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文保基金会启动首个海外项目,将修缮英国北洋水师水兵墓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宇 发自北京
2016-11-03 17:0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11月3日上午,“更多参与,更好保护——首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之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理事长励小捷作主旨演讲。澎湃新闻记者 康宇 图

北洋水师在英国的水兵墓,将获得修缮。

今年5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曾报道,据一名留学英国的摄影系博士生反映,英国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地里的3座清朝北洋水师水兵墓碑倒塌。

该墓地共有5座水兵墓,墓主皆为光绪年间北洋水师的水兵,当时为了接回清政府购买的军舰赴英,但因水土不服,客死他乡,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对墓碑被毁一事,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工作人员当时表示,会及时向上反映此事,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处理。

时隔半年,修缮英国北洋水师水兵墓一事有了最新进展。11月3日上午,在“更多参与,更好保护——首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论坛”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透露,英国纽卡斯尔市的华人组织主动提出,要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搞募捐修缮墓地。

英国北洋水师水兵墓。网络资料

澎湃新闻了解到,这将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启动的首个海外文物修缮项目。此举也获得了英国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同意。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教部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透露,目前,这一项目还在稳步推进,有新的进展,会及时对外发布消息。

5名水兵赴英接收军舰时病故

在英国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地里,共有5名北洋水师水兵埋骨于此,他们已经在那片距祖国7000多公里的异国他乡长眠了120多年。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这5位中国人是1888年(光绪十四年)成立的北洋水师成员。1880年到1888年,北洋水师筹备期曾从位于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船厂购买了4艘巡洋舰,分别是第一批的超勇舰、扬威舰和第二批的致远舰、靖远舰。

为了接取军舰,当时的清政府派遣了一批官兵前往英国。但在那个年代,水土不服是常事,有时甚至可以致命。在赴英的接舰官兵中,先后有5人病故于纽卡斯尔,分别是第一批接舰人员中的袁培福、顾世忠,第二批接舰人员中的陈受福、陈成魁和连金源。他们病逝后都被安葬在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地里。

2016年5月7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博士生小牟,打算前往位于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地拍摄,并祭奠一下园中的5座北洋水师水兵墓。他在墓地现场看到,这5座墓碑断裂、风化、倒塌,景象残破凋零。小牟感到无奈和悲凉。这之后,小牟联系了媒体,希望此事能引起祖国的关注,尽快获得解决。

“一种血脉相连的东西”

励小捷认为,这件事说明“文物遗存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让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个人,找到一种血脉相连的东西,一种归属感、认同感乃至自豪感。这种情感当然与接受教育与学习有关,但是它不是外在的、强加的,而是生发于内心的自我需求”。

励小捷在上述“更多参与,更好保护——首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指出,社会参与文物保护,作为社会力量也就是政府之外的群众、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并不单纯是一个被需求的客体,而是要积极参与的主体,参与者觉得他不只是付出而且还有获得,不只觉得是乐善好施而且觉得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共有150余位参与文物保护的社会各界代表参加这次论坛。他们中既有各地各级各类公益性基金会的代表,也有各地民间社会组织的代表,还有全国性社会团体代表,同时也有高校、研究机构相关方面专家、学者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

论坛围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政策和机制、法制保障,以及社会组织在参与文物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与探索四个主题进行。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上述论坛致辞时表示,国家文物局始终把社会力量参与置于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社会力量看作文物保护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文物保护也需要更多、更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