股东,通过共建共管实现共享。

肇兴侗寨 图摄/王雪峰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入选“创新提升”旅游扶贫案例——创新民宿运营方式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水东乡舍”抓住关键、乘势而为打造“民宿经济”,打破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壁垒,生动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之路。通过将农户闲置房屋使用权进行依法流转,吸引城市投资,由平台公司统一打造、APP开发及经营管理,采用“三改一留”开发模式(闲置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保青山留乡愁),依托“十里画廊”的自然优势及“水东乡舍”项目发展优势,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一批有专业、有技术、有特长的高资人士成为“投资人”,项目收益后按照“622”(经营收益投资人占60%,农户占20%,平台公司占20%)模式明晰分利秩序,将投资人、农户、平台三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项目开发命运共同体。

水东乡舍·星悦田园 图摄/党云丽

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入选“创新提升”旅游扶贫案例——文化创意为引领景区带村促发展

云舍村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依托景区创建,结合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攻坚战要求,立足乡村特色,挖掘民俗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不仅实现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一,还将民俗文化、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区带村”旅游扶贫发展之路。云舍村既是对独具特色的山水文化、土家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挖掘、包装和旅游品牌的提升,又是对梵净山大旅游景区的丰富和完善。既是依托大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实践,又是立足资源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益探索。

云舍村风貌 图摄/饶娟

内容来源:众望新闻

原标题:《文化和旅游部选编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贵州6地入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