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盲童演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怎么做到的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6-10-29 10:1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米什玛什剧团为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孩子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

10月27日,丹麦米什玛什剧团为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孩子带来了一场特别的演出《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场演出是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中的一场。考虑到盲童学校的孩子大多数完全失明,这场与众不同的戏,与其说是表演,不如说是一次大胆的“试验”。

一场特别的演出

尽管《罗密欧与朱丽叶》问世以后有诸多的改编版本,这一部仍然独具特色。

米什玛什剧团的演员在两天前就特意来到盲童学校“踩点”,和学校交流如何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感知戏剧、欣赏表演。

由于观众都是视障群体,台上四位演员身着普通的黑色T恤和七分裤,离罗密欧朱丽叶生活的文艺复兴年代相距甚远,只有略微复杂的白色花领象征性地点了一下“褶皱领”的题中之义。舞台也可以说是毫无布置。

演员们常把戏剧背景如旁白一样直接讲出来,戏剧冲突简单粗暴的设置,让看惯了戏剧的人反而有点“不习惯”。夸张的肢体动作、杂技动作和口技表演、悲剧合唱等形式被极力放大。剧中一个硬币落地,演员也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一连串减弱的“叮咚”声。

台下更是“毫无秩序”。演出开始之后,观众席中就响起嗡嗡的讲话声,后排有很多人举起手机、iPad对准舞台。

这样的场景在一般的戏剧表演中绝不可能发生,但在这里却是必需的。盲童学校中的学生有些属于严重弱视,他们借助手机、iPad的摄像功能,可以把十几米外的舞台“拉”到面前,通过屏幕看演出。

弱视儿童借助望远镜观看演出。

而更多的孩子则完全看不清,又听不懂英文。为此,学校邀请了25名上外的学生志愿者穿插坐在孩子们中间,做他们的“眼睛”和“耳朵”。

志愿者们不仅承担翻译工作,还要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戏剧。在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阳台相会时,坐在记者前排的志愿者告诉身边的小男孩:“阳台场景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中最有名的场景之一,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她还详细地描绘了舞台上的场景:“现在有一个演员倒立着,把腿叉开,两个演员在左右两边扶着他的腿,整体形成阳台扶栏的样子。朱丽叶高举双手站在阳台上在等罗密欧。”

志愿者为盲童讲解剧情。

然而仅仅通过这样的解说,舞台上的很多肢体动作还是很难被完全“再现”。为此,剧团特意在演出后把孩子们请上舞台,做出演出中的高难度动作让他们去触摸、体会。

演员们甚至准备了一个较为简单的配合动作——两个人拉手一起后仰,曲腿坐在地上,再互相拉着恢复直立到最初状态。这个动作需要完全信任对方,相信对方会拉住自己才能成功。

志愿者为了防止孩子们出意外摔伤,一直伸手在他们背后虚扶着。但这些看不见的孩子却完全没有担忧,一个个争着去和演员“玩”游戏,场上笑成一片。

演员与盲童互动

艺术教育让盲童更自信

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负责人吕琳对这一幕深感欣慰,“把这个剧引入上海市盲童学校,就是因为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盲人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让他们自信,让他们更多地去参与。”

今年是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第一次向中小学普及。机缘巧合之下,他们请到了丹麦米什玛什剧团。

成立于2012年的米什玛什剧团最为擅长的,便是通过富有戏剧性的肢体动作来探索戏剧。此次参加演出的四名演员不仅在国际形体戏剧学校、喜剧学院接受过专业训练,而且在戏剧史、戏剧、儿童剧、写作创作、马戏、音乐、魔术等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正因如此,他们创作出了用口技和肢体来表现戏剧的独特方式。

“特殊人群之前我们一直在关注,今年我们请到了这个剧团,他们更多的是用肢体、声音来表现剧情,而且比较幽默,我们就觉得这种表现形式可以让这些视力有障碍的孩子也能欣赏和感受戏剧。” 吕琳说道。

此外,上海市盲童学校还有国内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盲人剧社——“感觉剧社”。这所成立于2002年的剧社,成员的裸眼视力均在0.2以下,有些甚至为0。

今年9月,上海国际艺术节就联系盲童学校,希望与学校合作,做一场国外名团进校园的活动。

“感觉剧社”创办者、上海市盲童学校语文老师涂传法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刚得知这个消息时非常激动,“之前我们参加上海中学生话剧节比较多,上海国际艺术节是不敢奢望的。没想到9月份时收到了艺术节的邀约,要从104所学校中选出18所进行演出,我们学校有幸入选了。”

演员示范动作

据悉,上海市盲童学校有170余名学生,从幼儿园到中小学、高中的学生均有,他们对戏剧文本的熟悉程度和外语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是第一次有国际剧团到盲童学校演出。为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学校从好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准备:语文老师给大家讲解剧本;外语老师结合原著给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还邀请了25名外语专业学生作为志愿者给同学们翻译。

涂传法说,剧社的成员对戏剧演出这种形式还算熟悉,但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没有欣赏过戏剧演出,做这么多准备,就是希望学生能感受到演出想要传达的东西。

“演出能让学生知道,名著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戏剧也不是端着在演,而是可以去亲近和感知的。对于我们剧社来说,他们的舞台调度和运用给了我们信心,因为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也比较多。有了他们的示范,相信我们可以走得更远,让剧社的戏剧类型更为丰富多元。”

戏剧帮助盲童康复和重塑

孩子们关心演出好不好玩,“感觉剧社”的成员却关注能否从演出中学到什么。

现任社长张璐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米什玛什剧团的演出运用了比较新的表演形式,“他们不怎么讲究服装,纯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所以有的地方会比较夸张。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启示。”

社员王怡菁则认为表演“非常立体”,夸张的演出形式更适合视障人群观看,“情绪很容易被他们带动,他们开心时我也非常开心,他们难过我们也跟着难过。”

有意思的是,米什玛什剧团在竭力给盲童学校的孩子带来一场他们可以“看”的演出,而“感觉剧社”却在努力让自己像正常人一样去演出。

“如果我们上台表演,观众基本看不出这是一群视力障碍的孩子在演出,因为我们能非常自如地行动。”涂传法希望,能让视障孩子用独特的方法和途径来进行不独特的表演。

中文系毕业的涂传法,在来盲童学校之前从未接触过戏剧表演。他在语文课上带着学生读书中的戏剧剧本时突发奇想,何不通过表演将剧本表现出来呢?

于是他开始组织学生们排课本剧。排练过程中他发现,孩子们的表现远远超出想象。这也引发了他的思考:能否将表演从一种教学手段变成一种对舞台表演的追求和热爱?

米什玛什剧团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

2004年,“感觉剧社”排了第一部剧《放下你的鞭子》。这场剧是货真价实的“课本剧”,其最早的版本是1930年代的抗日宣传剧。

《放下你的鞭子》参加上海市中学生戏剧比赛得了一等奖。涂传法一下子有了信心,他开始把视线转移到课本之外,排了很多经典剧,比如《雷雨》、《等待戈多》等。

在排戏的过程中他开始创作,表演的内容慢慢转向演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目前,剧社已有七八部原创作品。

“戏剧表演像一个宝藏,越往里挖越有东西。我们开始在意舞台,在意演出本身。我发现大家在一起讨论角色、进行形体训练的过程,比最后的登台演出还要有意义、有价值,所以我们慢慢从戏剧表演走向戏剧教育,再走上戏剧康复。”

“感觉剧社”目前有50余名学生,其中只有20余人是在校生。其他30多人虽然已经毕业离校,却依然把剧社当成家一样常回来看看,每年还要参加剧社的“大典”。

“感觉剧社”前社长莫易钦这次也回来看了表演,剧社对他而言更像是人生的转折点。涂传法说:“他原本读的是推拿专业,但出于对戏剧的热爱,选择戏剧表演专业继续深造,最近还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的面试。”

现任社长张璐杰初中时因病视神经受损转到盲童学校,刚来时心理落差很大。后来,他在剧团中发现了自己的定位,更能接受世界、接受自己了。

“我们排了一部剧叫《生命之光》,讲历史上那些盲人的故事。从故事中我感受到,虽然我们有视力上的障碍,但除了这个不同,我们和其他人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去做并且比别人做得更好,剧社也一直在给我力量。”张璐杰感慨,正是剧社,给了他自我重塑的希望和动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