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文重:美国大选后现反华言论,中美关系面临“拐点”?

澎湃新闻
2016-11-16 15:0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前中国驻美大使、资深外交家周文重。 高剑平 澎湃资料图

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连日来,包括旧金山、波特兰、西雅图等在内的美国多地爆发游行示威,部分城市的游行还演变成骚乱,有人在市中心纵火,有人打破商店玻璃,有人在建筑物上喷刷标语,部分抗议者把愤怒的焦点发泄到当地华人身上,出现了很多反华言论。

一直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出“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的特点。美国人对我们是两面:既要合作,也要遏制;我们则是两手:愿意合作,也需要合作,但如果你对我不客气,我对你也不客气。

特朗普曾多次在大选辩论和其他公开场合“吐槽”中国:他常将“中国用从美国偷来的钱养肥了自己”挂在嘴边;他斥责中国偷走了美国人的工作;他曾多次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使中国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并称中国在贸易问题上“杀死”美国;他曾表示,如果当选,要对中国进口的产品征45%的重税……

那么,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对华政策会发生什么改变?他的上台是否会对中美关系产生致命影响?中美关系未来出现分歧的领域会在哪些领域?会出现所谓的“临界点”吗?

前中国驻美大使、资深外交家周文重在最近出版的新书《斗而不破:中美博弈与世界再平衡》中,对上面的问题做了解答。以下为部分书摘:

中美关系已经走到“临界点”?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兰普顿曾在一次演讲中,对中美关系的走向“深表忧虑”。他说:“尽管美中关系的根基还没有坍塌,但是美国日益倾向于把中国看成是美国赢得全球主导权的一个威胁,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精英派别与民众把美国看作是阻止中国获得应有国际地位的一个障碍。”

兰普顿被认为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问题学者之一。他的“临界点”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上对此议论纷纷。美国国内有一种说法是:美中关系已发生“质的变化”,进入“制定规则”和“体系”之争的领域,美国已锁定中国为战略对手,美国必须强力防止中国与美国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并向中国施压。

当然,也有健康、积极的声音。兰普顿也主张:从根本上说,美国必须重新思考对“主导权”的定位。还有不少人认为,美国应认清形势,面对现实,寻求与中国合作,避免持续对抗。最后,美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出面说,他并不认为美中关系处于“临界点”,美中关系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和非常光明的未来。

我认为,中美建交30多年来,双方对外政策都有不少调整,但两国关系的基本面,即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并未改变。推动两国关系保持发展符合双方的需要和利益。兰普顿关于中美关系面临“临界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夸大了当前中美关系消极面的影响。

美国决策层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正在发生改变

小布什在竞选和就任之初,曾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他把中国称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既是为了与美共和党右翼保持一致,也是出于竞选目的,需要全盘否定前任民主党的克林顿政府。克林顿执政时就中美关系与中方达成的共识是,双方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奥巴马执政后倡导“多伙伴世界观”,中美各种利益相互依赖加深,中美关系的定位比小布什年代有所提升。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美,同奥巴马总统就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

早在克林顿时期,95岁的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就说过,目前,整个趋势是把我们自己看成政治开明的中心,而且是世界其他很大部分的导师。他强调指出:无限期地把别国政府的功能接收过来,按照美国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按照当地的传统办事,是不行的;美国最好把对领导世界的可能性的梦想和愿望缩小一点。凯南是冷战时期“遏制”政策的倡导者,他的反思言论很有代表性。

小布什执政之初一度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2001年发生“9•11”事件后,为了“反恐”,小布什不得不做出战略调整,2001年先打阿富汗,2003年再打伊拉克。据报道,美国打这两场战争的直接军费开支为1万亿美元,间接军费开支为3万亿美元。其后果之一是2012年8月美国联邦债务突破1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平均负债5万美元。而在此期间,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笼。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一些主流媒体总结21世纪前10年的经验,也曾连续发表文章,大谈“春风得意的美国时代已经终结”。

随着国际大局势的变化,美国智库观点也在悄悄发生调整和改变。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美籍日裔学者福山、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米尔斯海默、卡彭特,以及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他们的基本立场并未改变,对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发展中大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傲慢与偏见。但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感到:如今的世道变了,美国的指挥棒不那么灵了,美国需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新的定位。

但毋庸讳言,就管控分歧而言,美方远未把双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落到实处。以南海问题为例,就南海而言,美国是域外国家,现在却打着“维护通行自由”的旗号高调派遣军舰和战略轰炸机向中国炫耀武力。

随着美国进一步试图强化在亚太的主导权和军事存在,美国部分媒体和知名学者,包括前总统里根的特别助理道格·班多都在担心美国“步入险境”,批评美国政府插手南海问题,奉劝奥巴马在主权争端上“置身事外”,不要继续挑衅中国,以免引火烧身;认为遏制中国是不可能的,驾驭中国的想法早已过时;应该公平对待中国,与中国合作。

由此可见,美国对待中国的态度非常多元。

中美关系的战略本质

美国的国家战略是什么?我认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就是维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奥巴马总统强调,美国的领导地位要维持100年。

中国的国家战略很清楚,杨洁篪国务委员指出,中国的战略意图就是要实现“两个100 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比之下,美国的国家战略是维持霸权,中国的国家战略则是和平发展。这两种战略截然不同,注定中美关系既有大量合作和交流,又充满斗争和交锋。

总之,中美国家战略追求不同,既带来许多分歧和矛盾,同时也给双方提供了可以开展合作的空间。

回顾中美关系正常化30多年来的历程,虽时有风雨,也常有起伏,但始终保持向前发展,可用“起伏不断,砥砺前行”来概括。历史上中美关系无论是在双边、多边领域,还是在国际、地区层面,都遇到过许多问题,毕竟两国意识形态不同,政治、社会制度不一样,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尽管如此,中美建交30 多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了向前发展的势头,这说明中美关系是有生命力的。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无论谁上台,我们都应该看到,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协调合作远多于摩擦冲突。未来,中美既有合作,也有摩擦,将是个常态。中美关系的合作面和斗争面都会继续发展,有时合作多一些,有时斗争多一些,但总体来看还会是合作多于斗争。

(本文摘编自《斗而不破:中美博弈与世界再平衡》一书,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