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教普及后师资不够怎么办?专家:智能助教、智能老师将上阵

澎湃新闻记者 吴玉蓉
2016-10-27 10:12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10月26日,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1500多所高校领导,300多家顶尖和创新型成长企业高管等3000多名嘉宾,立足“互联网+”,以“融通·变革”为主题,共同探寻中国高等教育前行的力量。

会上,“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怎么办”成为专家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清华大学教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驷教授认为:“我们的校园要扩张,要拆去校园围墙,不是简单的拆除,要升天,要升到云上,要做云服务。”

本次大会由教育部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学堂在线、慧科集团主办。

预计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达到50%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教育;2015年达到40%,处于大众教育饱和的阶段。根据《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预计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达到50%甚至以上,则进入普及化阶段。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会上演讲时介绍,到2030年左右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会超过60%,甚至70%。

“需要这么多吗?放眼看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是世界潮流。北美高等教育早已普及化,超过70%,东欧和前苏联国家也超过70%,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已经超过80%。”瞿振元说,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是必然的趋势。

他说,接受了高等教育,就业权等就能够更好得到实现。“有一些人围绕着就业说大学生太多了,因此上大学造成了就业难,其实不上大学也要就业,上大学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有了更强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就业。就业的问题不是大学造成的,而是人口和就业的问题。当然大学要提高质量,使受教育者更有能力去竞争就业,这是高等教育的责任。”

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怎么办?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师生比也在提升。1991年我国高校师生比在1:5,2015年这个比例在1:18。

清华大学教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驷教授认为,高等教育普及之后,仅仅是师资,高校就要面临巨大的挑战。

他说:“如果20个学生一个老师,还算好,100个学生一个老师,就不算有质量的学校。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即将到来,我们又要有教无类,又要因材施教,又要解决数量问题,又要解决质量问题,又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又要解决教育质量问题,什么样的大学能够胜任?清华大学胜任不了,把清华北大和所有的大学都加进来,我觉得都很难以胜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校园要扩张,要拆去校园围墙,不是简单的拆除,要升天,要升到云上,要做云服务。”

袁驷介绍,由清华大学发起设立的、全球第一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开设的门课是“285+57”。“285”是学堂在线自己的课程,“575”是与国际著名平台互联互通英文课程的连接。

“清华园的本科生每年招3360,4年滚动下来是4万多人,学堂在线的学生是清华园学生的400倍。这样的规模,我想是将来普及化教育的一个追求。”袁驷说,学堂在线注册学习者已达580万人。

人工智能将改变未来的教育

师资不足,人工智能也许会改变这一状况。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学堂在线董事长聂风华则认为,人工智能将改变未来的教育。

聂风华举了个例子。“有这样一位助教,一学期服务300名学生,实时答疑超过1万条,准确率达97%,他是谁呢?是Watson,它不是人,是计算机。所以当它被题名为‘杰出助教’,但它却不是人,大家都惊呆了。”

聂风华认为,人工智能助教已经有了,人工智能的老师并不遥远。

与此同时,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在会上首发覆盖硕士、本科、专科三个层次的“人工智能”综合教育解决方案。据称,“人工智能”综合教育解决方案的发布正是共享经济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体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