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篇纪实小说《热月亮冷太阳》出版,再现50年前援越抗美史

张金春 苏崇琦 刘丽群 武元晋/微信公众号“中国陆军”
2016-11-19 19:1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一部展现50年前援越抗美战争历史画卷的长篇纪实小说《热月亮 冷太阳》,已由长征出版社出版,于11月9日在北京山西大厦正式发布。在我军军史的星空中,这段珍贵的战史尘封已久,“长江韬奋奖”得主郭建跃却以专注的目光与豪情,把这段军史通过四个参战老兵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来,让读者穿越走进那段硝烟烽火的英雄岁月。

本书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而是数十位老一辈军人记忆深处的瑰宝,共同口述的结晶。为了创作这部小说,作者辗转河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走访40多位老兵,在他们垂暮之年获取第一手宝贵资料。一个个人物、故事,再现了我军敢打必胜、以劣胜强的不朽军魂。

小说透过90后女大学生水水接触四个老兵的视角,为读者展开一幅史诗般的画卷,他们受命援越抗美,不穿军装,秘密参战,血火腥风,战绩卓著,令强敌胆颤。其中最惨烈的5.31之战是援越抗美史上的最惨烈著名的真实战例。这一仗打出了三个之最:即敌机出动架数最多、作战时间最长、击落敌机最多。老一辈军人用30年代的单管37高炮硬是战胜了当时拥有最先进的美军战机,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尽管有的牺牲,有的负伤,且回国后没有掌声和鲜花,整整半个世纪默默无闻,但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至今依然笑傲着艰辛和伤痛。这一群人并非圣贤完人,他们只是在非常之时干出了非常之举。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他们强大的信念。为了这一信念,他们不惜凛然赴死,以死相拼。他们的血性和意志,又一次创造了美军“逢中必败”的传奇和神话。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在援越抗美50周年之际,《热月亮 冷太阳》付梓不仅是为激励官兵在能打仗、打胜仗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也是想提醒人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担当。老一辈军人精神的光辉仍然需要我们铭记、传承和发扬,作者呕心沥血著此长篇小说,就是为了让历史作证,让时光铭记,让光荣与梦想重逢!

老兵不死 军魂永存

——品读郭建跃长篇纪实小说《热月亮冷太阳》

刘丽群、武元晋

上世纪60年代,一批高炮部队的勇士秘而不宣跨出国门援越抗美,一直以来少有专门的书籍与影视作品的关注垂青,而渐渐地隐没在历史的云海中,乃至于对如今的8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90后、00后,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时隔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些浴血拼杀创造铁血传奇的老兵们,成为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郭建跃《热月亮冷太阳》纪实小说中有血有肉的主人公。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纵使岁月流逝,但老兵们的心中仍是一腔热血,因此,郭建跃踏上了寻访老兵记忆的征程,努力去完成“一部抢救性的战争记录”,再次唤醒了人们对这段沉睡历史的关注。

本书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而是数十位老一辈战争亲历者记忆深处的瑰宝,共同口述的结晶。“之所以用纪实小说的形式完成,是为了避免不同的回忆细节的纠缠”,这是郭建跃决定“用文学的结构方式”,“把不同老兵的命运更巧妙地连贯在一起,把迟暮老者的身世和现代年轻一代的关注用亲缘自然结合起来”,而“尽量还原战争现场和人物真实的心理”,让读者“在故事的交集中”,“看到一段极少见到的真实的战争历史画面”,并由此提出发人深省的追问:“当民族再有危难之时,我军不败的铁血传奇还会延续多久?人类向往和平的梦想能否实现?”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擅长写纪实文学作品的白俄罗斯女记者、散文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了记录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多部非虚构文学作品,这种亲历体验式的创作文体,让人感同身受。郭建跃的《热月亮冷太阳》也是用非虚构的主人公和限定的虚构串联起一部战史和战争记忆。笔者认为,用“冷”“热”和“太阳”“月亮”这两组对比鲜明的词,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清冷的月光下有思念故土亲人的温情,骄阳似火的毒太阳则考验着勇士的顽强。

关于抗美援越,徐怀中曾以战地日记的形式写过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底色》,他的战争体验中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对这场大规模战争的反思。郭建跃在《热月亮冷太阳》中亦如是,既有参战老兵面临生死存亡考验忠勇善战的刻画,也有回归普通人对亲情爱情忠贞不渝的描写,同时,还有对这些暮年老兵尘封战争记忆、艰难跋涉半个世纪的心酸记录。

1965年5月1日,《人民日报》在《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和援越抗美而斗争》的社论中首次提出“援越抗美”口号。这些出境作战的勇士在硝烟散尽后,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天际却留下老兵用生命大写的忠诚和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浴火未必见得到荣光,苦难未必赢得辉煌,但老兵的英勇却终将被历史铭记,郭建跃就是带着执着于心的深爱走近了这些风烛残年的老兵,倾听他们的心声,感怀他们的忠勇。一位位老兵的脸上已经留下了岁月的风刀霜刻,但他们心中的壮怀激烈却依然能够让郭建跃激情涌动,他认为这些老兵身上折射的是“中国军人的铁血不败的精神”,而《热月亮冷太阳》就是传承这种精神的蓝本、载体和见证。

执着于技术创新的导演李安推出了4K/3D/120帧格式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他用的是视觉体验来记录战争,同时,他也用主人公的命运来揭示战争,郭建跃则是用军事记者的职业追求,运用纪实性文体来记录战争,同时,透过主人公的命运来思考战争。凯旋,是安静的,“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整整半个世纪都不能公开提及”,但战场上的牺牲、负伤和战后的伤痛却永远都在,只是老兵们“豪情依旧,无怨无悔,至今依然笑傲着艰辛和伤痛”,“他们说:如果祖国需要,我们明天还可以出征……”

郭建跃不断透过主人公水水的视角一直在追寻着一个答案,一个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也在苦苦寻求的一个答案——中国军人究竟靠什么能够“以劣胜优、敢打必胜?”读完全书,也许读者会寻找到,水水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寻找,“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我们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私欲膨胀的扩张和侵略必然灭亡落空”。正义之战是制胜的先决基础。中国的解放军从来没参与非正义的战争。

读至兴浓,不禁想起《亮剑》中李云龙所说,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因为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品质。目及当下,虽没有金戈铁马,暂告别战火纷飞,长期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身处的公共空间更加安全、稳定。那些壮怀激烈、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也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幻,时间间隔的拉大,渐渐成为一些人眼中的“传奇”和“神话”。乃至网络上不断出现着恶搞、抹黑革命先烈、抗战英雄的谣言,质疑“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炒作“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叫嚣“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等等等等。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尊重的民族则是更加可悲和危险的。”掩卷沉思,郭建跃正是借用这段历史、借助这群共和国永远不会忘怀的英雄,呼唤着这个时代,为英雄的诞生,耕植、培育好肥沃的土壤。

《热月亮 冷太阳》作者郭建跃

郭建跃,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大校军衔,2011年被原总政评为“贡献突出的专业英才”,2012年荣获中国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他爬冰卧雪,足迹遍布边防哨所,因为这份军旅情深,他执着于心,先后完成了《新闻创作论》《道破天机》《忘不掉的新闻》《永不消逝的野战军》(三集纪录片)《小花,你不能凋谢》等多种风格迥异、题材体裁不同的作品。《热月亮冷太阳》这部在2016年10月深秋之际推出的力作,对那些消逝在天际的老兵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温暖的心灵慰藉,更是对这些老兵的极为珍贵的记忆,因为祖国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

(原题为《长篇纪实小说《热月亮 冷太阳》出版 再现尘封50年的一段军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