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交通大整治后事故降1/4:见到违法都查,军用技术上阵

澎湃新闻记者 邢丙银
2016-11-07 20:26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2016年3月25日,一场“最严标准”、“最严执法”、“最严管理”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在上海拉开序幕。  东方IC 资料图

430余万辆机动车、650余万注册机动车驾驶员、近1000万辆非机动车……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如何解决这一连串数字背后的交通问题?

继创新社会治理,在今年“禁烟”大考中取得“外环内烟花爆竹基本‘零燃放’,外环外燃放明显减少”成绩后,上海将这一创新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经验,运用到整治交通违法行为。

2016年3月25日,一场“最严标准”、“最严执法”、“最严管理”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在上海拉开序幕。

上海市公安局日前透露,工作开展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27%、13.62%、46.69%,其中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超速行驶引发的事故数分别下降70.73%、65.08%。

上海市交通委作出的一份综合评估称,市区主干高架路、核心商圈拥堵时间日均减少1小时以上,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普遍提速1倍以上。而上海市统计局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9成受访市民认为交通违法明显少了,对整治成效表示满意。

“只要眼睛能见到的违法行为都要查”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从表面看是由于交通秩序混乱而致,但根本原因是交通违法行为多发易发。这是上海市公安局经过实地调研及分析大量数据后得出的结论。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说,他们转变理念,从“维护秩序”到“整治违法”,扭住“整治交通违法行为”这个牛鼻子,以查处违法来立法律规矩。

4月5日,在大整治第12天,上海市公安局在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份36人的大名单,这些人员均涉道路交通严重违法犯罪,被依法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4月17日,上海市公安局再公布53辆百起以上动态交通未处理车辆,敦促违法人员主动接受处罚,震慑企图逃避处罚的“违法大户”。

随着大整治推进,上海市公安机关对整治的内在规律有了更深刻认识后,重新调整定位,提出对违法行为“全覆盖”、“零容忍”,“只要眼睛能见到的违法行为都要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早在2007年,上海市就作出规定:外环线内区域全天禁止鸣号。但大多数驾驶员不自觉,使禁鸣号成为一纸空文,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一堵车就按喇叭。

“这看上去是小事,其实是大事,如果把查处闯红灯作为工作基准,那么,对乱鸣号、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等小的违法行为就产生不了震慑作用。”邢培毅说,反之,若将这些最难管的小违法都管住了,大的违法行为才不敢做,上海的交通才能管好,管出成效。

勤务机制改革助力大整治常态长效

10月11日早高峰期间,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上的车辆排起了队,一辆小轿车跨越单黄线借道超车,逆向行驶,被路口的治安摄像头拍到了。而在此时,四川北路派出所指挥室,民警根据视频截图,即采集了该车的违法行驶证据,并开具罚款200元、记3分的处罚通知。

这是“队所联勤”机制运行的案例之一。在大整治期间,上海市公安局打破各警种之间的界限,授权多警种参与交通执法。而在以往,此类职权掌握在交警手中。

如黄浦区公安分局在上海市率先授权470名派出所专职巡警,对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进行现场执法,并逐步将授权范围扩大至乱鸣号、乱变道、逆向行驶等5类违法行为。

“这一举措能实现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全覆盖。” 在天平派出所指挥室,徐汇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政委黄卫文现场讲解道,通过治安摄像头,指挥室的民警若发现有交通违法行为,可电话通知事发点周边的交警去处理,若交警距离较远,巡逻民警也可赶去处置,先固定证据,待交警来再作进一步处理。

大整治期间,上海多家单位也参与其中,上海市公安局协调市教委、卫生等部门和各区党委、政府,组织300多家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开放共享内部停车位,向社会提供停车泊位2.5万余个。

以曾是拥堵“重灾区”的中山医院为例,经辖区派出所沟通协调,周围居民小区开放白天空闲车位,停放医院工作人员的车辆,而医院的停车位则全部提供给患者及家属,再辅以周边道路整治,如今医院门口的交通状况已得到极大改观。

大整治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监督。2016年5月,上海市公安局开通了“交通违法视频举报平台”,市民在遇到此类违法行为时,拍摄能看清车牌及违法行为的视频后,在72小时内上传至平台,经工作人员核实后,这些举报都有可能成为处罚线索。

“自大整治以来,截至目前,上万名市民群众举报了28000余条交通违法信息,有7000余条经核实后被采纳。”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科技处处长桑志刚透露,目前“上海交警”APP正在测试,预计11月上线,届时公众可通过APP举报交通违法行为。

道路上违法鸣号也将有迹可循

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就像一场战役,一开始是打出了声势,但有限的警力如何去应对量大面广的违法行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的精准度?

科技创新起到了一两拨千斤的作用。大整治以来,上海已建成使用5400余套“电子警察”设备,预计2017年将建成使用1.8万台。

与过去不同,这些设备除抓拍闯红灯、违法变道外,还可以抓拍逆向行驶、违法占用公交专用道、闯禁令等违法行为。此外,在抓拍车牌号的同时,还可抓拍驾驶人的人脸图像及车辆外观轮廓。

这一转变会带来哪些成效?桑志刚说,通过视频图像分析、以图搜图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对海量抓拍“车头”的照片可进行二次筛选,一些涉嫌套牌车会被鉴别出来,不系安全带、打手机等违法行为也会被有效固定下来。

假若你在上海市内道路口违法鸣号,附近LED电子警示屏上会立即显示出你的车辆号牌。这是“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的真实应用。

桑志刚说,该系统的原理是利用基于军用技术中定位狙击手位置的声纳监测手段,对一定区域内机动车违法鸣号行为进行实时采集。

今年8月下旬,该系统在上海市延安中路近华山路附近路段试点安装建设。据统计,9月21日至11月4日共捕获到违法鸣号行为2980起,平均每天约66起。“该系统尚处于试运行,下一步在技术不断优化完善后,视情扩大试用范围。”桑志刚透露。

利用大数据对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行为进行分析,也是科技创新在上海交通大整治运用之一。

桑志刚介绍,这一系统通过“失格”驾驶员名单,关联其名下机动车在“失格”期间的道口及卡口的过车信息,再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将驾驶员档案照片和卡口内驾驶员照片分析比对,确定其是否存在“失格”驾车嫌疑。

截至11月5日,已有198名驾驶员被民警查获,其中159名因超分后仍然驾车被扣证,31名因在“暂扣”、“注销”、“吊销”后仍驾车被行拘,8名“毒驾”人员因涉毒无证驾驶被强制戒毒、行拘或移交相关部门作进一步处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