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昆曲《望乡》:极简之美

翁敏华
2016-10-29 16:0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本文图片均为张欢拍摄

日前,看了王悦阳改编、俞鳗文导演的小剧场昆曲《望乡》。《望乡》原为宋元南戏《牧羊记》中的一折,现在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即把原剧最精彩的部分展现了出来,令观众一饱眼福。

如果说近年来的舞台呈现多是“视觉盛宴”,那么昆曲《望乡》可谓“视觉轻食”。这些年来,本人很少看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吃不消“盛宴”,消化不了。反倒是三四味可口的小菜,少盐不油,味正汁浓,清清爽爽,吃了倒觉得胃中舒坦。

《望乡》剧照,翁佳慧饰李陵,袁国良饰苏武。

说《望乡》是极简主义,首先是因为剧情十分简练。听苏武、李陵二人曲白相间,友情里伴着分歧,抒情里伴着争辩,两见两离,两种人生抉择、两种世界观一直在碰撞,火花四溅。

不是简单化脸谱化地将其一个划分为“英雄”一个划分为“汉奸”了事,而是细腻地描摹了两种选择背后厚重的因缘以及诸多的身不得已。

王悦阳说:“国人同情了李陵数千年,《牧羊记》便是同情的产物。”这说明了国人内心情怀的丰富曲折,对作为“人”的李陵与作为一军首领的李陵,是区别对待的。

《望乡》剧照

西方有些国家规定:子弹打光了、找不到战友了的情况下,可以“投降”。我国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老百姓心中自有类似的一杆秤。

苏武不吃番食,餐雪啮毡十九年,有人不明白,说这怎么活得下来?其实这是一种寓意,不必拘泥。这其实是苏武 “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意思,即“不吃皇粮”。

苏武或许也开垦了他的“南泥湾”?很有可能。

《望乡》剧照

《望乡》的音乐曲唱,极为纯净。《牧羊记》诞生于元代,元代是一人主唱的北杂剧的黄金时代。《牧羊记》是南曲戏文,不过也受到了同时代北杂剧音乐体制的影响。

《望乡》剧照

《望乡》是两人主唱,苏、李两人时而委婉时而激昂地唱。只要演员的嗓子足够好听,剧作的乐歌足够好听,对唱、独唱、帮唱、合唱,这样的听觉“拼盘”会很受欢迎。

翁佳慧、袁国良就是两位嗓音一等一的好演员,一个脆亮,一个高亢,一个真假嗓迂回自如,一个高低音游刃有余,是“轻食”,却不寡淡。

这就像是端给你两味极有特色的精品,够你回味几天几夜的。远远好过十几味、几十味佳肴轮番轰炸,到后来麻木了,味蕾给破坏了,连吃的是什么都记不住了。

《望乡》剧照

《望乡》的舞美亦极为简洁,背景中只有三只飞雁,舞台上只有两把椅子。

若说有什么变化,那也只有后来背景上又添的一抹光亮,写意地勾勒出“鸿雁向南飞”的景色,还有“李陵碰碑”瞬间,底幕上飞窜而出的一片鲜红。

四个龙套,不化妆,无头套,身着黑布长衫,却功能多多:或千军万马,或部下仆从,检场的也是他们,反正除了苏武、李陵,剩下的活都是他们干了。偶有伴唱帮腔,烘托气氛。素面出场,一点不抢戏,无论画面、音声,都只突出苏、李二位。

这样一来,把我向来厌嫌的戏曲集体场面过于让人眼花缭乱的缺点,一并克服了。

《望乡》剧照

《望乡》的舞台营造了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品格,美得让人觉得,可以对“三突出”做出一种新的阐释。

从今往后, “龙套”之谓更贴切了:“套”在黑长衫里,“龙”贯而出。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