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丨早教低龄化可取吗?金星明:婴幼儿别过早背负学业压力

澎湃新闻记者 罗燕倩
2016-11-10 19:54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孩子到底要谁带?餐桌上要不要讲规矩?早教有没有必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科学育儿不妨听儿童专家的意见。从医40多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与行为儿科主任金星明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从早期设立学习困难门诊和行为问题门诊,到正式在中国建立儿童发育行为专业,她建立了语言障碍、发育障碍等评估,率先在多动症的治疗上提出注重父母培训和医教结合。

正是有这样一颗童心,激励着金星明不断创新,在常人已经退休的年龄又辟新径,率先在国内开展语言障碍的研究,建立国内语言发育筛查本土化量表,确定我国儿童最早出现的50个词,并应用于临床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评估和治疗。

澎湃新闻:早教、才艺培训正在向越来越低龄的趋势发展,这种做法正确吗?

金星明:0-3岁是学习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宝宝生来具备学习的欲望和潜能,全面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远比单纯智商的培养更重要。父母们不想错过脑部发育的关键期,但绝非让婴幼儿过早地背负学业负担,在孩子头1000天积极推动其四维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必须在此期间打好抵抗力的基础,这样才能有利于宝宝全面发展。

宝宝的学习能力分为“观察力”、“思考力”、“活动力”和“抵抗力”四大关键维度。宝宝主动地去看、接触世界,然后由观察产生兴趣,展开思索,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学习。同时,通过肢体动作,进行互动与表达。在宝宝0-3岁,积极推动其四维学习能力的发展,将为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学吃、学睡、学看、学听、学动、学说、学排便、学交流共同构成了宝宝学习体验的八大方面。父母需要采取科学的理念和方法予以引导,安排更多的时间和宝宝相处,而不是完全依赖于隔代照看。被爱及自身价值被认可,安全感,处于充满语言、游戏、书籍、音乐的环境等,均是发掘宝宝学习潜能的基本要素。

这一连贯的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宝宝拥有良好的抵抗力。细微的季节变化、略微频繁的外出走动,都会让敏感的宝宝瞬间受到病菌的侵袭。

首先要有合理的母乳喂养;其次,必须改变观念,不要滥用抗生素;第三,用均衡的营养来滋补免疫细胞。例如,多给宝宝喂食水果、蔬菜类食物,胡萝卜、橘子、草莓等果蔬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此外,充足的睡眠也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还有就是安全的、避免污染的环境。免疫接种、适当的体育锻炼等等也是保证宝宝免疫力的方法。

澎湃新闻: 有人觉得不容易生病的宝宝抵抗力一定很好,是这样吗?

金星明:不完全正确。判断一个宝宝的健康要全方面考虑,是否容易生病只是其中标准之一,另外,还包括宝宝的精神状况、身体发育状况、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育状况等等。很多宝宝,尤其是3岁以内的,当他的抵抗力较弱时,不一定表现出生病,但很可能他会表现出不爱吃饭、不爱活动等等。抵抗力是健康的基础,也是宝宝成长的基石。

澎湃新闻:儿童多动症究竟需要治疗吗?

金星明:很多人把多动症定义为“坏习惯”而不是疾病,它的危害和影响到底有多大,多数人也不甚明了。其实,多动症跟其他疾病一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疾病,需要治疗。多动症不是简单的“多动”,它是影响整个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疾病。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在3岁左右就会出现异常行为,但是一般到学龄期才能被识别出来。多动症在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小的时候可能以多动、喜欢钻桌子等行为为主要表现,如果不治疗的话,到了学龄、青少年,甚至到了成年,就会出现学习问题、控制问题、社会问题,甚至职业困难、物质滥用这些问题。

多动症治疗和不治疗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治好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但是如果处理不好,患者发生车祸、自行车事故、急诊就诊、摔伤、跟他人争斗等各种事情都会出现。大量的研究表明,多动症患儿自行车事故较正常人多50%,急诊就诊比正常人多33%,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正常人高两到四倍,而且学业、就业都会失败。半数左右不能够正常上学,最后被开除,还有35%左右退学;严重者还会对从业、家庭、社会造成影响。

澎湃新闻:现在很多孩子偏食、挑食,一碗饭喂半个小时更是家常便饭,家长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金星明:要使儿童吃得身体壮实、头脑聪明是有讲究的,绝对不是随心所欲地吃,而是要做一定规矩。近三年,国际上已经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在食物如此丰富的环境中,父母竟然在养育儿童中面临各种“吃”的问题。

据国际上的调查研究,儿童吃的问题发生率高达40%~60%,上海曾经在2008年对1244名儿童作了调查,父母报告1-6岁儿童吃的问题发生率为39.7%,基本上与国际上报告的结果相近,这一问题确实堪忧。

儿童“吃”的问题表现多种多样,大概有这样一些现象:吃饭不固定地点,到处乱跑;看电视、玩玩具、听故事;饭含在嘴里不下咽;吃饭时间超过半小时;挑三拣四仅仅吃有限的几种食物;对食物不感兴趣;爱喝奶或稀软的食物,对质地硬的食物易引起恶心呕吐;喜欢吃零食,不好好吃饭菜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尤其易发生在比较溺爱孩子的家庭中。

吃得少、吃得细、吃得慢等都会影响儿童的体重、身高和大脑的功能。当然,“吃”对儿童健康促进的影响,有些方面是可以补偿的,如经过干预后体重会明显增加,营养不良可得到纠正,贫血能够消失,但是,有些方面却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例如儿童第一年的身高平均增加25厘米,是人生中增长最快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如果因为吃得少而使生长减缓,即使第二三年吃得再多,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生长速度,而是不长高却长胖。又如贫血对儿童的智力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这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已屡有报道。

症状轻者还可造成微量营养素如钙、锌、铁、碘等及维生素A、B、C、D、E等的不足,但临床上表现并不十分明显,如食欲差,对食物不感兴趣,时有舌炎、口角炎,精力不足等,常常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发现,如果父母不察觉,儿童将始终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况。

吃要从小做规矩,因为吃不仅为了儿童的健康,同时也培养了儿童的基本礼仪。吃的一般规矩大致如下:每餐30分钟以内,不拖延时间;进食不分心,不许看电视、讲故事、玩玩具等;固定地点进食,不追逐喂饭;鼓励自己动手,不能老是父母喂饭;食谱多样化,不挑不拣;按时进食,不在餐前吃过多零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