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媒体助攻特朗普胜选总统:沉默的大多数如何“忽悠”民调?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梁亚滨
2016-11-14 12:36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当希拉里试图携民调一路高歌时,却受到开票结果的无情打击。选民用选票狠狠地教训了建制派和主流媒体的傲慢。

11月8日美国第58届总统选举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而且最终结果也震惊了整个世界,开始一再不被看好的共和党参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居然从开票的开始就一路领先,尽管在一些关键的摇摆州出现长时间的胶着状态,但最终还是凭借超高的人气先后拿下俄亥俄、北卡罗来纳、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数摇摆州,颠覆选前绝大多数主流民调预测,挫败了希拉里·克林顿迈向“美国首位女性总统”的进取之路。

特朗普最终拿下306张选举人票,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但问题是,为什么之前认为希拉里将获得大胜的民调与最终结果却相差这么多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沉默的大多数为何隐瞒投票意向?

首先,直接原因是沉默的大多数最终投票支持特朗普。事实上,本次选举刚开始时就对民主党不利。迟至去年底,也只有很少人认为民主党会赢得大选,因为历史上民主党只有两次连续赢得三届总统大选。在2014年的国会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大胜,同时拿下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也给民主党角逐2016年的总统大选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这也是相比民主党,共和党有多位参选人出来竞选的原因。但是,特朗普的横空出世,彻底打乱了共和党的阵脚,也大大增加了希拉里获胜的几率。

特朗普个性张扬,高调炫富,不断挑战“政治正确”底线的出格言论招致整个建制派的厌恶,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此前媒体就曾爆出,共和党的一批元老级人物拒绝为其背书,例如老布什就曾说将投票给希拉里。但是美国选举政治的吊诡之处就在于,真实的民意未必如同政治家所期待或想象的那样去发展。

在选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开宣称支持特朗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政治不正确”的行为,会被贴上“种族主义”“极右分子”“歧视女性”等标签。所以当主流媒体在做民意调查时,无论是出于恐惧还是厌恶,相当多的人隐瞒了自己真实的政治倾向,因为他们知道做民意调查的那些人知道他们的住址、电话甚至其它信息。这是导致民调不靠谱的直接原因。

在选前一天,知名的政治预测网站FiveThirtyEight的调查显示,希拉里胜选的几率为81.5%,特朗普仅为18.4%。在开票当天,纽约时报最初的预测依然给予希拉里90%以上的高估值。但是当希拉里试图携民调一路高歌时,却受到开票结果的无情打击。选民用选票狠狠地教训了建制派和主流媒体的傲慢。

渴望改变:美国经济真的复苏了吗?

第二,沉默的大多数支持特朗普的原因在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愈发严重,造就一大批对现状不满、希望带来真正变革的群体。希拉里作为典型的标准建制派代言人,如果当选只可能尽力维护既得利益集团,显然不是寻求变革的民众心中的人选。相反,尽管特朗普口无遮拦,说出很多过激的言论,但也说出了诸多民众的不满。这种不满的根源就在于美国社会结构在过去十年的巨大变化。由于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所以贫富分化是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的致命缺陷。

2007年,美国遭遇次贷危机,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从数据上来看,经过奥巴马政府长达八年的努力,美国经济已经实现复苏,选前最新数据显示失业率创历史新低,降至4.9%。2009年该数字曾一度高达10%。但无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在这一轮所谓的“复苏”中,不同社会群体的受益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无论是盖洛普还是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报告都认为美国经济不但没有真正复苏,反而存在严重问题。自认是中产阶层或中上阶层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从历史上长期的60%以上剧降至50%以下。

所以,尽管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可能仍在就业,但距离失业、未充分就业或工资被削减,仅一步之遥。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也显示,自2010年以来,拥有全职工作的人在美国成年人口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8%左右,这是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因此,我们看到特朗普在大选期间一改传统上向中间选民靠拢的竞选策略,将极端言论和极富挑衅的政策主张坚持到底。他赌的就是不满现状的人数超过了希望维持现状的人数。所以,如果我们把本次大选当作一个观察指标的话,美国的中产阶级由于数量萎缩已经大大削弱了稳定社会的功能。特朗普胜选很可能意味着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分水岭,未来美国国内的意识形态分歧将更加严重,社会不同阶层的割裂也将更加难以弥合,不同党派的政策主张也可能更加倾向于极端化。

新媒体:舆论引导的天平向民众倾斜

第三,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削弱了政治精英引导舆论的能力。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大大推进了世界民主化进程。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是民众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这也因此赋予大众传媒巨大的权力,既是监督政府的“第四权力”,也拥有教育和引导民众的启蒙力量。

但这样一个权力长期以来基本上掌握在知识分子和资本家手中。资本家可以凭借巨大的财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媒体的幕后操纵者。知识分子则自认为掌握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真理,时刻不忘教育民众并替民众做出关于未来的选择。这一现象在美国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会看到美国历任总统大选中的重头戏都在媒体上展开,无论是广告还是辩论。媒体也因此成为选举费用的主要流向。但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的发明和普及,使自媒体成为可能。凭借Facebook、Blog、Twitter等自媒体工具,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编辑者和传播者。原本由精英通过传统媒体所垄断和控制的信息流动,在现实中被迫向掌握新媒体的普通民众开放。民众的自我觉醒也越来越明显,不再轻易接受精英阶层替他们做出的选择。

当主流媒体不断抓住特朗普的不当言辞进行猛烈攻击时,却对希拉里的“邮件门”等诸多违规行为选择轻描淡写地略过。这种明显的“偏见”进一步增强了普通民众对建制派的厌恶。在6月9日两位参选人的Twitter大战中,支持特朗普的热度远远超过了希拉里,而且所有站在特朗普一边的基本都明确地表达支持,而所有偏向希拉里一边的多表示中立态度和嘲讽特朗普。这种明显的差别却被主流媒体所轻易或刻意忽视,所以当出现打着科学名义的民意调查最终与真实结果谬之千里时,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权分立的制约格局将被打破?

最后,希拉里和民主党的此次失败很可能意义深远,因为目前来看共和党不仅仅是赢得总统大选,从而成功地掌握了行政机构,而且基本控制了国会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进一步向司法机构扩展权力的可能。

目前组成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席位中,可能有4个席位需要被新一任总统重新提名,因为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在今年初突然去世,还有两位大法官年龄超过80岁,一位78岁。根据美国宪法,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经过参议院审议和认可后,由总统正式任命,只要行为端正,得终身任职。

历史上,大法官的平均任职为25年。四位大法官的提名和任命将直接影响美国未来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政策与意识形态走向。短时间内不会卸任的另外五名大法官中,有三名政治理念属于或倾向于保守派,两名倾向于自由派。目前来看,特朗普已经获得至少一名,可能多至四名大法官的提名权。无疑这将打破自由派和保守派在最高法院的平衡,使共和党的理念贯穿未来二十年。如果这一旦成为现实,那么也就意味着共和党将全面掌控美国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制衡的格局将被打破。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