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故宫大高玄殿正殿宝匣“归安”,一期修缮工程年底前完成

蒲长廷/法制晚报
2016-11-08 15:5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今天下午,故宫博物院举行大高玄殿正殿宝匣的归安仪式。现场,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发布了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项目的最新阶段性成果。

大高玄殿始坐落于神武门外、毗邻紫禁城西北角,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由于历史原因,大高玄殿数次遭受磨难,破坏严重,险情频发,2010年才在各方的呼吁和努力下下正式回交故宫,并开始全面的勘察调研、规划设计、修缮保护和研究工作,本次修缮工程于2015年4月2日正式开工,至今年底,第一期工程(文物建筑本体的修缮) 将会顺利完工。

在大高玄殿正殿宝匣归安仪式上,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将施工前拆卸下的宝匣小心翼翼地重新安放到大殿正脊正中的脊筒中,并完成正脊合龙。此前在勘察修缮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高玄殿正殿的宝匣保存完好,基于文物保护要求,未进行不必要的开启工作。根据既往经验及研究发现,一般宝匣内会存放有五金元宝、五色宝石、五经、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等物品,反映出古人趋利避害的一种心理。故宫博物院坚持传统,仍将原有宝匣原封不动地恢复原位。

工匠精神、考古方法、科研态度融入古建项目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现场详细介绍了大高玄殿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阐明了故宫博物院对于大高玄殿修缮保护工程的定位,即研究性修缮保护试点工程,并介绍了故宫博物院为思考如何定义、设计研究性修缮保护工程作出的工作和努力,同时强调研究性修缮保护工程对故宫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位于北京市北海公园东侧的大高玄殿古建群,老北京人俗称它“三座门”,是全国仅存的明清两朝的皇家道观,至今已460年历史。

单霁翔院长介绍到,在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的试点工作中,故宫博物院创新的引入了考古学手段和理念作为突破口,首次将建筑考古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大高玄殿的修缮保护中,使保护修缮工作更加细致、缜密。将由于不同时期的修缮和改动,视为层层叠压或打破的“考古地层”,对上面所有的信息按照不同层次、叠压打破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提取,以获取其不同时期营建、修缮所留下来的历史信息和做法工艺,最大限度保存建筑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故宫团队不仅运用了考古的理念和方法,同时首次联合故宫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第一次走上屋顶布置探沟、进行“考古勘探”。在建筑考古中发现的各类重要遗物,按照考古学的方法进行编号、记录、绘图与保存;对各种建筑材料,同样进行了考古学分类与详细的信息记录。不仅对木构件进行了非常详细测绘、信息记录,对于易被频繁修缮的木基层、灰泥等部位及瓦件、砖瓦铭、大木记号等也做了非常细致的历史信息记录,做到了最大化、最真实的全面记录信息,取得了一系列以往修缮中没有的重要历史和修缮信息成果,做好了扎实的研究基础工作。

除此之外,故宫博物院对大高玄殿展开多学科、多专业、多手段的联合研究,并紧密贯穿整个修缮过程始终。其中联合院外20多家科研机构、院校对大高玄殿的传统工艺、材料进行十余项的科学勘察、记录、实验、分析与研究,包括硅酸盐、石材、木材、彩画、金属构件、纸张等,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测量等高新数字化技术手段完整获取大高玄殿原状、残损及变形数据信息。

单霁翔院长强调,大高玄殿的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仅是服务于后期研究,更是直接服务于修缮保护过程中。大高玄殿的研究为修缮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方案依据,各种修缮方案的制定、实施均以研究成果为先导,在传承传统工艺的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案进行信息诠释、解读并记录,并在本次工作中对匠人的信息进行了口述史的整理和记录,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最后单霁翔院长还介绍了大高玄殿修缮保护工作中的基础资料整理及对今后地下考古的工作规划。在基于已经完成的东、西值房遗址的考古收获上,下一步将紧跟工程进度对院落地面、原有建筑和重要地层位置进行重点考古勘察、钻探和发掘工作。这不仅为后期的修缮、保护、复建规划提供考古资料依据,对探索大高玄殿始建时期的基础情况及始建之前的地层情况,并保证后期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修缮保护后的大高玄殿古建筑群,将以教育培训为核心,整合故宫学院、故宫培训学校教育资源,形成故宫品牌教育培训基地,迁入故宫数字馆,使公众更科学舒适的体验文化空间与数字技术共同创造的文化震撼,同时利用科技手段配合教学,服务培训。同时兼顾小规模文物展览使用功能。

(原题为《故宫大高玄殿正殿宝匣“归安” 年底前建筑完成修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