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检察日报刊文评林丹“出轨”:娱乐至死的危害仍未令公众警醒

郑博超/检察日报
2016-11-21 11:20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检察日报11月21日消息,几乎一夜之间,林丹深陷“出轨门”风波。

11月18日12时40分,笔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林丹出轨”四个字,搜索结果显示“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380,000个”。关于林丹是否出轨一事,笔者无法妄加评判。但是去一些网站、论坛上略加浏览,“妄加评判”的还真不少,而理性的声音实在稀微。在这个消费当道的时代,林丹和其他遭遇丑闻的明星一样,彻底被娱乐精神消费了。

抛开这件事和林丹的关系,仅就一个人婚内出轨来看,已经站在了道德和法律边缘,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如果一个人婚内出轨与否成为普罗大众的共同关注,就更应该严肃对待。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保持对法律和道德的尊重和遵守,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应是我们道德教化和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尊重个人隐私,不对个人进行恶意攻击、谩骂,更是公民应具有的法治文明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

围观林丹“出轨门”现象,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娱乐至死的非理性狂欢。随着互联网通过手机终端大大普及之后,娱乐化变得更加广泛和随意,一切都可能成为大众娱乐消费的对象。从对传统经典、英雄人物进行戏说、恶搞,到以丑为美、以低俗化为笑点的“文艺创新”,乃至对名人隐私的肆意围观,文化娱乐化狂飙突进,大有席卷一切的势头。

对娱乐至死的危害已有很多人起而呼吁,但仍未令广大公众警醒“五色令人盲目,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留下的警句,就是对过度娱乐化危害的剖析。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波兹曼用大量的现象和数据,解读了公众话语正在以一种娱乐化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文化精神。简单说,被过度娱乐化洗脑的人,最容易丧失理性的反思和判断。当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理性的反思和判断的时候,严肃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就会被解构,对法律和道德的尊崇就会被解构。说过度娱乐化现象及其背后的娱乐至死精神是当下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大敌,并不夸张。

回到围观林丹“出轨门”火爆一时的现象,我们更应该担忧的,是很多心灵被过度娱乐化迷惑而不自知。心理学家分析,公众之所以容易被娱乐化的东西吸引,是因为人先天就有追求逸乐的心理癖好。因此,对抗过度娱乐至死精神,除了呼吁公权力出手疏导外,还少不了个体对自我的反思,对“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这种非理性迷乱的警醒。

对娱乐至死精神的泛滥,我们每个人,都有进行“原罪推演”的必要。

(原题为《从围观“出轨门”到娱乐至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