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话剧《特殊病房》导演赵以:情困,无关道德

小夏
2016-11-16 16:3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特殊病房》剧照

看《特殊病房》这出戏的时候,很容易注意到挂在墙上的钟,它真实地走着时间,在换场或是男主进入回忆、幻想场景时会亮起来,冷冷地喻示着时间的流逝,连接着现实与幻象的切换。

当那个时钟走向9点半,并最终缓缓黯淡后,这出以“一夫二妻”为主题的话剧走向了尾声。病床上的男主莱曼被亲友所遗弃,但我们却很难将这个故事归于传统意义上“多情女子负心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闹剧,更多的,是在这讽刺故事中感到某种悲凉。

《特殊病房》剧照

应该说,中国观众对阿瑟·米勒的话剧并不陌生,这位出生于1915年美国犹太家庭的剧作家,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剧作。他也善于以荒诞奇特的故事针砭时弊,直戳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有不少在中国演出的版本,比如国家话剧院改编过他的经典之作《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上海话剧中心也曾引进它的NT Live《桥头眺望》,都是颇为成功的作品。

而如今,执导他这部晚年作品中国版的,是一位90后的新锐导演赵以。作为一个年轻的导演,他在处理这位话剧巨匠的作品时会有怎样的解读呢?

下面,是笔者对这位导演的采访。

90后新锐导演赵以

小夏:当初为何选择这个剧本来执导?

赵以:首先我喜欢阿瑟·米勒,对他的剧作一直很有兴趣。这个剧本原名叫《车下莫干山》,为了降低理解偏差,译者将其翻译为《特殊病房》。它是阿瑟·米勒晚年的代表作,里面包含着许多对自己大半辈子的回顾,从宏大的历史视角逐渐聚焦到个人的情感上,整体的细腻程度有所增加。而阿瑟·米勒描写细腻情感的方式最特殊的一点——就是他犀利的批判色彩。

小夏:和阿瑟·米勒的其他剧本相比,《特殊病房》有何特殊之处?

赵以:我用导演阐述的标题吧:“情困,无关道德。”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特殊在他无法言语,也无法避免,生于无形,却止于毁灭。《特殊病房》的深刻性,恰恰在于在现代化社会中,倘若抛去道德评判,我们真的能解决这种“情困”么?《特殊病房》的残酷性,是让观众直面婚姻的隐患、情感的弱点,折射出大家内心共同的纠结。《特殊病房》的荒诞性,是通过角色的复杂性、特殊的叙事结构联结生活中极其现实的社会问题。它像一面镜子,照一照这个社会,照一照我们自己。

小夏:你是如何看待男主莱曼这个人物的?你又是如何选择演员的?

赵以:演员是国家话剧院演员中心协调分配的,我十分感谢国家话剧院对于《特殊病房》的重视,选择了六位非常出色且德才兼备的演员老师与我合作。莱曼这种人物设定,大家很容易把他的形象和“色迷迷”、“油腻腻”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而选择李建义老师对于我而言最大的一个出发点是——莱曼绝对不是一个大家想象中的“性欲狂魔”,更不是一头四肢发达的野兽,他有他极具魅力且儒雅的一面,他就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普通人。我希望莱曼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而李建义老师本身很吻合这样的形象。

《特殊病房》剧照

小夏:你认为戏中“一夫二妻”的状况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赵以:我感觉,“一夫二妻”甚至是“一夫N妻”早已是我们当今情感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正因为它普遍,所以更具有探讨的价值。剧本最早旨在批判上层社会权势的虚伪和空洞,我作为导演虽然保留了这份批判,但实质上我将“情困”这个最大的现实困境,提升到了这个戏最核心的地位。这个剧本并不是在告诉你,“一夫二妻到底好不好?”,而是在告诉你“就算你接受了这种生活,你是否真的可以飘向极乐世界?”答案是NO。因为“情困”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扭结在复杂的人性弱点里。

就像莱曼所说:“我以为我挣脱了道德的枷锁,就可以无法无天寻欢作乐。可如果真的按自己真实的欲望去生活,最终的结局可能是声名狼藉!”因此,莱曼这个人物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大家所唾弃的“直男癌”,但是在另一方面,这种“大男子主义者”的内心深处是极为不安和充满恐惧的。

在这个戏中,我试图用音效去放大莱曼内心的每一次恐惧——父亲传统的教诲、其他男人的竞争、死亡的逼近……他别无选择,只能在这条越来越疯狂的道路上前行,甚至最后在下意识中企图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他根本无法承受。在最后妻离子散时,护士描述自己简单家庭生活的幸福,将莱曼从这条毫无根基的情欲权力之路瞬间拽回现实时,他看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一丝美好,回望自己的路,只有绝望和痛苦。而莱曼所处的精英阶层,和病房中护士所处阶层是有很大悬殊的,正是因为剧本角色设置的精妙,才构成了全剧结尾莱曼内心的巨大反转。

90后新锐导演赵以

小夏: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你在避免剧本走向“批判一夫二妻中的男人薄幸”这样传统的道德主题,而希望探寻这种欲望背后人性的普遍弱点?

赵以:没错,所谓的“人性弱点”就是——我们总是回避自己内心对欲望的恐惧。

小夏:这部戏和你之前导过的其他戏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

赵以:之前导的戏多是对经典剧本的再解读,在这个过程中会逼迫自己创新,或突出自己所做的不同思考。但是《特殊病房》抛开了这种包袱,我更加集中在剧本给予我的直观感受上。并通过深入的分析,将它提升为更加细腻有力的情感,努力传达给观众。

《特殊病房》剧照

小夏:你觉得你这部戏最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赵以:这里我可以引用一段我在导演阐述里的话:“在当今社会,再多的物质也无法弥补人们生活的不完满和情感的缺憾,反而令人顿生畏惧。这种恐惧和缺失不仅仅是那些人所具有的,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畏惧道德评判,畏惧挣脱道德评判,畏惧挣脱后那一片未知的世界,即使挣脱,我们依然畏惧,畏惧前路,畏惧走过的路是否有意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