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调查解释“福岛事故有中国人抢盐”: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不高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16-10-31 18:53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10月31日,中国首份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发布,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103人中,仅有8.41%具备环境与健康素养。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普遍较低,这加大了社会治理成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主任朱忠军举例说,日本福岛核事件后中国部分城市发生了抢盐风波,“大家关注到了辐射带来的环境问题,但是在什么样的暴露条件下会发生人体健康危害,大家了解的还不够,所以产生谣言,造成社会治理成本的增加。”

国人多数缺少基本的环境与健康知识

环保部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建生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介绍,上述调查报告“是我国首次进行的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在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域、城乡、男女、不同年龄段等关注内容后,调查选择了北京、湖北、甘肃三个省(市)作为取样点,调查结果将为今后开展相关重大调查和摸底提供经验。”

根据环保部环境与健康工作安排,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从北京、湖北、甘肃三省(市)选取15-69岁常住居民3128人开展了环境与健康素养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每100个15-69岁的居民中仅有不足9人具备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中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20.11%、5.85%和24.27%,基本知识分类素养水平低是导致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随城乡、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而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差异。农村、低学历、高年龄段人群素养水平整体较低,即便是素养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高学历、低年龄段居民,其基本知识分类素养也是明显短板。

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低下会加大社会治理成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主任朱忠军举例说,日本福岛核事件后中国部分城市发生了抢盐风波,“大家关注到了辐射带来的环境问题,但是在什么样的暴露条件下会发生人体健康危害,大家了解的还不够,所以产生谣言,造成社会治理成本的增加。”

环境风险交流障碍或造成邻避现象

报告指出,中国居民高度关注环境与健康问题并具有强烈的风险感知,但局限于表面认知,知识储备、理性认识不足,不利于个体保护环境、维护健康行为的养成,既增加个体健康风险进而加重社会疾病负担,也妨碍风险交流。

王建生告诉澎湃新闻,日常生活中,居民对环境与健康领域其实非常关注,PX项目、垃圾焚烧厂等还引发过邻避运动。

“风险沟通与交流是政府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政府不了解现在公民的基本素养薄弱环节在什么地方,没有底,就不知道如何沟通,这样会影响到我们的风险交流。”王建生说。

王建生认为,如果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较低,还会影响风险交流的效果。

“我们认为,零风险其实是不存在的,但如果公众的环境与健康素养非常低的话,就无法理解这个问题。比如他们在如何看待建设核电站的问题上很难听进去专业的分析。”王建生说。

王建生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这次调查报告结果及时做相应的补救:将整体提升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纳入环境保护重要议事工程,把监测和评估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作为“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一项常规工作,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素养提升目标和提升措施。

根据环保部2013年9月发布的《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中的定义,环境与健康素养是指人获取并理解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掌握正确的理念是提升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基础,把握安全、凤险、暴露等基本概念是理解、判断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前提,养成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具备相关技能是环境与健康素养的重要体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