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交通大整治道路秩序改观,央媒解读交警的那些“小发明”

张洋/人民日报
2016-11-09 11:0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上班堵,下班也堵;平时出门办事堵,假日出游还是堵……很多大城市的车流犹如蜗行牛步一般,让人叫苦不迭。到了晚上,道路上的红色刹车灯连绵不断,比路灯还要密集。人们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大城市的道路拥堵,还有救吗?”如何从根本上缓解交通压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我们通过解剖地方治理拥堵的创新实践,对话相关专家学者,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帮助政府部门出谋划策。

人民日报11月9日消息,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拥有430余万辆机动车、650余万驾驶人、近1000万辆非机动车。想象中,“堵”应该是这个城市的常态。但令记者没想到的是,近日的一个晚高峰期间,驱车行驶在上海的马路上,不仅没有“寸步难行”,反而可以保持一定速度,“比起过去,上海交通变了样,好多了!”许多市民告诉记者。据了解,上海市自今年3月开展交通大整治以来,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观。据上海市交通委综合评估,市区主干高架路、核心商圈拥堵时间日均减少1小时以上,高峰时间公交专用道普遍提速1倍以上。

紧抓交通违法整治,立足道路挖掘潜力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今的城市道路上都有标志标线、人行道、红绿灯等,它们是司机驾驶的指引,是交通秩序的保障。但是在很多地方,随意变道、乱停车、闯红灯等仍然屡见不鲜,一个“自私的、不守规矩的冲动”往往就会造成一场交通意外、一个大面积拥堵。“我们深入调研分析发现,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这一表象多是因为交通秩序混乱,而在后者的各种成因中,交通违法行为占30%以上。”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说。

上海市紧紧抓住“整治交通违法”这个“牛鼻子”,立足道路交通自身的改善,挖掘车辆通行的潜力。据了解,上海在市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划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立一个交警大队,对应若干街道和派出所,目前共整合形成了84个责任区大队,细化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片区、每一个民警。

“交警不再仅仅是站在路口指挥交通,还要在一定区域内流动起来,只要是看得见的违法,都要管都要罚。”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副局长何鹤说,“我们还推行队所联勤制度,协调派出所民警参与交通执法管理。后者依据执法授权承担部分交通违法查处、视频取证移交及非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等职责。”

针对违法停车,完善禁停标线,出动吊车直接拖离;针对违法变道,加装电子警察,设置警示牌曝光……半年多时间,上海市坚持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连乱鸣号、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等原来见怪不怪、取证困难的“小违法”也得到了有力查处。“依法不严管,管了也没用。鸣号、不系安全带等看似小事,其实是大事,如果把这些难管的小事都管住了,大的违法行为才不敢做。我们还注意到严管不依法、会有后遗症,明确要求交警执法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上海市徐汇区交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余璐说。

大整治开展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27%、13.62%、46.69%,其中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超速行驶引发的事故数分别下降70.23%、65.08%。为了进一步确保道路交通的平安有序,上海市人大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交通违法信息关联个人征信应用、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与居住证办理挂钩等一批“重磅”措施有望出台。

强化科技创新,向交管精细化要动力

如今,“路面警力多了”是上海市民的共同感受,但这会不会只是一阵风?能不能做到精准治理、无一纰漏?上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白少康表示,“交通大整治没有时间界限,要坚持不懈”,同时向科技借力是此项工作的另一重要思路。

马路上车流滚滚,一声刺耳喇叭响起,原先根本无法认定是哪辆车发出的。如今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已被警方征服。记者站在某个路口看到,附近的电子屏上不时显示违法鸣号车辆的号牌,执勤交警手机上同步收到4组照片:鸣号车辆的具体位置、喇叭声源模拟图、车辆近景和车牌特写。

这略显科幻的场景是上海市公安局开发的“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的实际应用,基于定位狙击手位置的声呐监测手段,对一定区域内机动车违法鸣号行为实时采集。借助这一“神器”,大整治开始仅半个月就成功查处违法鸣号近3000起。

在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办公室,科技处处长桑志刚饶有兴趣地介绍了不少“小发明”

——创新升级“电子警察”功能,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分析、以图搜图等技术,捕捉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目前全市已建成使用5400余套,明年将达到1.8万套。“以往电子警察抓拍违法行为,几天后才会告知违法者。如今为了避免违法者在同一地方反复违法,同时对其产生即时警示作用,我们开通使用了交通违法即时告知短信平台,违法者2—3分钟内即可接到告知短信。”

——深挖大数据运用,通过拥堵预警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对交通拥堵、违法行为等进行预警,实现警力科学配置。“我们还开发了针对暂扣、注销、吊销乃至毒驾的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发现可疑车辆、司机后,只要通过该系统进行人、车、证的快速关联、比对分析,就可判断是否是失格驾驶人。一经查实,立即通知就近交警采取监管措施,截至目前已查获失格驾驶人146人。”

科技运用越充分,管理精细化程度越高。在上海市静安分局的大数据平台上,每个车辆都会紧跟着一个动态框,一旦发生违法行为,框的颜色就会根据违法类型立即发生变化。“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抓拍系统,通过视频智能化建模,自动识别记录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在全区21个路口推广,共抓拍各类机动车交通违法13.4万余起,至今未发生一起投诉。”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李健处长说。

共建共治,形成营造畅通交通环境的合力

行驶在上海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能看见很多违法曝光牌,还能看到很多高架桥护栏上悬挂有电子显示栏,上面既有交通安全标语,也有实时天气、路况和附近可停车情况等。上海市正在抓住道路环境的每个细节,实现交管服务的最大化覆盖,努力让市民享有一个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实践证明,交通大整治不能是交警的单打独斗,必须遵循共建共治原则。”据上海市整治办副主任张玉学介绍,针对道路交通的“先天不足”,公安交管会同交通、城建等部门大力推进交通基础智能化、系统化建设,新增单向通行道路45条,优化调整拥堵路段交通信号配比,更新完善全市范围的交通标志标线……

其中,针对停车难及其造成的交通拥堵,上海市教育、卫生等部门组织300余家学校、医院等开放内部停车资源,向社会提供停车位2.5万余个。“过去,瑞金医院门口一直是拥堵的重灾区。如今在辖区派出所的协调下,周围居民小区开放白天空闲车位,停放医院工作人员的车辆,医院停车位全部提供给患者及家属,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黄浦分局交警支队民警陈杰主说。

对于交通秩序的“后天破坏”,上海市着力从群防群治寻求突破。“请依次填写姓名、性别、联系方式,并上传小于100M的拍摄视频。”上海市交警总队工作人员介绍交通违法视频举报平台,操作非常简单。据了解,自今年5月以来,群众共举报28000余条交通违法信息。

“群众举报也是普法守法的过程,有利于共同营造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据桑志刚介绍,下一步,集成违法举报等多项功能的“上海交警”APP也会上线。

(原题为《上海这样治理“拥堵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