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3省检察机关一年多提起42件公益诉讼,委员建议加大力度

澎湃新闻记者 邢丙银
2016-11-06 22:43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11月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最高检关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情况的中期报告》,有的委员建议检察机关加大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力度,有的委员建议将海洋污染、劳资纠纷等纳入公益诉讼监督范围。

委员建议加大提起公益诉讼案件力度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决定,授权最高检在北京等13个省区市开展为期两年的提起公益诉讼试点。

2016年11月5日上午,最高检检察长曹建明作了该试点工作情况的中期报告。他透露,截至今年9月,各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共在履职中发现公益案件线索2982件,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710件,其中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668件、提起诉讼案件42件。

“这么大的国家,一年多的时间只提起42件公益诉讼案件,说的严重点,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在分组审议中,沈春耀委员说,在实现和保障社会各方面的诉求方面,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授权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是希望建立一种新的实现和保障权利的机制、渠道,因此应加大试点推进的力度。

云峰委员也表示,公益诉讼试点虽然不能以案件数量为标准,但是没有一定数量样本的支撑,典型性、代表性就不够,只有办理一定的公益诉讼案件,才能不断深化对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制度的规律性认识,才能检验这一制度是否合理,并对制度完善和全面推行提供客观全面的实践依据。

云峰建议加大办案力度,推动试点地区办理公益案件工作,尤其是公益诉讼的提起工作,切实推动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乌日图委员认为,公益诉讼案件提起少的原因是面对这一新生事物,诉讼主体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支撑,有关的诉讼规则、配套制度不健全,如受案范围、程序规则、举证责任、费用承担、赔偿标准等,使得公益诉讼进展缓慢。

他说,不仅试点地区公益诉讼案件少,其他公益诉讼,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两年来,全国开展消费公益诉讼的仅有一例。因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制定与公益诉讼相配套的规章制度。

委员建议将海洋污染纳入公益诉讼

根据试点方案,公益诉讼主要涉及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权出让等领域,不过,在分组审议时,多位委员建议扩大公益诉讼的受案领域。

万鄂湘副委员长建议将海洋污染方面的民事、行政案件纳入公益诉讼。他说,海洋环境保护法中民事公益诉讼权只授予了国家海洋局,这个权力都没有给社会组织,检察机关的介入能够督促国家海洋局对某些污染海洋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会有非常重要的监督意义。

罗亮权委员来自贵州,曾任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而黔东南州是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工作的试点之一。

不过试点未明确传统村落、民俗文化村寨是否纳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范围。

罗亮权认为,传统村落、民俗文化村寨是融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传统村落、民俗文化村寨也是我们最大的社会公众利益之一。因此,他建议将传统村落的保护纳入公益诉讼范围。

在分组审议时,郑功成委员则建议研究一下劳资关系。“有没有可能通过公益诉讼的方式,把这些上访、群体性事件引到司法途径上来解决,这样会增加社会的理性,减少对抗性的矛盾,维护权益受损者的利益。”郑功成说,尽可能减少乃至杜绝群体性的维权方式,就要充分发挥司法系统的公正性、权威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